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板上帮林庆顺教授发表了胶原蛋白无用的文章,
让我受宠若惊,想不到只是看了一本书就可以获得这么多推XD
当然还有他的网站我也常常上去查询,也大力推广给长辈破除各种谣言
不过网站的资讯比较杂,因为文章比较短,
他的书则是比较有系统的整理同一主题的短篇文章成为长文章。
(谭敦慈也很推崇林教授,她自费跟出版社买了20本书送给健康线的记者,
在谭敦慈的演讲上面,她都会跟听众推荐林教授的书)
我自己也把去日本买的合力他命和costco的维他命C和鱼油都丢了
也不买酵素和胶原蛋白和孝顺父母的葡萄糖氨饮品
(其实蛮好的,一年可以省几千块钱)
不过他的书不只有讲营养补充品(是其中的一大章)
还有各种食材的利弊(椰子油、鸡蛋、牛奶、基改食物等等)
和重大疾病的最新研究(癌症、阿兹海默、心脏病等)
其中有一篇维他命D的,我觉得很震惊,所以转录给大家分享,
因为2018年,博客来最畅销的一本健康书,
就是在推广多吃维他命D补充剂可以治疗百病的
而林教授觉得这是十分危险的观念,他甚至想出一本专书来反驳这个理念
先讲前言中的一段:
“相关性≠因果性”。说句良心话,并不是所有的保健品广告(代言)都是伪科学。
只不过,当真科学被错误解读时,就有可能会变成伪科学。
例如,有研究发现,大肠癌病人的维他命D水平偏低。这是真科学。
但是当它被解读成“吃维他命D补充剂可以降低大肠癌风险”,就变成了伪科学。
因为,“维他命D浓度较低”与“大肠癌风险较高”,
只是“相关性”(两者同时并存),而不是“因果性”ꄊ]“前者造成后者”或“后者造成前者”),
更不是“吃维他命D补充剂”就会“降低大肠癌风险”。
事实上,“维他命D浓度较低”有可能是因为病人患了大肠癌(或其他任何癌)的关系。
也就是说,是癌症导致病人无法摄取或合成足够的维他命D。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应该是要帮助病人恢复摄取或合成维他命D的能力,
而不是叫病人吃维他命D补充剂。如果是盲目地相信吃维他命D补充剂就能改善病情,
那就有可能会错过治疗的黄金时间,造成终身遗憾。
前情提要:
作者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退休教授林庆顺
他的文章为何可信呢?
除了他已经从事40年的医学研究,亲身发表过近两百篇医学论文之外,
最厉害的地方,是他担任过超过60间医学期刊的论文“评审”
包含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所以可以说对于世界医学论文的审查,台湾应该没有人比他更权威了
他不仅会从新到旧,评估论文的实验方法和规模,并审查实验单位的可信度
刊载期刊的知名度和声望以及是否经过同僚审查,也很重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6765
博客来书籍简介,除了目录之外还有一篇维他命补充剂的综论,
也很精彩
先讲结论:
.维他命D是类固醇贺尔蒙而非维他命。
所有的类固醇荷尔蒙都是既能载舟,也可覆舟。
缺乏女性荷尔蒙会导致骨质疏松,但女性荷尔蒙也会诱发乳癌。
男性荷尔蒙会促进生长的,不只是肌肉,还有摄护腺癌。
维他命D是维持健康所必需的,但它也会造成器官钙化、心脏病及肾脏病
.吃补充剂来摄取维他命D,有可能会因为过量而造成中毒,
但晒太阳摄取维他命D,则不可能会过量
.目前,只有佝偻病是维他命D补充剂唯一被证实有预防或治疗效果的疾病
=====摘录自《餐桌上的伪科学》林庆顺教授
维他命D,争议最大的“维他命”
我已在自己的网站发表了二十五篇与维他命D相关的文章,
包括它是如何被发现,如何被错认为是营养素,如何被医师滥开,
如何被民众滥用等等。
本篇所提供的只是一些简短初步的介绍。
笔者希望将来有机会出一本专书,来对抗此一医学界的迷思洪流。
维他命D其实是类固醇荷尔蒙
1922年,美国生化学家艾尔默.马可伦(Elmer McCollum,1879-1967)
发现鱼肝油可以治疗“佝偻病”(小孩子骨骼发育不良)。
他把鱼肝油里的有效元素命名为维他命D。
这个发现很了不起,但这个命名,
却为后来有关维他命D的应用与研究种下祸根。
我在文章后半会详细解释维他命D的正确分类是“类固醇荷尔蒙”,
而所有的“类固醇荷尔蒙”都具有一个共同特性,那就是,
它们都是既能载舟,也可覆舟。
也因为如此,要使用“类固醇荷尔蒙”做治疗或补充,
都必须通过审慎的风险评估。
譬如,不论是男性荷尔蒙还是女性荷尔蒙,都需要医师处方才能服用。
可是,因为维他命D被定位为维他命,所以到处买得到,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服用。
同样地,由于大多数的研究把维他命D看待为营养品,
所以它们的实验结果不但正反两面都有,而且往往互相抵触。
男性荷尔蒙或女性荷尔蒙在我们身体里的量会高低起伏,是正常现象。
但很奇怪地,为什么同样是“类固醇荷尔蒙”的维他命D,
就被认为需要维持在一个理想水平?
想想看,如果把男性荷尔蒙或女性荷尔蒙视为营养品,
从而建议人们需要把它维持在一个理想水平,那后果将会是如何不堪设想?
由于医学界到现在还是甩不掉“维他命D是营养素”这个旧思维,
所以五、六十年来投入了庞大的资金和人力后,
还是搞不清楚到底要补还是不补。
姑且不谈什么糖尿病和癌症等等非骨骼方面的研究,
毕竟,维他命D在非骨骼方面的作用,本来就是一直搞不清楚。
纵然是在骨骼方面的研究,维他命D到底是好还是坏,也一样没有定论。
例如,一篇2010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旗舰刊物《JAMA》的研究指出,
高剂量的维他命D会增加骨折的风险1。但另外也有研究指出,
维他命D不会减少骨折的风险2。
参考资料1: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185854
参考资料2.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7998225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0200964
想要拨云见日的当务之急就是,
彻底接受“维他命D是荷尔蒙,而不是维他命”,
此一事实。就像男性荷尔蒙或女性荷尔蒙一样,
维他命D在发育期间,真的是必须得到充足的摄取。
但一旦过了发育期(或停经期),
就应当让这些“类固醇荷尔蒙”顺其自然地起伏。
所谓顺其自然,就是晒晒太阳,均衡饮食,无需刻意补充。
要知道我们平常购买的食品里已经有添加维他命D
(牛奶、果汁、早餐谷类等等)。
所以,除非是贫困地区的人,否则发生维他命D不足的现象是不太可能的。
而且从饮食中摄取维他命D,有可能会因为过量而造成中毒
(添加维他命D曾造成广泛的中毒,大多数欧洲国家禁止在牛奶里添加维他命D)3。
但晒太阳摄取的维他命D,则不可能会过量。
因为这条路线里设有安全控制,过多的维他命D会被阳光分解4。
参考资料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994178/
参考资料4.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Webb+AR%2C+DeCosta+BR%2C+Holick+MF
我曾提过,维他命D不是维他命,而是一种贺尔蒙。
它之所以被误会成维他命,是因为它最初是在鱼肝油里被发现的。
可是后来研究证明,我们人类只要晒太阳,就能获得维他命D。
所以,既然维他命D不是源自于食物,它就不应当被归类为维他命。
事实上,不论是它的分子结构或是生理作用,
维他命D的正确分类都应当是属于“类固醇荷尔蒙”。
在人体里自然合成的类固醇荷尔蒙大约有十种,而一般人最常听到的,应
该是男性荷尔蒙(睾固酮)和女性荷尔蒙(雌激素)。
顾名思义,“类固醇”就是“类似固醇”,它们之所以会“类似固醇”,
是因为分子结构都类似固醇。
固醇在我们身体里,通过不同的生化反应后,
会转化成十几种不同的类固醇荷尔蒙。
譬如维他命D是从皮肤里的7-脱氢胆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
经由阳光里的紫外线照射,转化而成的。
类固醇的生理作用主要是由细胞里的“类固醇受体”来媒介。
每一种类固醇都有它自己特定的“类固醇受体”,
譬如男性荷尔蒙受体、女性荷尔蒙受体、维他命D受体等等。
维他命D可以载舟,亦能覆舟
每一种类固醇和它特定的类固醇受体在细胞里结合后,
会进入细胞核,然后再与特定的基因结合,从而激活该基因。
虽然维他命D最为人熟知的功能是促进骨骼发育,
但事实上,维他命D受体存在于我们全身上下。
也就是说,维他命D会作用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包括骨骼、心、脑、肝、肾、肺、胃、肠等等。
所以,维他命D对健康的重要性,被认为是全面性而不可或缺的。
但事实上,有“维他命D受体”并不表示维他命D就会带给你好处。
举个例子,裸鼹鼠的肠子和肾脏有维他命D受体5。
但是裸鼹鼠不但不需要维他命D,而且还会因为被喂食维他命D而死翘翘6。
参考资料5: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8224760
参考资料6: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7657155
就人类而言,医学界也都知道所有的类固醇都是既能载舟,
也可覆舟。譬如,缺乏女性荷尔蒙会导致骨质疏松,但女性荷尔蒙也会诱发乳癌。
大家也都听过运动员因为服用男性荷尔蒙而被禁赛。
男性荷尔蒙会促进生长的,不只是肌肉,而是还有摄护腺癌。
同样地,维他命D是维持健康所必需的,
但它也会造成许许多多毛病,包括器官钙化、心脏病及肾脏病等等。
额外补充荷尔蒙须付出代价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才不会被“覆舟”呢?
读者应该知道男性荷尔蒙在三、四十岁之后就开始走下坡,
女性荷尔蒙在停经期也会突然减少。
也就是说,荷尔蒙的高低起伏是自然现象,只能怪岁月不饶人。
如果你不认老,想补充这些荷尔蒙,可能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包括得癌症,甚至赔上性命。那维他命D是否也是岁月不饶人?
的确如此。随着年纪增长,我们皮肤里的7-脱氢胆固醇会减少。
所以,在接受同样阳光照射的条件下,
老年人所能获得的维他命D是远不如年轻人。
那我们是否需要用吃的来弥补这岁月流失的维他命D?
这个议题,在医学界已经吵了五十多年,还是吵不出个结论。
为什么?因为很不幸地,绝大多数的“专家”一直把维他命D当成是维他命。
如果他们能从荷尔蒙的角度来探讨,那情况可能就不会如此复杂。
总之,在这50多年来,花了成千上亿的研究经费,做了数百个临床试验,
最后的结论是,“佝偻病”是维他命D补充剂唯一被证实有预防或治疗效果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