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已读取发文须知并详阅版规(Y/N):Y
网页好读版:
https://www.medpartner.club/cosmetics-consumer-doctor-considerations/
昨天写的那篇化妆水文
https://www.medpartner.club/toning-lotion-efficacy-myth/
引起了不少的回响。
里面有些内容,在我们发出的当下,可能因为语意的过度简化,
似乎造成了一些网友们的误解,实在非常不好意思!
我们会对那篇文章进行一些修正,并利用这个机会,谈谈医师跟保养品业者的思维差异。
什么是理想中的“清洁”、“保湿”与保养?
不管是医界还是保养品夜都认为“清洁”、“保湿”做好,接下来才能做到“保养”。
但什么样的产品能做到最好的清洁?
什么样的产品能做到最好的保湿?
什么样的产品能做到有意义的保养?
实际上很难去得到验证。
例如,优秀的清洁产品,应该在不过度破坏皮肤正常的弱酸性皮脂膜的状况下,
几乎完整洗去累积在皮肤上的化妆品、脏污还有已经要代谢掉的老旧角质。
而优秀的保湿产品,我们会期待他在皮肤的表面以及角质层都能做到一定程度的保湿,
并且不导致正常的“天然保湿因子流程”遭受到干扰。
天然保湿因子流程可以看这篇“角质全攻略”
https://www.medpartner.club/skin-whitening-face-exfoliaxtion-myth/
好的保养品我们则希望它能够利用各种保养品的递送系统,
有效将“有意义、且安全的保养成分”穿过皮肤天然屏障,送入皮肤系统内,
并在一个安全的浓度下发挥作用。
这个部分应该是医界跟保养品业者的“共识”。
保养品销售商的自然倾向:想办法拉高总销售金额与利润,倾向加法
业者是负责开发产品,努力达到上述期待的效果。
而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在这里我要强调商业利益不是不好,但要合理),
业者很自然会倾向开发出更多产品、倾向让你使用更多产品,因为这最符合商业利益。
他们是真心的想要害人吗?
那也不一定,只是大家应该都听过关键绩效指标(KPI, Key Perfomance Index)吧?
当公司高层讨论,股东们期待明年 KPI 的营收要增加 30%,那底下的人可以怎么做?
增加产品线、开发新产品、下更多的行销广告、鼓励使用者用更多产品等等,
这些都是很自然会发生的事情,我们不用“邪恶”去看待它,
它就是“自由市场经济下”,很自然会发生的事情。但不一定是好事就是了。
例如光是洗脸,可以有N百种的洗面乳,有一堆洗脸机、
音波的、金属离子的巴拉巴拉。
保湿可以有水剂、乳液、凝胶各种形式,
再加上不同成分诉求,就是数不清的排列组合。
保养就更复杂,除了剂型跟成分以外,如何导入的相关技术,更是讲到天花乱坠。
制造端结束后,就到了行销跟销售端。
行销跟销售端会发明各种名称、用各种示范,
让你觉得就是要照他这样用,增加使用量。
随便举个例子:牙膏要用多少?
实际上你需要用的量并不多,通常一个花生米大小就可以让你刷整口牙齿了。
但你实际上会怎么使用牙膏?
很多人都是拿起牙刷,挤上一条盖满整个牙刷的量。
为什么要这么多?谁教你的?
是业者在电视广告上给你的暗示啊!每个牙膏广告都是这样的挤法不是吗?
但在这样的销售为主的化妆品业界思维下,
到底什么有效?什么没效?
什么安全?什么不安全?
其实整个化妆品业界,多数状况下没办法给民众以及医界一个好的答案。
加上现行法令下化妆品只要不宣称“疗效”,那就只要遵守相关管理条例,
使用公告核准的成分,限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
并不用提供任何安全性或有效性的证明。
但在医药界,只要是你要将一样“药品”上市,
就要进行非常严谨的动物实验、人体临床实验去验证有效性及安全性。
所以医师往往可以比较有信心地告诉你,什么药品会有效,什么药品对你好,
但是不容易告诉你哪间产品好,哪家产品烂。
所以大家也不用来问哪间是不是比较好。我们只能说,没实验过,没人知道。
最多是从成分,加上你的肤况去评估这个产品是否可能适合,或不适合你。
医师的自然倾向:严格看待产品安全性,并负责后续的照护,倾向减法
医师的专长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
因此在这样的角色上出发,
医师在化妆品、保养品的角色通常是负责在安全性上去提醒民众,
并在真的出状况的时候负责治疗。
另外,如同我们老是碎念的,“保养是科学,不是仪式”,
在不确定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的状况下,
医师自然会倾向希望你的每个保养步骤都是“安全”、“有效”的。
http://imgur.com/rKXSn2x
销售商可能希望你买洗脸机、洗面乳、清洁化妆水、保湿加强导入化妆水、
化妆棉、导入仪、再加上多种高价保养品,来达到清洁、保湿、保养这三个目的。
但医师就会想要你仔细想,洗脸机有必要吗?安全吗?
这个洗面乳有必要吗?安全吗?有没有其他简单便宜做法?
清洁化妆水有需要吗?为什么不是洗脸直接做完就好?
保湿导入化妆水有需要吗?为什么不是洗脸后直接用好一点的保养品就好?
有需要用导入仪吗?真的能导入吗?如果导入了,导入的都是你需要的东西吗?
这个高价保养品有需要分三种吗?有没有更便宜有效的产品?
在这样的思考方向下,医师就会变成倾向“保护民众”。
毕竟市面上有问题的产品很多,不当的使用状况也很多。
如果你花了钱还伤了身体,医师可能反而希望你干脆什么都不做还安全些。
我们再回到化妆水这个议题。化妆水其实并没有一个“定义”。
你拿一瓶纯水,要说它是化妆水,也完全可以。
加入化学去角质成分,就是去角质化妆水。
加入保湿成分,就是保湿化妆水。
加入美白成分,就是美白化妆水。
加入一些可增加角质通透性的成分,就是导入化妆水。
但加了什么,加了多少量,在现在的标示下,常常只有业者自己知道。
至于有没有效,可能连业者都不一定知道。
所以有关化妆水,我们只能说,希望大家思考它对于你“自己”是否有使用的必要性。
它不是一个“不必存在”的产品,
在合理的配方与安全的使用下,它可以是清洗、保湿、保养过程中的一项工具。
化妆水湿敷也不是真的不行,但我们不主动推荐它的原因是:很复杂,伴随风险过多。
除了成分的安全性、皮肤的敏感问题外,
还有大量水份进入角质后,可能导致角质通透性增加,反而进入了一些不必要的物质。
所以它其实不是“一般民众”很适合自行尝试的方式。
效果好的人可能不错,但有些人可能反而出问题,
而且也不是没有其他方式可取代这些所谓的保湿导入效果,
因此医师并不会“主动推荐一般民众做化妆水湿敷”。
如果有某一个很好的产品,而你的肤质也适合,那要做也不会不行。
但千万要记得,有“过敏”、“感染”、“开放性伤口”的人千万不要自行湿敷喔!
或者大家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判断依据。
皮肤是很敏感的,如果用了产品不好,或方式不对,皮肤会自己告诉你。
若是出现红、肿、热、痛、痒、脱屑或任何其他不适,
通常就是皮肤在警告你不要再乱搞啦!
这篇文章,希望不要冒犯到相关厂商或销售业者。
我们很努力尽量把它讲到持平,我们相信多数人都是好人,
但在不正常的环境下,就容易让人被迫在有意或无意的状况下扭曲了自己。
我们要改变的是有问题的体制,而不是针对任何个人。
不改变体制,杀了一个坏人,坏的体制还会产生千千万万个坏人的。
希望这篇文章的分享,能让大家一起思考这个议题。
当民众都更会思考,更不被话术所蒙蔽,
这样业者才会更努力研发好产品,而不是研发更多话术囉~
随便举个例子好了,法规说不能讲“换肤”,所以一堆产品都说“焕肤”。
不能讲 DNA,所以就有业者自己写 D.N.A 或者 R.N.A
被检举就说我这个又不是在讲真的 DNA 或 RNA,
玩这种招数,真的有时候我们看了也是哭笑不得啊!
延伸阅读:
破解保养品与健康产品商业逻辑
https://www.medpartner.club/cosmetics-product-business-lo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