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抛砖引玉,来认真回答这个问题
从地理角度来分析,三重东邻台北市,与台北市有许多联络桥梁
从北到南依序为重阳桥、国道一号、台北桥、忠孝桥、中兴桥
其交通之便利可以想像
举一些例子来说,我从龙门路底骑机车到石牌,大约只需要18分钟
我相信时间还可以更短,因为我真的骑不快
到台北车站也可以在20分钟内抵达,住忠孝桥附近的三重人更不用说了
骑到公馆商圈大约30分钟
也就是说,机车路程30分钟的范围内,我可以抵达大部份的台北市闹区
大概就是 除了101大楼、景美商圈、文山区、马槽温泉这些地方以外吧?
当然,以上是从三重人的角度来看三重这个地方,其他人可能有别的看法吧
大学同学 在台北念书的台中人 以前假日都坐客运回台中,她表示
“三重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客运会经过的地方。当我从台中出发要回学校时,
只要车子到三重停靠,就表示我快到台北了。”
对外地人来说,三重真的只是个路过的地方,
三重本身并没有什么强烈的特色足以吸引非本地人造访
或许我们可以更概略的说 三重就是一个睡觉的地方,
有太多的三重人都去台北市上班了
可以参考这支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p2MpKJ0nA
再来谈汽车的部份
三重有国道一号经过,南来北往非常方便,近十年内通车的台64线和新北环快
让我去八里 新店 中和的时间也缩短非常多,不过我开车时没有仔细记录花费多少时间
公共运输的话,在捷运通车以前,主要是仰赖公共汽车,
印象最深刻就是学生时代,总有一大堆的人在何嘉仁书店门口等公共汽车,往事已成追忆
而自捷运通车以来,目前已有三条线经过三重,包括芦洲线、新庄线和机场线
未来可能还会有环状线走集贤路经过五华街和五华国小,交通机能估计只会越来越好
但我不觉得三重能借由这些交通建设而变得更好啦
(我认为的好,比较像是街道变干净、人文气息更加浓厚、绿地更多、车辆减少)
重申一次,三重 真的只是个睡觉的地方,想像一下,如更未来有更多的人涌入
而且可能有很大一部份只是来吃晚餐和睡觉,这个地方会变成什么样子?
再来从方位来划分,我大致上把三重划分为几个部份:
1、北边的五华街商圈
2、东边的三和夜市+文化北路商圈
3、中间的天台&大同南北路商圈
(各式诊所林立的正义北路算是在三和夜市与天台之间)
4、西边的果菜市场&三重商工商圈
5、南边的集美街商圈
6、属于三重但其实要过桥才会到的重新路五段与先啬宫一带
以我的经验来说,想找吃的会去五华街或三和夜市&文化北路
想运动会去集美街(运动中心)
如果我在三重境内移动,吃和运动大概占了90%的因素
若有购物需求,现在的人不是网购就是跑台北市吧?
如果原原po将来有打算住三重,相信三重能满足你对吃的需求
从历史角度来看嘛,
很多小朋友其实不太清楚国道一号和二重疏洪道的建设 给三重带来多大的影响
事实上,是先有行政区的画分 才有后来的高速公路和疏洪道的
也就是说,三重被高速公路切成两边,很多条路因此被截断,例如仁爱街
二重疏洪道的建设,在几十年前 开始进行土地征收的阶段时
更是不晓得有为数多少的居民采取激烈的方式抗议,最后被迫迁村
网络上相关的影片很少,我只找到这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ksw1wCNVLc
总之,这些后来才有的交通与水利建设,造成了一些现在看来颇为奇怪的现象
例如 这边有个仁爱街,那边也有个仁爱街,沿着门牌找路却发现路到一半就没了
还有 过个重新桥 那边的门牌还写着三重,没过桥的这边 怎么门牌变成五股了
印象中前阵子还有个板友自介说自己户籍地在五股,但自认为三芦人
另外,三重近几十年来经历的产业转型也值得一提
读小学时,放学回家 路上总有许多的家庭工厂,甚至有许多同学跟我一样
住家的一楼就是工厂,平常生活起居在楼上
随着时间的推进,大部份原本的工厂空间都转为其他的利用了
一些哥哥姐姐那一辈的,好像很多人都从靠河的这一边,
转往西侧那边去置产(例如西班牙水花园),并成立新的家庭了
三重的居住人口一年比一年多,很多原本的荒地都被拿来盖房子了
十年前开始的重阳桥一带的重划区,不晓得盖了几个建案,数都数不清
现在仁义街一带的重划区和中山桥下那一带
整完地以后才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大的土地面积尚未被利用
最后想说的是,三重好,真的很好
食物选择多、交通方便离台北市近、物价相对于台北较低、诊所多 看医生方便
所以真的很多人选择住三重
但是~~这也是最困扰我的问题,人实在太多了,
机车停车位就不好找了,汽车不用说
而违规停车的现象更是一年比一年严重,红线和公共汽车站都是大家的停车场
之前看过正义北路上 公共汽车即将靠站,
在公共汽车的前方竟然有一辆轿车正在倒车 打算停进公共汽车站里
而且公共汽车司机连一声喇叭都没按,该说司机大哥修养好还是……?
这种行为根本不应该纵容
三重 这几年有变得比较好吗?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