sumade R: [求助] 被女友嫌太小气
ann*******朋友: 咦市场有失衡吗? (以下恕删除)
ann*******朋友: 但如果是异性恋 女生交多少 男生也应该交多少 台湾性别比也没很失衡啊~
AM****朋友: 台湾人口不是听说女生比较多吗?
ppp*****朋友: 就我自己的周遭,不觉得男女有失衡
以上朋友,不是针对你们,其实不少人都还认为台湾两性互动市场男女比例大约一比一,我发现有不少朋友不知台湾女男比例失衡的严重性,本鲁其实在民国98年返台后就有稍微研究一下此议题,趁此机会发表一下本鲁多年前私下的研究。
首先来则新闻: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668937
此新闻是说适婚未婚女220万,男273万
有兴趣朋友可以去内政部网站:
http://www.ris.gov.tw/zh_TW/346 下载两份文件:
文件1: B 出生及死亡 -> 01出生数及粗出生率
文件2: A 户数、人口数及迁入、迁出 -> 03人口数按年龄及婚姻状况(96)
我们可以发现,从30年前开始,除了民74那一年,所有年份的女男比都低于100:107 ,如果您是25岁的朋友,您那一群居然还低达100:110. OK 这还是总人口,让我们来看看本鲁定义的【交往活跃年龄未婚人口】之结构:
因为内政部资料是以5年为单位,所以我取15~44岁定为一般人交往异性朋友比较活跃的年龄区段(其实比较想取13~46,46是平均结婚年龄+2.5个StdDev), 以下为简单数据:
交往活跃年龄未婚(15~44岁,包含已离婚)
男: 3,668,495 女: 3,162,981 , 女男比: 100:116 , 相差50.5万人
另外前几天新闻,国人平均结婚年龄又提升了,两个性别接跨越了30岁,我们来看看20~34这区间:
交往活跃年龄未婚(20~34岁,包含已离婚)
男: 2,101,230 女: 1,716,845 , 女男比: 100:122 , 相差38.4万人
这是血淋淋的数据,可不是什么‘我身边’、‘我周遭朋友’等微观观察或‘我感觉’等自由心証的论述。以新闻上的50万人来说,这是怎样的一个数字? 假设今天所有女生都结婚了只剩下1个,该女的潜在对象,以国小升旗典礼向前看齐间距排队,可以从国道3号万里起点开始排,过了桃园入新竹,穿越南投至彰化,下达高雄进屏东,排到大鹏湾终点出口还可以继续排到垦丁大街。或者是,假设中共侵台了,女性朋友没死半个,中华民国陆军男兵全体阵亡,然后补充满额,然后再全体阵亡一次,抱歉,适婚未婚男生还是比女生多。
是的,我们是面临着低于100:120的女男比例,而且跟大家报告,这还没加上超过34岁以上的男生的竞争、扣掉登记在国外的CCR配对婚姻女性、扣掉潜在的非白/黑人不交往的女性朋友哦。
什么,我听到有朋友说男生也有非CCR不可的族群来帮忙平衡比例,当然会有,不过我们大家都知道外女台男配:台女外男配的比率是有多惨烈了,不要问,很可怕,其比例绝对直逼2020连胜文:蔡英文的票数比例。
好,又有朋友说,内政部数据明明显示大量的台男跟中共或东南亚女性朋友结婚(在此统称黄种女外配),其数量远超过内政部资料的黑/白种男外配。提的非常好,3点快速回答:
1. 如深入研究找黄种女外配的台男结构,可发现超过半数都是过了本国平均结婚年龄(当年本鲁研究时候是30.x),或是社会上相对弱势族群,简言之就是可观察到过半跟黄种女外配结婚的台男是被环境逼的。其实在过往的CCR讨论串,都会有朋友提出数据来说‘其实台男更爱CCR’,借此机会跟提此论述的朋友说: 台男找黄种外配与台女找外配的时机及动机根本非常不一样,用此数据来论证台男更爱CCR并不合适。
2. 承上,这些是结婚数据,是平均3x后发生的事情,在13、14岁至平均结婚年龄前的女男交往阶段,这些黄种女外配是完全无助于人口结构失衡的(反观台女白黑男交往配对从高中阶段就已出现)。
3. 以经济学角度来说,当一最有效率(efficient)的状态或平衡点(equilibrium)被某因素破坏后,其后续的各种反向抗衡及自我回复力量都不可能让系统回复到原先的点。在上一带的脑残重男轻女观念介入造成的人口失衡,后续的什么娶女外配啦、发展出更高的吸引女生技巧啦…等都不可能让系统回到100:100那样。
简单来说,在父权社会,因为重男轻女造成了女男严重失衡,进一步促成了现下两性互动市场中女生具有巨大优势。
两性市场上的女男互动,双方的人数多寡决定谁是有优势的一方,这是很基本的经济学。
当然,这论述的大前提是我认定女男组群双方各自的条件分布都差不多:每1000万女生中如有50万顶尖、700万普通、250万鲁蛇,那同样的每1200万男生中大概有60万顶尖、840万普通、300万鲁蛇,实际分布比例我不知道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女男分布是接近的。
然后为何我用10M vs. 12M当作例子?是的没错,这正是反应100:120的比例。
最基本简单的经济力量 + 人体最原始的需求再配合上这世界主流价值观就是男生要追女生,数个因素连合下所产生的社会运行力量,在这父权社会其结果就是,在两性互动上:
顶尖特权男 > 顶尖女 > 普女 >> 普男 > 鲁蛇女 > 鲁蛇男
甚至,有些朋友还主张:
顶尖男 > 顶尖女 > 普女 > 鲁蛇女 > 普男 > 鲁蛇男
另外,于两性互动上的优势,可以转化成许多其他方面的优势,有些可以很简单地转换,有些则需要抛弃一些固有的道德价值观方可转换。当然,也有不少面向则不能从两性互动上的优势取得任何好处,不过这离题了。万恶的重男轻女观念,很讽刺地,让多数的男生在这社会上比相同等级的女生处于劣势。
本鲁认为此议题常被忽略,有些讨论如果从人口结构失衡的角度去切入,即可引发不同的讨论方向或思考观点,譬如: AA制 在台湾不适用吧?
原本的方向大概就是讨论父权思想、讨论男生与面子、讨论女生与占便宜心态等,但如从人口失衡议题切入,说不定可以来大胆假设这是男生之间强烈竞争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所以AA制是先天上不可能达成,总体统计后的经济的比重一定是倾往男生这边等,然后来小心讨论求证。
其实有时本鲁觉得蛮可惜的,部分女性朋友自身有优势但却不自知,以宏观角度来说,人口失衡数据铁睁睁的摆在那里,女性朋友大可联合起来淘汰那十几二十% 妳们认为最不适合当丈夫(注)的男生,譬如会家暴的、譬如会吸毒的、譬如最有父权沙文思想的、譬如最有处女情节的、譬如______(您自己填入),但偏偏事实就不是如此,本鲁相信这又是一个有趣可探讨的议题了。
注: 本鲁深深知道感情是需要学习成长的,所以对于有强大负面特质男生有女友并不意外,因此也不认为可以在女男交往阶段就淘汰此类人。
借此,本鲁也想跟大家说明,其实男生之间是互相剧烈竞争的,有某部分探讨父权文章,譬如2014年的womentalk [讨论]当台湾女人遇上西方男人,此类文章把台男描述成可以团结联合起来,然后建立各种父权沙文机制打压同辈女性、设立思想圈套让女生中招以获取利益?
噗,这太抬举我们了,若我国人民有此团结力,台独入联,超英赶美指日可待矣。想太多了,在男女两性关系上较同等级女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且又是一盘互相竞争的散沙,实在看不到男生们有明著暗着进行任何形式的协调串联,共同把女性朋友往父权沙文的圈套上推入,若作者有女性在两性市场优势的认知,写这些文章时或许可以更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