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之下》于2019年出版,设计师是新秀Ivan Tuzovsky,游戏人数为1-4人,游戏时间
为30-60分钟,重度为2.24,在BGG上的排名为1020名,分数为7.4分。
依据BGG的资料显示《大洋之下》所运用的机制就高达八种之多,其中较为主要的有牌库
构筑、手牌管理及多样化能力。起始游戏时玩家仅拥有七名角色(包含国王卡),但在游
戏过程中玩家透过招募角色卡的行动能厚实且壮大自己原先的海洋队伍;而玩家在做主要
行动(打出一张角色卡)时,会在执行完动作后进入弃牌堆(牌库构筑的特色),因此考
验玩家要在适切时机打出合适的角色卡。不过多数牌库构筑类型的游戏都是设定成玩家没
有手牌时一次回收,但《大洋之下》允许玩家可打出贵妇来回收弃牌堆的卡牌,如此一来
既增加了策略性,也改变玩家每回合能使用的角色技能与次数;多样化能力则有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起始玩家都握有能力各异的国王卡,另一部分则是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可招募的
海洋角色,以突破与增进角色能力间的变化。
我认为光是牌库构筑搭配角色能力,就建构了《大洋之下》的基本样貌。我很喜欢游戏中
玩家可以视角色能力和金币多寡来挑选自己想要的角色卡(共有九种角色,每种各两张)
,像是〔海龟库司〕可让一张地点牌推到最底,加速完成取分及获得野生蝠鲼的速度;又
或是〔医师〕可花费一枚金币打出弃牌堆里的一张角色牌,等于在贵妇发动效果前抢先再
做一次动作。游戏前期在招募角色卡时等于也在建构本场游戏自己所需要的能力,在游戏
后期时就会将心思转移到如何取得地点及运用之上。
阅读更多: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boardg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