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社团办论 未来打击太强

楼主: Handsomeman (孔明)   2025-02-19 10:14:10
※ 引述《youx16147》之铭言
: 未知在哪方 所以全辩论 我也是辩论新手可能有语意不明 上下文不通等见谅
: 1球速上限
: 经过了十几年的科学训练后均速明显提升 可最高球速还是查普曼的105.8mph(170.3公里
: )而目前最接近他的应该是乔伊斯 ben Joyce 的105.5mph(169.8公里)而乔伊斯今年24
: 岁 推测在巅峰时不受伤应该可以打破纪录 但是球速最高不超过171公里
: 2打者习惯了
: 现今科技大幅进步的发球机不管是速度还是变化球都能模仿出来 再加上前几年有传出来
: 的VR模拟投打对决的出现所以打击未来一定会提升到不用习惯就能打好的境界
: 3 投手姿势几乎固定太过于科学化了
: 投手在现今从国高中开始就开始有科学化训练了
: 所以在国高中的学生也渐渐失去特有的投球姿势了
: 所以在未来像蔡仲南或黄子鹏等的姿势可能会因为会受伤+球速不快等原因而被淘汰
: 反对论点回答
: 1.转数投手未来一定会提升
: 在经过科学训练下转数一定会提升 不过提升后球可能形成不了全垒打但是只要跟得到+中
: 红心能形成安打机率也是很大的
: 2.变化球更加犀利
: 一样在经过科学训练下变化球一定会更强 但是如上面所说VR加上现代发球机的出现会完
: 美解决这个问题 在经过成千上百次练习变化幅度在高的指叉等也会被选到甚至打到
: 3速度的直球加犀利的变速+指叉或曲球能骗到打者
: 确实在强大的直球加上犀利的变化球一定会骗到打者 不过在配球时一定会交错使用而那
: 瞬间可能会变成打者一个机会
: 以上是我的一些办论对答本人2020看球有些问题不懂 请理性讨论
: 以上有错误请见谅 然后本人大学还没毕业有社会利益等问题可能没想到请大家指正
个人觉得即使再10年依然会是投>打
理由很简单 在打击上人体的反应是有极限的
反之,投手可以透过各种技巧来压制打者
这也是为什么MLB会用各种方式来削弱投手优势
我同意你说的可以透过仪器模拟来熟悉投手
但你忽略了一个重点
投手投出来的变化轨迹是无法100%模拟的
而实战时投手也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扰乱对手
包括改变投球节奏、利用球与球间的共轨效应
并且不管四缝或二缝球都不会完全直的进来
你看到的那些强投同一种球种会有不同变化轨迹
投手也会不断要求自己的藏球
这些都能使打者在短短0.4秒内
对于投手投出来的球无法做出精准的判断
作者: youx16147   2025-02-19 10:37:00
你说的未来10年依然会是投>打那您觉得有什么机会打>投呢这就是辩论主要内容(未来不一定是十年,所以我才觉得给个50 100 年有机会超过)不知道你是根据什么给到十年这个数据呢?
楼主: Handsomeman (孔明)   2025-02-19 12:26:00
谈论50、100年太不切实际了50年前也没人想过有人可以飙破170啊为什么给到10年理由很简单看MLB最新的规则就蛮明显可以说明官方认为短期间内打者是无法超越投手的所以制度各种对投手不利的因素来限制投球包含投球计时器(一方面可以缩短比赛时间)、增大垒包(一方面可以减少受伤)、禁止极端布阵甚至曾经讨论要增加投手板至本垒板的距离为什么有这些规则就是弹球还是无法改善投高打低的环境你说未来如何让打者追上投手老实说除了更多规则限制目前应该没有别招毕竟棒球比赛本来就是投手具有优势的运动尤其是在MLB多队数对战少的环境之下
作者: youx16147   2025-02-19 12:41:00
所以你主要论点就是以规则来限制投手囉那我问你几个问题其实现在大联盟以我看来并没有一位明星先发投手加上投手受伤机率比打者高加上薪资比不上打者这样是否会在国高中时期减少许多人才当投手的想法还有现在打者是以木棒来做打击为什么不能改变材质呢?(我知道铝棒太强了只是应该有其他物品可以用吧)然后现在大联盟如果改了规则 (如投球距离更改)我们是否要因国际赛而更改 那我们或韩国是否会变成更极端的打者联盟吗
楼主: Handsomeman (孔明)   2025-02-19 14:33:00
明星先发投手很多啊,哪里没有了扣哥、新虎王、韦兰德、拍卖哥、勇士小胡子这些都是近代有名的强投啊还有打者受伤风险不比投手低喔一个触身球一个跑垒你可能赛季就报销了当然我同意你近代投手薪资确实没有野手夸张啦但不会有人因为薪水而选择当投手或野手因为这一切取决于你哪一边天花板更高不少投手也是因为喜欢掌控全局才选择当投手的喔利益绝对不会是棒球员选择方向的第一条件为什么使用木棒 这个都google的到你可以去查木棒在击球手感、球棒控制或击球回馈上综合评分目前就是最佳的选择要想着去改变材质不如放宽木棒的长度还更有可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