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提出的七大政策方向
一、三至八岁儿童发放“体育运动礼金”:
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游泳、球类、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培养孩子从小运动的好习惯
,减轻家长负担,更可以鼓励体育运动课程开设,促进更多体育专长人才就业机会,促进
整体体育休闲产业的活络。
二、九至十八岁学生发放“体育赛事礼金”:
鼓励学生亲临现场观赏体育与运动赛事,培养未来“有偿”体育赛事消费人口与习惯。九
至十八岁观赏体育赛事活动,大多会由家长陪伴前往,更能扩大整体消费人口与收入。
赛事收入与观赏人口,不但能鼓励各县市赛事活动举办,更可给选手更多实战机会。
三、公私协力,鼓励企业赞助选手、经营球队、投资体育:
修改过时的法令规章,扩大租税等政策手段,鼓励优质企业投入体育环境的经营,将企业
品牌、行销经营的know-how引入体育活动,让运动不仅是明星崇拜、健康休闲,更能成为
一种时尚与lifestyle。
四、扩大政府体育投资,争取主办国际赛事:
中央政府体育预算为130亿元,连总预算1%都不到,这还是加计运动发展基金与特别预算
的“虚胖”结果,政府应加速体育环境的投资,公务预算应达到中央政府总预算1%。
尤其政党轮替后,两岸关系和缓,台湾应争取主办更多国际级赛事,提升台湾运动风气以
及运动产业链。
五、充实体育场馆设备与运动课程,满足“全龄化”需求:
中央政府应编列预算,补助县市运动中心、学校场馆充实硬件设备与软件课程。
上课时间,提供学生、运动员更好的训练场地,下课时段,提供民众更多元的运动场地选
择。不论是硬件设施更新与软件课程规划,都应该考虑老、中、青与儿童的“全龄化”需
求。
六、运动选手打造更好职涯规划:
许多孩子都爱运动,但孩子与家长永远在运动、求学与就业上面临三难。
我主张,政府应该提供体育学生与运动员适当的“营养代金”,体育学生与运动员回馈合
理时数,前往基层扩散运动知识与风气。政府设立平台,为结束选手生涯的运动员媒合符
合专长的工作。
七、从照顾选手出发,扩大单项协会参与功能:
过去屡传单项协会人事倾轧、利益纠葛以及疏于照护选手的憾事,政府应积极辅导各单项
协会之运作,从选手与运动推广的角度,扩大单项协会的参与,协助整体运动环境的提升
。
—
是说第一、二点不就动滋卷…
看半天就是再洒多一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