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热烈讨论国高中的国文课
我想到的马上就是美国女孩 我进戏院看了两次
第一次被完全击中在座位上哭到快晕过去
第二次挑了导演来映后的场次 一边哽咽一边提问
不过导演自己那时候讲说她其实颇为惊讶
她觉得这部片是有关她个人独特成长经历的故事
也主要是在讲她和妈妈之间的冲突以及和解
这都是很私人的东西 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共鸣
记得她还说 每一篇观后感都写超长 好像作文比赛
而这题我可能有答案 但会是个不愿面对的真相
片中主角 也就是导演本人 从美国回来台湾唸国中
在美国她可是 straight A 的学生 结果回来台湾
听不懂国文老师在上什么木兰诗的类叠和排比
然后就因为国文成绩很烂 被同学叫做美国女孩
之后被老师派去演讲比赛 因为想帮她跟妈妈和解
还被同学直接当面呛说 国文那么烂凭什么参加
还有数学根本跟不上 所以考不及格 差一分打一下
哭着说我又不是没有唸书 这是我的第一个哭点
后面那些比如去马场看马 还有妈妈掏耳朵之类的
我当然也都有哭 但还是对学校这段反应最大
(还有“妳不是美国人吗,为什么要补英文”之类)
总的来说 虽然导演会觉得这是自己的故事
是年幼就面临东西文化差异的而衍生的种种冲突
然而事实是 我们这些在台湾土生土长的小孩
也同样对于当年国高中这一段 有着痛苦与不解
成绩不好就是坏小孩吗?(妈妈在家长会说的)
而且所谓成绩好 考的就是木兰诗的类叠和排比?
学这个到底对于我们的未来 有着什么样的帮助?
这种东西考不好 就要被呛是美国仔?这样吗
题外话 我当年看完最有感的就是这一段了
数学我还有理由去说这个很重要 国文我实在无法
当年我送给陪我去看第一次的大学学弟的生日礼物
是在虾皮买了那种非洲人祝你生日快乐的影片
我特地在里面加了一句 “类叠和排比不能忘”
据说这种都是在非洲做生意的中国人在经营赚外快
当初接我单的那位一定觉得这都是个啥 莫名其妙
还有那个数学老师 整天都像吃了炸药才来上课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成长 到底是会有什么好处?
或许妳逼了很多人因此去唸书 但这样真的好吗?
说实话 我现在这篇讲的已经收敛很多了
我在当年看完之后 本来是想去电影板发心得文
然后把我国高中的老师每个都轮流骂一顿的
后来是觉得这样做我不知道又要哭几次好累 算了
我那时候是看到方郁婷跟导演的合照就会开始哭
大概过了一个月才比较平息的 就知道打击多大
当然我不知道导演安排这些有关国文课的桥段
是否也意有所指 毕竟她后来大学唸了台大中文系
所以她对国文这一科的想法有什么改变 我也不知
最后我要说 我只比导演晚出生四个月 她呈现的
包括 SARS 这些 几乎完全跟我的成长轨迹重叠
或许是因为这样 我的反应才会那么大吧
直到现在 导演可能已经跟她妈妈和解了
我则还是没有办法在心里跟当年我的老师们和解
而且现在木兰诗 类叠排比 还有七点半考课文默写
一字不漏背注释这些 有从教学现场完全消失吗?
我看是没有吧 那是要怎么和解啊?免谈
但我还是谢谢导演把这些痛苦和不解都拍出来
希望能让大家回顾之余 能一起思考这些东西
最后补充 那位学弟的生日又到了
我今年要送的是小珍奶的签名球 他一定会很开心
不会跟两年前一样 觉得学长你送这实在 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