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困扰到我不得不一早来发废文。
大家都知道,打台球的时候,要先站好定位,然后趴下,运杆
(有人叫做试瞄),最后拉回,再出杆。其中,困扰我的就是
运杆这件事。运杆的次数每个人都不太一样,有的人运很多下
运到天荒地老。有的人只会运个一两下就出杆了。
有的人,连运都不运。其实我没有看过这样的,但我最近在尝试
成为这样的人(咖小?)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因为我一直遇到一个问题:在球台的
某些地方趴下之后,我会有一种手臂被压缩到的感觉,然后运杆
的时候会无法保持球杆在同一条直线上来回移动。
也就是说,会越运越歪 Orz
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以前就是会随便运一运,没两下就出杆。
因为,我怕为了运杆而导致出杆线已经偏离趴下之前选定的瞄准线,
打出去就不是我要的方向,自然打不准。但也因此造成我打球的节奏
很不固定。某些球我大概会运个五六下,某些球却只运两下,感觉
有时很慢有时却很急。我有个球友就一直在嫌我这一点。
(啊那个xxx 我真的不是在说你)
可是我是有苦衷的啊! 当遇到有感觉运杆会越运越歪的时候,如果
我想把它桥回来成正的,我的手腕就必须转到一个很奇怪的角度,
在这种情况下出杆就会不太顺畅,也就是说:卡卡的,不酥湖啦。
而且我发现若省略掉运杆的动作,我可以在趴下之后更专注在
看母球的打点,还有确认子球的进袋点。
另外,在最后拉回与出杆的步骤,我更能够确保我的球杆是
直直的拉回与直直的出杆。如果我运杆了,我常常就会分心
而忽略掉这几件事,结果反而打不好。
所以我想问的是,运杆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如果趴下前已经确认好
出杆线跟瞄准线是重合的,那么在趴下之后,为什么不能直接拉回就出杆?
有一个可能的答案是:运杆是为了"松"。也就是说,在重复后拉与
前送的过程中,让你的手臂关节与肌肉活动活动,为了接下来真正
出杆击球做暖身。我也认同有这个必要。可是我趴下之后运杆就是
有时候会感觉怪怪的啊! 没关系,我趴下之前先运,总可以了吧?
是的,这就是我现在在实验的打法。
站好定位 => 隔空运杆 => 趴下 => 屏气凝神 => 拉回 => 出杆
昨天第一次这样子打,一开始很不习惯,就打得有点二二六六。
不过后来上手了,发现打起来效率不输给以前有在运杆的打法。
所以请教大家,为什么要运杆?
废文到此结束,谢谢观赏。给嘘给推都欢迎,但请理性讨论勿嘴砲。
(啊那个yyy 我绝对不是在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