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理想伴侣”-3:一见钟情是个幻想

楼主: OrcaKW (Orca.小元)   2015-05-13 01:22:44
网志好读版 - http://orcakw.pixnet.net/blog/post/420570169
*如遇更新补充,以网志为主
**[1]、[2]等为参考文章,不影响本篇阅读,网志版有提供完整连结
副标为“请活在现实,而非脑中的小剧场”,不过这样标题会过长,因此略去。
文/小元
第一篇的“了解自己”[1],是去厘清自己的喜好,
了解之后,进行第二步“设定目标”[2]才能有所依据。
相较于第一、二篇,着重在“自己”;三、四篇,将要进入一段属于两个人“关系”。
本文标题“一见钟情是个幻想”,并不是在否定一见钟情,
进入亲密关系的契机百百种,因此重点不只是在“如何”进入,
要怎么去维系一段关系的长久稳定,才是更重要的。
                  正 文
一见钟情看似浪漫,也是不少爱情小说、偶像剧爱用的老梗设定,
故有人会对此抱持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满心期待走在路上和谁对到眼神,就能开启一段天长地久的感情。
但一面之缘,能看到的顶多是外表与衣着,
在个性、价值观、兴趣,甚至是宗教与政治倾向都还不甚了解的情况下,
是凭什么“喜欢”?
第一印象确实重要,可是再怎么观察入微、见微知著,
顶多也只能推论出一些表面的特质,诸如从穿衣打扮推测职业,
以外貌身型推断生活作息与健康状况。
一段长久且稳定的关系,价值观、个性人格、生活习惯等才是举足轻重的关键,
这些特质必须靠深入交流才能知晓,很难“一见”即知。
                  练 习
会一见钟情、轻易地喜欢上对方,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
但当有人利用这份单纯,做出爱情骗子的勾当、骗财骗色,
得该学着如何自保,才不至于人财两失。
对方稍微释出一点善意,便心跳加速、小鹿乱撞……
无非是与异性接触的机会太少,不知道哪些举动是“普通朋友”,
何种行为是“哥儿们”、“姊妹淘”,或是“我对你有意思”。
因此承第二篇[2]所言,我个人推荐认识异性的最佳场合为“兴趣型”聚会,
不论是棒球、动漫、登山、摄影、烹饪……
借由这样的场合去认识异性,一来将“与异性相处”这件事正常化,
二来看的人多了,也比较不容易受骗上当。
会不会“看人”(特别是异性),跟聪明才智与学历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
男女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更多得靠经验习得,
因此,要嘛是靠自己阅人无数来练习,要嘛就是在生活中落实并“习惯”与异性相处。
承上所言,当认识的方式是透过参加兴趣聚会,
会在那个场合出现的“人”,不管同性异性,一定对该项事物多少有点兴趣。
所以在棒球场认识的就聊棒球、烹饪班认识的就聊美食,
动漫聚会上认识的就聊动漫……绝对不用担心没话题可聊。
我跟那颗棒球是在棒球场认识的,那时是2013年12月,
虽然职棒球季已经结束,但有黑豹旗跟冬季联盟,
我们就从那天看的球赛开始切入,从出赛的球员与战术聊起,
而在球场认识的朋友也多,因此一开始不过觉得对方“还算聊得来”。
                  功 效
建议从兴趣下手,重点无非是“保持平常心、先交朋友”,
只要持续聊天,谈话的内容自然会呈现出一个人的个性与价值观。
而个性与价值观,一定有个共同的脉络,
除非对方连私生活都能假装,不然想要刻意营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我跟那颗棒球认识后,一开始也认为彼此是“球友”,
因此初识的一个月连闲聊都很少,有的话,也都是棒球。
等到2014年元旦,当我们都去看球队的春训,
那颗棒球因为自己有在打球,我才觉得他“好像跟其他人不一样”……
嗯,每个人都不一样,比较精确的说法应该是,“觉得这个人蛮有趣的”,
因为除了球迷的角度之外,同一个play,
他还可以从球员、裁判、教练与球具的角度去分析。
(爱棒球爱成这样的棒球疯子[3],可不是天天都遇得上的)
不论是从什么角度切入,随话题的深入与广泛,势必也会更加了解一个人。
因为就连“喜欢哪位球员?”这种看似与感情毫无相关的回答,
也是在呈现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个性。
喜欢恰恰彭政闵的人,或许是欣赏他面对强敌依然毫不动摇的稳定;
喜欢周董周思齐者,可能是佩服他面对黑道威胁,依然不愧对自己与球迷的坚持;
花花张正伟的球迷,喜欢他打球的拼劲、与在面对兴农弃将的窘境,仍不放弃自己的棒球
梦。
除了球员外,光“为什么喜欢棒球”这个对棒球迷来说基本到不能再基本的问题,
每位球迷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有人是受父执辈影响(象迷有很多是这种),有些是受到2013 WBC的吸引,
为什么?是什么感动了你?
每个人的兴趣,都是一则故事,那里有他投注的心血与时间。
人会欣赏自己最看重的价值观与个性,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
就算不是要跟对方交往,也可以知道这个人可以“当朋友”到什么程度,
是能推心置腹的朋友、还是当纯球友就好?
我在球场认识的球迷朋友也不少,但要能“不只是聊棒球”,其实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除了棒球与支持同支球队以外,我们的共同点或许没那么多。
(就算是支持同队的球迷,支持方式都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当聊到棒球以外内容,基本上我是想讲什么就讲什么,
跟“朋友”聊天,需要刻意想什么话题、或是展现自己吗?
车、飞机、相声、电影、时事……我只是在分享自己有兴趣的事物,
因为“这就是我平常的样子”,不管是谁,我都可以这样聊。
当然,有时候话题是他起的,他想讲什么就讲,
我也懂的,就互相交流;不知道的,就看他会怎么讲这件事。
大部份的学问,我都有所涉猎,因此很少会出现话题干掉,或不知道该接什么的状况。
(要怎么样“什么都能聊”?这个有机会再分享吧~)
在走出失恋的最后一个阶段(Chapter 9[4])提过,那时候我非常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我也希望自己的另一伴可以自在地做自己,做他想做的事、过他喜欢的生活,
因为“那就是他”。
这份“自由”,是我自认能给另一伴最大的礼物。
会开始交往,是因为刚好我们的共同兴趣非常多、常常话题一开就停不下来,
在聊天的过程中,判断他不管是个性还是价值观,都和自己蛮相近,
便丢了一颗红中直球出去,开始一个月的“试用期”。
虽说是交往,但不过是继续在LINE上乱聊、中间只有见过一次面(刚好卡到农历新年)。
一个月后,确定没什么大问题后、可以继续走下去,就接着“见家长”……然后到现在,
回想刚认识的时候,完全没想过会跟这人交往。
(相关文章:带男/女朋友回家前,请先做好准备[5])
“共同话题多、很有话聊”,这点从交往迄今,一直是这样(2014年1月开始),
“是情人,也是最好的朋友”,这是我所认为的“理想关系”。
保持平常心、先当朋友、不用想太多,能当朋友者,在成为情侣后,
就比较不需担心“没新鲜感”这个老哏问题。
如果他真的是能携手走一生的对象,何必急于确定名份?
是朋友,就好好认识对方;在暧昧阶段,就享受“爱在暧昧时最美”的美好。
等真的开始稳定交往、甚至是进入婚姻,
在未来的五十年,这个人可以让你看到腻……ˊ_ゝˋ
****************************************************************************
最后,因为这个系列的上一篇是“设定目标”[2],在这边先解释两个可能的问题。
1. 当有了“理想伴侣”清单,不是要急着把每位认识的异性拿来和清单比对,
不一样者,就连交朋友都不必;更不是要只认识异性朋友,同性就丢到一边……
保持开放心态,多认识一些人吧,
或许因为认识了A,他的哥儿们或好姊妹B才是那个“理想对象”,
女生朋友的男性朋友、男生朋友的女性朋友,通通都有可能。
而要让朋友A愿意介绍他的友人B让我认识,
便得看在与A交朋友的过程中,他是怎么看待我这个人的。
因此,不论男女,尽可能一视同仁地面对所有朋友,
当一个人会为朋友着想、愿意帮忙,那当然对方也就乐于把自己的朋友再介绍给你认识。
(相关文章:你可以成为更好的人──化解卢小小与没安全感,学习温柔体贴[6])
2. 实际见面的重要性
这点在网络发达的现在,或许看起来有些老派(?),
但实际见面所获得的资讯,是透过网络完全无法比拟的。
气味、声音、说话语调……要形容的话,我想比较接近“磁场”吧。
“磁场不合”的严重版,是光接近就会出现生理上的排斥(原因不明),
虽然不是故意的,但这别说是要交往了,连当朋友都有点困难啊……
反过来说,只要不是有这种生理上排斥的对象,都可以试着先当朋友看看。
祝福各位。
下一篇将是本系列最后一篇,“热恋期不是常态”,
一段关系只靠着“爱”来维持,在热恋期过后(约三到六个月),
便容易碰上“没新鲜感”、“没感觉”这些问题。
除了外力(家长反对等)与价值观之外,
能不能从生活中一再找到“对另一伴的兴趣”,
我想这是在一段关系,是否可以长久稳定交往的最大因素。
作者: zop (ㄞ肝ㄞ肝~一元二十罐~)   2015-05-13 01:34:00
我一直觉得跟人来往像在工作一样打报表做分析,不累吗?
作者: McCain (长发马尾控)   2015-05-13 01:56:00
我以前也有在球场认识学妹 但后来她好像装做不认识我
作者: andy108tw (安東尼)   2015-05-13 07:53:00
作者: berryziove (landy)   2015-05-13 10:14:00
推。若要走长久应考虑多才好 避无谓的磨合
作者: gp30083 (Richard)   2015-05-13 15:42:00
平常心看待,得失心不要太重,会没办法做自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