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122771 (旅越张大师)
2025-06-14 17:50:44前阵子看棒球版讨论"球质"这个议题。
这个词听起来很难懂对不对?所以我去问了两个AI机器人,请他们来帮我解释这是什么意思。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这边是真人(我)打的..
虽然我以前打棒球时是蹲在后面接球的捕手,但说真的,要把“球质重”或“球质轻”这种感觉用说的讲给别人听,真的不太容易。
我有一次试着跟我那位小学生外甥解释,我是这样说的:
想像你面前有两团包起来的纸球:
一团纸里面包著石头
另一团纸里面包著蛋糕
我用一样的力气把这两团纸丢向你,你会发现,被丢过来的那一团纸感觉“比较重”或“比较有力道”的是包石头的那一团。这就有点像棒球里说的“球质重”。
但我外甥还是看起来一头雾水,搞不太懂,还问了更多问题。
..下面是AI内容..
= = = = = = = = = =
批踢踢老人提问:
请DeepSeek解释说明棒球运动的"球质重""球质轻"
- - - - -
DeepSeek 说:
在棒球运动中,“球质重”和“球质轻”是形容投手所投出的球对打者造成的压迫感与击球效果的术语,属于主观的经验描述,而非科学上的明确指标。以下为详细说明:
1. 球质重(Heavy Ball)
定义:指打者击中球时,感觉球的“惯性强、难以击远”,即使击中球心,飞行距离也不如预期。
可能成因:
球速与下沉的结合:球速快且带有下沉尾劲(如二缝线速球、伸卡球),导致打者容易打成滚地球或弱飞球。
旋转效率低:球的旋转轴与飞行方向不匹配(如高转速但非四缝线的直球),使球产生“黏滞感”。
出手角度与释放点:投手释放点较低或施加向下的力量,让球路有自然下坠趋势。
实际效果:
打者常感觉“击球瞬间像打在铅块上”,即使强力挥击,球也无法飞远。
数据上可能表现为“高滚地球率(GB%)”或“低长打率(SLG)”。
典型投手:
伸卡球投手如千贺滉大(MLB)、Zack Britton(MLB)。
强力下沉速球投手如田中将大。
2. 球质轻(Light Ball)
定义:打者击球时感觉球的“惯性弱、容易被击远”,即使未完全咬中,球也可能飞得意外远。
可能成因:
高转速与浮升效果:四缝线速球若转速过高,可能因马格努斯效应产生“上飘”错觉,打者易击成高飞球。
球速不足且缺乏尾劲:球路平直且速度普通,打者容易掌握击球点。
球路偏高:投在好球带上缘的球,打者容易打成强劲飞球。
实际效果:
打者感觉“球像羽毛一样轻”,即使轻轻碰触也可能形成长打。
数据上可能反映为“高飞球率(FB%)”或“高被长打率(XBH%)”。
典型情况:
转速高但位移不足的直球,或变化球品质不佳时(如失投的滑球)。
3. 科学与主观性的矛盾
物理角度:球的质量相同(约145克),但“球质”差异主要来自“击球瞬间的动能传递效率”。
球质重:动能因球路下坠或旋转方向被“吸收”,减少反弹能量。
球质轻:动能完全转移到击球,形成强劲初速。
数据争议:现代棒球分析(如Statcast)倾向用“击球初速(Exit Velocity)”和“仰角(Launch Angle)”解释结果,但“球质”仍被用于描述传统观察的“手感”。
4. 如何判断球质?
打者回馈:若多名打者提及“球很难打远”,可能是球质重。
比赛结果:滚地球多、双杀多 → 球质重;高飞球多、长打多 → 球质轻。
进阶数据:
GB/FB比率:高滚地球率可能反映球质重。
Barrel%(理想击球率):球质重的投手此数值通常较低。
总结
“球质”是融合球路特性、打者感知与数据表现的综合描述,虽非精确科学指标,却是教练与球员长期累积的经验法则。投手若想提升球质,需优化球种搭配(如增加伸卡球比例)或调整握力与释放点来强化尾劲。
批踢踢老人提问:
请ChatGPT解释说明棒球运动的"球质重""球质轻"
- - - - -
ChatGPT 说:
在棒球运动中,常听到投手的球被形容为“球质重”或“球质轻”,这些不是科学上精确的物理术语,而是棒球圈内的一种感觉性描述,主要来自打者或捕手对球的主观感受。
以下是这两个术语的具体解释:
“球质重”的意思:
指的是投手投出来的球,即使球速不特别快,却让打者或捕手感觉很有力道、击打时手会发麻、球不好打远或打不扎实。
特征:
球在空中感觉“重”,打起来像撞到石头。
打者不容易把球打强或打远。
常出现滚地球或击球品质差的飞球。
捕手接球时也会觉得球撞进手套的力道很大。
技术原因可能包括:
有强烈尾劲(尾劲指的是球接近本垒板时的加速或突然下坠/上飘等)。
球有良好自旋(例如高转速的快速球或下坠快的变化球)。
投球角度刁钻(下沉角度大,角度较平也可能让球感觉更“实”)。
“球质轻”的意思:
指的是投手投出来的球,即使球速不慢,打起来却感觉很“轻”,容易被打者打中、打远。
特征:
球速看似不慢,但打起来没什么压力。
打者容易击出强劲击球。
捕手接球时感觉球进手套比较“软”或“飘”。
技术原因可能包括:
球的自旋不够或自旋方向容易被打者掌握。
球路没有尾劲,容易被看准。
投球轨迹太直或变化太早,容易被打者预测。
小结比较:
特征 / 球质重/ 球质轻
打者感受/ 难击中、击球手麻/ 容易打中、击球轻松
捕手感受/ 接球有力道、有撞击感/ 接球手感轻、像飘进来的球
球的表现/ 常引导出滚地球、弱飞球/ 容易被击出长打
技术关键/ 尾劲、自旋强、自带变化/ 球路直、自旋弱、缺乏变化
这种“球质”的感受,并不完全取决于球速,而与球的旋转、路径、动能传导方式都有关。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投手即使球速只有130几公里,打者却说“打起来很重”;而有些投手
即使球速破150,球却被打得很远,就是“球轻”的例子。
作者:
oncemore (超级喜欢林玮恩)
2025-06-14 17:51:00阅
作者:
max0616 (MAX)
2025-06-14 17:52:00...
既然你发了三千多篇文章 想必很有经验可以看看之前发ChatGPT废文下面的风向
作者: wryyyyyyyy (蜥蜴长老) 2025-06-14 17:56:00
阅
那你大可不用加那一堆chatgpt的东西 如果你只是想表达自己的看法
作者:
qqstory (......)
2025-06-14 18:09:00订阅 按赞 分享
作者:
FeO (铁蛋)
2025-06-14 18:10:00??
作者:
jyunwei (jyunwei)
2025-06-14 18:13:00你要不要去跟AI朋友聊天就好了
作者:
romeer (pnft24)
2025-06-14 18:15:00.
作者: killdidee (Fafafaa) 2025-06-14 18:15:00
贺
作者:
wpd (??)
2025-06-14 18:16:00补血 看起来也不是故意找AI乱答的部分上来当个版舒压文
作者:
SYSH24 (SYSH24)
2025-06-14 18:16:00这里像是废文版吗
作者:
wpd (??)
2025-06-14 18:17:00而且也有加入自己想法 虽然你的想法超破你的例子两团球重量初始就不一样了 费到校就算你配到石头跟蛋糕一样重 那球体密度也不一样
作者: ryanlbr 2025-06-14 18:19:00
这?
作者:
bower1025 (bower1025)
2025-06-14 18:20:00无聊
作者: gogoandy (吱手遮天) 2025-06-14 18:22:00
我觉得球质轻重跟体重有关系
作者:
apenguin (追着球球跑呀跑)
2025-06-14 18:22:00想必年纪也不小了,还这种水准的发言?
作者: q0928755515 (不是我的手机) 2025-06-14 18:22:00
洗文 滚
作者:
ai86109 (derekyen)
2025-06-14 18:28:00所以到底想讲啥?
作者:
hydroer (水人)
2025-06-14 18:28:00我去问AI一个问题也能po
作者: ratom0315 (R4T0M) 2025-06-14 19:34:00
多看球不要只会看手机
作者: blue1994t (肥阿) 2025-06-14 19:43:00
随便问个ai问题就上来洗废文
作者: kevin6108n (浣熊) 2025-06-14 20:00:00
滚
作者: jamesj4310 (dasbinich) 2025-06-14 20:03:00
补血,棒球版就是一堆无脑酸民
作者: runningkid 2025-06-14 20:09:00
不要以为用ai就可以洗文
作者: einhander 2025-06-14 20:19:00
笑死人在用deepseek 八卦版来的吧
作者: stanley86300 (Stanley) 2025-06-14 21:12:00
滚
作者: astrofluket6 2025-06-15 00:36:00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