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ojishen (我想更快地前进)》之铭言:
: 在板桥生活快六年,真的觉得很奇怪,
: 不知道有没有版友了解以下道路衔接的来由?
前阵子透过新北的门牌系统、都市计画系统和中研院的新北历史图资等,查了一下门牌编钉的历史、土地分割状况及1970年的板桥江子翠都市计画地形测量原图等,
各别推测了以下几个原因给各位参考,实际的状况应该问一下40~50多年次出生、在当地生长的人,才比较准确。
(本篇文章撰写的年份都是民国年喔!)
: 1、新海路403巷到一半变成龙泉街,龙泉街也不是从1号开始编门牌
这个在西元1970年的图上可以看到,有一条道路或是水路呈现东北西南走向经过这边,刚好区隔了两个区域;而在门牌编制上,新海路403巷是75.3.7编的、龙泉是76.7.7编的,
所以原本两边有区隔、编不同的门牌,但在都市计画后道路就缝合了,不过地籍图上还是可以看到以前地形的走向。
: 2、自由路骑到一半变四维路,四维路也不是从头开始编门牌
同样在西元1970年的图上可以看到,自由路沿着路型,从现在的民有街15巷一路往东北延伸,跨过目前的民生路后,连接到以前的西园一村(应该是眷村),也是现在江翠国中的位置,
而按照时门牌的编定顺序来说,民有街61.11.7、自由路65.1.5、民有街15巷66.1.25、四维路72.6.23
所以我猜自由路门牌以前可能要沿着旧路编,但到了民有街15巷的位置,一方面是都市计画是往四维路的方向延伸,编新的过去没啥用,另一方面是民有街也编了,所以就没继续编自由路,
而四维路在当时可能还没开辟,直到开辟后才按照都市计画道路另外编了四维路。
另外在地籍图中可以看到,目前江子翠段新埔小段、第一坎小段、第二坎小段和溪头小段的段界,也是以前这条路的路型。
: 3、江宁路三段为什么不是接一、二段?就我所知之前也没有一、二段
这个我觉得是最难找到线索的一项...
从台湾省政府建设厅公共工程局57年订、58年发布的“江子翠及十二埒地区乡街计画说明书”示意图,可以看到以前的道路规划就跟现况的主要道路配置一致,也就是江宁路那条路是沿着现在的路型连接到文化路
但在1970年的地图来看,那时候道路很多都还没开辟,包含现在的江宁路三段;江翠国小的校地也比以前小很多,
而从江宁路三段的门牌来看,可以追溯到64.7.1就有把以前的“溪头”整编成江宁路三段的纪录,
所以按照都市计画的路型来看,应该一二段应该就是现在的松江街,而且分段点应该会在吴凤路上,而二三段的分段点应该就是双十路
但为何后来改成松江街?我在江翠国中的门牌(松柏街63号)的纪录中有找到,以前学校的门牌72.4.22初编是80号,在76.9.1整编成63号,而松江街的门牌最早在68.4.2就有初编的纪录
按照偶数号应该在东侧的情况、配合以前的道路图,推测松江街以前是从江翠国中的西侧,也是前面提到西园一村的东侧道路往北延伸,所以国中就编成80号,
但是在76年计画道路开辟后,原本应该改编成江宁路一二段的道路,可能地方基于路名不希望大幅更动的情况下,反而直接引用了原本的松江街路名,直到双十路口,
而江宁路三段在64年编定、早于松江街68年编定的情况下,也就只好维持既有的路名,
至于江宁路三段23号前的门牌,我猜可能是居民觉得双十路的门牌比江宁路更加喜欢,所以现况该街廓的住宅都直接选编双十路了。
: 求解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