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正确选择无致痘性无致粉刺性的化妆保养

楼主: medream (sayaki)   2017-04-11 21:51:30
是否已读取发文须知并详阅版规(Y/N):Y
最近很多网友在开始挑选各类防晒产品,常常也会担心致粉刺性的问题,
大家往往会上网查成分,或者是问其他网友使用的经验,
但到底什么样的成分会致痘或者致粉刺呢?
大家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学习一下吧!
网页图文好读版:
https://www.medpartner.club/acnegenic-comedogenic-myth/
粉刺是许多朋友长年的困扰,有关粉刺的预防以及治疗,
我们在之前已经写过多篇文章介绍,其中也提到一些可使用的成分:
https://www.medpartner.club/acne-prevention-treatment-retinic-acid-azelaic-acid/
在临床上,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年之后的粉刺、青春痘问题,
可能是因为化妆品、保养品使用不当造成。
在国内的化妆品成分数据库内,也可发现常会标注“致粉刺性”的危险程度。
但真的有所谓“致痘性”和“致粉刺性”的成份吗?
或者真的避开“致痘性”“致粉刺性”的成分,就真的能不长青春痘和粉刺吗?
事情绝对不是憨人所想的那么简单啊!
首先你要知道,这些数据库是怎么决定哪些成分会“致粉刺”的。
》“致痘性”和“致粉刺性”成分是怎么被检验、评估的?
化妆品业到底怎么评估什么成分会致痘或致粉刺?
最简单也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做动物实验。
以往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兔耳实验”。
也就是抓一些实验用的兔子,把某个成分抹在兔耳朵上,
然后观察兔耳上的毛囊接下来的组织学变化。
如果兔耳接下来产生接近青春痘的组织学变化,这个成分就被认为有“致痘性”。
如果产生接近粉刺的组织学变化,这个成分就被认为有“致粉刺性”。
But,兔耳最重要的就是这个But
第一,兔子的耳朵不是你的耳朵,那只是模拟接近人体状况的方式。
第二,抹上去的是某个“单一物质”,但实际用在你皮肤上的是多成分的混合物。
第三,已经修法规定 2019 年之后台湾不能在化妆品产业使用动物实验。
所以即使在兔耳上没发现长痘痘或粉刺,也不代表在你脸上就不会长。
这种指标仅能“参考就好”。
但要如何知道某个产品对你是否会致痘或致粉刺呢?
》要如何知道这个产品对你是否会致痘或致粉刺?
http://imgur.com/mnkNam9
因为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成分组成、浓度、剂型、酸碱值、
接触时间、使用方式、还有你自己的肤质状况等等因素交互影响,
所以仿间很多的产品宣称自己的成分“不致痘”或“不致粉刺”,
这种说法大家其实看看参考就好。
或者大家去看一些化妆品成分数据库,
一个一个去检查自己使用的成分是不是“致痘”或“致粉刺”也没太大意义。
举个例子,很多网站会说凡士林有“致粉刺性”,
但实际上,工业用等级的凡士林跟医药化妆品用等级的凡士林,
导致粉刺的程度就差很多!
另外,你薄薄擦一层,跟厚厚擦一层,结果也差很多。
还要考量你自己皮肤的状况,很干的人跟很油的人擦了,结果也会不同。
目前比较有意义的检测方法,只有“自行测试”。
》自行测试产品是否对自己有致痘性或致粉刺性的做法
这个道理跟临床上如何检测你是否对某个物质过敏的概念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你擦了某个东西,皮肤就开始又红又痒,
接下来你就停止使用这个东西,观察一下,如果就真的不红不痒了,
这时候你还不能确定这的东西就是凶手。
你必须“再一次”使用,如果真的又发红发痒,那就 bingo 恭喜你对这东西过敏。
青春痘和粉刺的成因很复杂,
因此不一定会因为你“接触了”某个物质就“一定”会导致某个结果。
希望大家有空再回去看一下痘痘粉刺全攻略,理解一下成因:
https://www.medpartner.club/acne-pore-treatment/
一般来说,成分偏油,或者是乳霜类的产品致粉刺的机会比较高,
但实际上,你可以照着以下的方法做看看。
标准测试致痘性与致粉刺性的做法是:
1.跟商家索取试用品,或购买小包装。
特别是比较偏油或乳霜类的产品,特别需要这么做。
2.测试建议在耳前脸颊的一小块区域,按照产品上的建议使用方式做使用。
3.观察一个礼拜,如果都不长粉刺也不长痘痘,那你大概就可以安心使用了。
http://imgur.com/T8sp0ig
其实许多化妆品保养品的“宣称”,真的就是看看就好,
网络上网友们的回馈意见,也就是“个人”对某个产品的使用经验,
实际上一定是要自己实际测试,才能知道到底自己是不是适合某个产品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