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志好读版:http://orcakw.pixnet.net/blog/post/416261539 ║
╚══════════════════════════════╝
*如遇补充或更新,以网志为主
**[]为参考文章,不影响本篇的阅读,网志有提供完整连结
文/小元
一般从交往到婚姻的模式与流程为:
交往→几年后两人论及婚嫁→见家长→提亲→(喜酒婚宴等)→结婚
以上这是顺顺利利的流程,但可惜与麻烦的是,事实通常没那么简单,
其中,“见家长”,是一道不小的关卡。
交往数年,才发现对方父母难搞;
论及婚嫁了,才知道原来爸妈并不满意自己的另一伴……
如果有人说,
“这是爱情的考验,两个人要想办法化解,
携手面对反对的家人,展现诚意给家长看……”,
这实在是动人又凄美的剧情。
可是不要忘了,在所有反抗家长追求爱情的故事里,
不论是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是西方的罗蜜欧与茱丽叶,
他们的下场通通都一样,殉情。
为了爱情付出生命,所以那些故事才如此可歌可泣又赚人热泪,
在现实生活里,我想应该没几个人有那种勇气与能耐。
共同面对困难的革命情感,若能顺利成功达阵,两个人的感情或许能更加稳固坚定;
但不管是家长嫌弃另一伴家世不够好、工作学历上不了台面,
还是长得太高太矮太短、太胖太瘦太刚好……只要有一项被挑出来,可够两个人受的。
而两人的感情,也很容易在争吵之中消耗殆尽,最终走上分手一途。
工作学历,还能用“努力”来改变一下,
可是家世跟外表,可不是说想改就能改啊……
比起交往后带另一伴回家,才说出“我哪知道我爸妈会这样?”的后知后觉,
在交往前、甚至单身的时候了解父母的喜好,是先苦后甘的做法。
了解父母的喜好,并非鼓吹“父母讲东,我不敢往西”。
(我在长成过程中,不论是求学还是谈恋爱,可引起好几次家庭革命咧!)
而是在知道父母的喜好后,去比对是否和自己的想法有所落差。
没有当然是可喜可贺,代表府上沟通良好;
但因为世代的不同,大部份的父母,多少还是会和下一代产生所谓的“代沟”。
当自己的想法和父母不同,就需要自己花时间去化解,
而非等到与男女朋友交往数年、也论及婚嫁之际,
用一句“他们是我的父母,你得接受”强迫对方硬是吞下。
在一段关系里,两个人是平等的,每个人也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因此一段理想的关系,不该有谁得委曲求全、忍气吞声。
搞得那么委曲、一再退让忍耐,建议请再思考一下这段关系的必要性,
忍耐有时候是美德,但这时候忍,可不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而是在未来的三、五十年,都要继续忍下去,否则只能离婚。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潜规则,最了解的是谁?当然是我们自己!
想要另一伴顺利完成“让父母满意”的任务,
却又不透露魔王们的“攻击模式&弱点”这两项重要情报。
见父母前说,“我爸妈人很nice”,见父母后却令人觉得“你爸妈只对你nice吧……”,
傻傻看着另一伴遭受砲火夹击,甚至还落井下石地说:“是你不够努力!”
……这不叫猪一样的队友,什么才叫猪一样的队友?
自己的父母,自己搞定。
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Step 1 了解父母想法
父母对自己另一伴有没有什么期望?
身高?工作?家世背景?
“完全没有条件,你喜欢就好”这种话,听听即可。
因为就算只要求“正当工作”这种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是一种条件,
不然为何不说没工作成天躺在家里也可以?
此时如果有另一伴的人,情况会稍微棘手一点点,
父母有时会考量到儿女现在的感情状态与交往中对象,
有所顾忌之下,心中的想法较难完全透露。
因此,还单身的朋友们,“现在”即是处理这件事的最好时机,
不要等到有男女朋友了再去处理婚姻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而是在单身时就要考虑清楚,也准备好!
Step 2 理性沟通、取得共识
承上所言,有些家长有“非医生老师不得进门/不嫁”等想法,
若自己不认同的话,便需要再进一步了解为什么父母会这么想。
父母会期望孩子的伴侣职业是医师律师军公教,
所冀望的,通常只是“稳定”二字。
在男女刚认识,只要还没被爱冲昏头到鬼遮眼,
大部份的人都会自动进行初步的筛选,将对方的工作性质纳入考量,
因此让父母了解另一伴的工作性质,其实是把这个过程用言语讲出来而已。
另一伴的工作性质为何?这个产业的市场规模与未来发展?对未来的计划?
如果上述这三个问题自己都还回答不出具体的答案,
那么我想父母的担心,完全情有可原。
当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另一伴的工作,要怎么让父母放心并相信自己的选择?
那颗棒球我男友目前的副业是整修棒垒球手套跟球棒,
一半出自好奇、一半出于想更了解他的工作,
所以我曾问过在他能服务收件的地区,打棒垒球的人口数有多少?
令我惊讶的是,三级棒球的人口数,比我想像中多出很多。
某天,和我妈闲聊聊到这件事,并说那颗棒球我男友有可能在之后自行创业,
不是那么了解棒垒球产业的我妈,也不出我所料的马上问:“这可行吗?”
当我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她,并且在最后说:
“您会有的疑问,基本上我也会有,因此我也都问过了。”
讲完之后,她说:“你们觉得好就好,毕竟我也不了解。”
虽然只是“可能”与“计划”,
但能提出具体的数字,总是比起天马行空的“梦想”,来得踏实,
也代表着的确有在好好规划与评估,不是光说不练的“作梦”。
此步骤的作为,简单讲即是“说之以理、动之以情、喻之以弊、诱之以利”,
自己不认同的话,可以藉各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
像是职业,当新闻在某职业的现况,可以美言几句、或是“看起来没那么好嘛”,
不然就说谁谁谁也是因为父母太难搞,一直结不了婚之类……
因为要动摇父母的想法与观念,故这个步骤动辄要花上数个月甚至是数年的时间,
要嘛在单身的时候处理好,要嘛就准备结婚时才用拖字诀(会不会成功又是一回事),
孰轻熟重各位就自行判断了。
Step 3 如无法取得共识,请家长不要过度干涉
如果step 2处理得好,这个步骤可以直接跳过,
但有些很难轻易改变的观念(如政治、宗教),
若父母没办法接受,只要不是严重到会影响生活,那大家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知道哪边是敏感易爆的地雷区,在跟家长们在一起时,就尽量避开。
一段感情里,主角还是男女双方,
如同在〈遇见“理想伴侣”〉系列的第二步[1]所言,
我会建议在设定理想伴侣的清单时,
最好连“宗教、政治、金钱观、要不要有小孩、父母的态度”等,都能考虑进去。
因为若进入婚姻,两人要朝夕相处,
不管是金钱还是照顾家庭的心力,都要共同分担。
家长父母的角色,是配角,因此契合度不必要求要像另一伴这么高,
只要家长不要过度干涉,那么两人的感情,又排除了一个吵架的可能。
也往长久稳定再迈进了一步。
祝福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