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庆/20年国际棒球赛会口译心得,棒球12强赛那些你没看到的幕后实况
文字/王云庆
责任编辑/黄钰婷
https://bit.ly/421q7Nz
2024年11月16日,王云庆(左)在世界棒球12强小组赛台日对战赛后记者会上,担任翻译工
作。(照片提供/王云庆)
【编按】世界棒球12强赛2024年11月24日落幕,台湾代表队最终在冠军战击败国际赛对战纪
录9连败的“侍Japan”日本队,激励人心;事实上,在台湾开打的预赛第一场,击败宿敌韩
国带动的士气,也是本届关键之战。然而,台韩之役胜利喜悦中,意外发生大会翻译成另类
焦点,惨遭网友和韩国教练、媒体的批评与不满。
本文作者王云庆为12强的主办单位世界棒垒球总会(WBSC)亚洲特派员,负责此次赛会媒体
组工作,同时也是资深球评,精通中、英、台语,因曾在美国波士顿求学,早年笔名Boston
(但其英文名为Richard),而被业界称“波哥”。12强首战时患急性肠胃炎就医而缺席,
翻译出状况后,紧急抱病“救援”登场,一路翻到最后冠军赛。“波哥”执笔还原赛会现场
,也提出运动赛会实况同步口译的挑战与现实环境。
“你觉得你可以翻吗?”
11月14日早上,跟每一天赛会进行中的流程一样,我先到设在饭店的会本部办公室,跟媒体
部的同事讨论一下当天的工作。他要去天母,我要去大巨蛋。前一天中华队赢了韩国队,比
赛很嗨,但是赛后记者会的翻译状况负评如潮,媒体部的我们心情也是五味杂陈。我进去办
公室以后,看到赛务主管坐在窗边,正在跟(中华棒球)协会的窗口讲事情,赛务主管看到
我走进办公室,就把我叫住了。
“我们在讨论昨天的赛后记者会,其实还有前两天开赛记者会的状况,你有什么想法吗?”
在我看来,开赛记者会其实更令人伤心,我也已经在前一天就向在名古屋的媒体主管汇报了
开赛记者会没有为国际媒体准备英文翻译的状况。韩国媒体在报导中大肆批评不是没有原因
的,因为当天连我们请来的英文主播们都像鸭子听雷一样在台下面面相觑,然后远远地看着
我对我双眉上挑、双手一摊,糟的是我还没办法马上坐到他们身旁去翻译,只好在赛后一口
气把我记得的部分全部倒出来,然后再帮他们找曾豪驹总教练、找队长陈杰宪另外访问。
一个国际赛事的开赛记者会,没有英文、也没有西文(WBSC的两种官方语言)把贵宾致词的
内容翻译出来,而且还没有给现场媒体对4队总教练的问答环节,记者会一结束,我觉得媒
体部的同事、我们的英文主播、认识的日本、韩国记者都盯着我,感觉上是我搞砸了的样子
,我脸上好热
回想到一半,我听到协会的主管说:
“我们就尽量去找、看能不能找到人来翻赛后记者会,真的找不到的话 ”
协会的主管看着赛务主管,赛务主管看着我,很优雅地说:
“那Richard,嗯,你觉得你可以翻吗?”
新手口译“慢半拍”?转播画面看不到的实况
我觉得我有必要还原第一天赛后记者会的状况。严格来说,第一天的赛后记者会的英文翻译
并没有犯错,他是在多重的劣势下去执行翻译工作的。当天他被临时告知、现场没有座位、
也没有纸笔可以记录,加上现场回音很大(后来日本队井端弘和总教练也说用麦克风反而听
不清楚问题,所以日本队的翻译就直接在井端总教练身边讲),又没有翻译记者会的经验,
最重要的是他还得等现场同时另有一位韩文翻译先进行,而韩文翻译这段未在实况转播的画
面中,所以会让看转播的观众觉得“为什么中华队讲完之后,要隔那么久英文翻译才开始讲
话”?对于一个没有担任过赛后记者会的翻译来说,韩文翻完、他再翻时,很可能已经无法
记得完整内容和细节,更别说面对媒体与镜头的紧张和不安了。
那一晚我也跟几位翻译业界的专家交换意见和想法,大家也提到,译者是否有Public Speak
ing(公开演说)的经验与意愿,在这样的记者会里是成败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一问一答的
记者会,考验的是口译的反应、口条、面对媒体与镜头的情绪掌握;此外,口译虽然能获得
比较高的酬劳(注:目前一场记者会口译行情大约9,000到1万元、现场直播可能以2倍计。
),但若还有实况转播的话,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口译都愿意接案,毕竟面对现在网络发达的
社会,口译如果觉得没有必要、或不想要接受非专业人士的批评、挖苦、甚至攻击,不接案
,或许就是对这个环境的抗议与选择。
所以,在我已经习惯看着媒体聊天、看着镜头讲话、胆子大一点、不要脸一点、讲错了马上
更正不要顿蹬(tùn-tenn,台湾台语,指暂时停顿。)的前提下,我就一路翻下去一直到
东京还继续服务台湾与国际的媒体。
https://bit.ly/40iBC1P
2024年11月16日,王云庆(左)在世界棒球12强小组赛台日对战赛后记者会上,担任翻译工
作。(照片提供/王云庆)
2001年世界杯,开启口译之路
我在2000年返台之后就进入中华职棒国际组工作,虽然国际组常有大小文件需要翻译,但那
都是没有即时压力的笔译工作。我第一次担任逐句口译(Consecutive Translation)的工
作是在2001年世界杯棒球锦标赛之前,为期两天、在落成没多久的天母棒球场所举办的记录
讲习,由当时国际棒总的记录长(亦为意大利棒球名人堂成员)詹保罗.瑞特(Giampaolo
Reiter)担任主讲人,我是唯一的一位翻译,参与的学员则是10~20位即将在世界杯担任记
录员的记录老师们。
那一年的记录讲习印象中是国际棒总第一次以完整的课程介绍新版的国际赛记录法,跟国内
习惯的日式以及我习惯的台式、美式都有些差距。整整两天、每天7到8小时的课程,记录长
讲得口沫横飞、老师们问得兴致盎然,我只记得我翻译翻得口干舌燥,水怎么喝都不够,两
天课上完我差不多已经没有声音。当然,在记录长与记录老师们之间担任桥梁的角色,也让
我学到许多更深入的记录法、了解更多棒球规则。这个初体验最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每一句
话都至少讲了两次。
事实上我在那一届的世界杯被赋予的工作是双语播报的培训,我还特别为此写了一本播报手
册,后来听说那本手册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在记者会充当翻译的经验,就是美国棒球名人堂成员乔治.布瑞特
(George Brett)第一次造访中华职棒的见面记者会。开朗率性的布瑞特在2002年二度访台
并首度造访中华职棒,应邀担任当时千安记者会的贵宾(王光辉、林仲秋、罗敏卿当时追逐
千安纪录);我到现在还记得,穿着花衬衫的布瑞特在联盟办公室先跟媒体打了声招呼之后
,便滔滔不绝地开始回答媒体的问题。我作为记者会的翻译,拿着纸笔、记着重点,打算在
他暂停的时候开始翻译他回答的内容;但他完全没有想要停下来的意思!不断从回复媒体的
内容中衍伸出新的内容、然后再衍伸出新的话题与新的答案。几句长句之后,我发现我已经
没办法招架了,但他还是继续讲,我索性就把笔放下来不再记了,然后媒体就开始笑了起来
;布瑞特看到媒体笑,他也有点愣住了,然后他往旁边一看(终于看到我),立刻张著嘴巴
抱着脸说:
"Oh My God, I completely......I’m so sorry. Uhm, where were we?"
"Oh we were at 'Hello, everybody!'”
我开玩笑地要他从头开始讲,然后我们两个相视大笑,记者室里的每个人都笑了。
2005年亚职大赛,见证日本多元的专业口译阵容
慢慢地,中华职棒在国际棒坛的交流又多了起来,我们也有幸从头到尾参与了2005年日本职
棒催生的亚洲职棒大赛。在举行亚职大赛筹备会议的时候,除了日职以外,韩职、中职以及
中棒协都会轮流作东,担任某一次会议的主办单位,我们也从观摩日方在主办前几次会议时
的各种安排,看到人家对于会议口译人员的重视。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东京的专业翻译公司INJESTAR。整个会议甚至赛会期间,INJESTAR负责
派遣各种语言的口译人员服务赛会。在中文口译的人力安排上,有来自台湾的口译、印象中
也有来自哈尔滨旅居日本的,韩文口译则有在日本生活的韩国人、朝鲜族人、有谙韩文的日
本人。
等到2005年第一届亚洲职棒大赛开始的时候,我们才亲眼看到日本职棒以“秒”计算的赛会
流程,以及记者会同步口译的安排。在筹备会议期间曾经遇过的口译们,一部分派去服务球
队、裁判、甚至各联盟贵宾与干部;对语言表达掌握更精准的,就进到东京巨蛋记者室隔壁
的空间里,透过监视器同步看着记者会实况同步口译。来自台湾的记者,进入记者席前登记
领取了耳机,把旋钮转到中文对应的频道,听着千叶罗德队的总教练巴比.瓦伦泰(Bobby
Valentine)、得到一辆金龟车大会MVP奖品的班尼.阿巴亚尼(Benny Agbayani)、三星狮
队总教练宣铜烈、还有中国之星总教练詹姆斯.李法佛(James Lefebvre)在记者会里畅所
欲言,顺顺利利地听完一场又一场的记者会。
当然,不是每一位译者对于棒球比赛的状况或术语都能够有相当精准的掌握,但各种语言的
口译都在很努力认真地充实自己对于棒球运动的知识。中文的口译也会来找我问问题,像是
来自台湾的李先生很自然地就会聊著中职的种种、主动跟刘荣华总教练多接触,去了解他讲
话的习惯以及断句的模式;来自哈尔滨的毛小姐好奇代表中华职棒参加亚职的球队明星选手
是谁?洋将该怎么被称呼?台湾惯用的棒球术语怎么说,跟中国大陆的惯用语又有什么不一
样?这类问题比较引人好奇,不断笔记、练习、再向我求证。就我跟他们一起工作的经验看
来,他们都是非常专业的口译人员。对于翻译这件事,他们对自己都有相当高标准的要求。
日本职棒后来还找到一位专门在法院里面帮中文语系被告担任指定司法通译者担任中华职棒
派到亚洲职棒大赛的裁判翻译。可以在法庭上翻译,大家想一想这位姊姊的功力是有多么炉
火纯青。
从委托专业翻译公司协助会议、到赛会期间的分派、甚至顶尖人才的寻找,可以看得出日方
在翻译服务这件事情上的认真与重视。这或许是到今天我们都还没有能够学得很透彻的一点
。
https://bit.ly/4gAjyGi
2006年亚洲职棒大赛时,参赛的4队总教练以戴着耳机听取同步口译的方式,出席于东京举
行的联合记者会。(摄影/Junji Kurokawa/AP Photo)
2006年WBC,大联盟规格的即时英文逐字稿服务
2006年第一届世界棒球经典赛(WBC)开打,大联盟对于各种会议的翻译服务采取不一样的
态度来面对。由于大联盟会指派一位主要协调官给参赛的各队,原则上这位协调官是有能力
以该参赛队伍的母语沟通的,所以很多事情就会交给这位协调官来处理,讯息就由这位协调
官以英文以及该队的母语双管齐下来传递。另外在各种会议里,大联盟基本不太会特别为某
一种语系提供翻译服务,大联盟的态度是“来开会请自备翻译”。其中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
场在底特律的会议,当全部16队的代表都在场时,中职李文彬祕书长对其中一队代表的发言
提出异议时,我非常谨慎地确认好正式的外交辞令之后,才徐徐地将那句话翻译出来。
经典赛的赛后记者会则跟亚洲职棒大赛一样,也是提供媒体使用耳机听取同步口译的方式进
行,在东京的预赛也是由《读卖新闻》运动事业局委托INJESTAR负责执行。但美国职棒体系
的记者会还有一项在亚洲比较少看到的服务,就是在记者会结束大约10~20分钟左右,主办
单位就会提供刚才记者会里完整的英文逐字稿给媒体。我记得我在1999年采访大联盟明星赛
时在各种记者会后拿到逐字稿时,开心得不得了,当时心想“大联盟的服务真好!”后来才
知道这根本是大联盟行之数十年的常态。
经过了2届经典赛、4届亚洲职棒大赛,中华职棒终于有机会在2011年把亚职带来台湾举办(
注:后来2012年在韩国、2013年又回到台湾,然后悄悄地成为末代亚洲职棒大赛。)。在规
划赛后记者会的翻译服务时,我毫不犹豫地指定要学习日本职棒在亚职、经典赛在东京巨蛋
的作法,也就是设置口译设备(俗称口译箱),聘请专业的口译人员担任记者会的翻译工作
。我要打造流畅省时的记者会、我要提供媒体精准专业的翻译、我不要记者会翻译这件事成
为这个赛事里面被媒体诟病的一环、我要记者会结束之后没有媒体来问我刚才谁说了什么、
谁又没说了什么。
在两次的亚洲职棒大赛里,我用不到赛会整体预算的1%设置硬件(约40多万)、聘任专业口
译(约20多万),我还特别给3位口译老师说明了赛会状况,也特别为对棒球比较不熟悉的
老师恶补各种棒球术语,为的就是希望可以更顺畅地执行赛后记者会,毕竟这是面对媒体的
第一线。
2024年,12强东京超级循环赛的多层次口译
在12强第一轮的比赛中执行了5场赛后记者会的中翻英工作之后,我随着团队去到东京巨蛋
,继续进行超级循环赛事的媒体相关作业。在东京巨蛋举办的赛后记者会所提供的翻译服务
属于逐句口译,同样是由专业的口译人员来执行。以日文为基准,在记者会的现场有日翻中
(中华队)、日翻英(美国队)、日翻西(委内瑞拉队,不过队上讲英文的很多)等3位口
译轮番上阵。
但由于不是使用口译设备提供同步翻译,而是采用逐句口译的方法,我们在练球日所进行的
记者会里也尝到了苦头:我们有日文对应到其他语言的服务,但没有其他语言之间对应的版
本,所以在有中华队的场合里,曾总教练在听到日本记者发问之后,虽然可以马上听到中文
的翻译,但他要等到日翻英、日翻西之后才能作答,作答之后非日语系的媒体要等到中翻日
之后,才能陆续听到日翻英与日翻西(因为英文以及西文的口译人员要从中文口译人员说出
日文之后才能开始翻译)的版本,整个记者会耗费在翻译的时间非常漫长。
最后我们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在中华队出席的场合里,我负责将中华队代表的答复以同步口
译的方式耳语给4位在场的英语系媒体,如此一来,记者会的口译将只需要以日中互译的方
式进行(而且英语系的媒体会比日本媒体更早获得翻译的内容);在日本队出席的场合里,
口译以日英互译的方式为主,如果有台湾媒体在场,就增加日中互译的内容。
我特别要提一下,中华队打进超级循环赛,促使约100位台湾媒体也跟到东京去采访,这应
该是史无前例的阵仗了。有些媒体为了要抢新闻,常常不自觉地超越了主办单位跟场地所设
的规矩与红线。我要特别谢谢守规矩的媒体、帮我提醒媒体要守规矩的媒体朋友们,谢谢大
家的努力,没有丢了台湾媒体的脸。
运动口译人才与产业的未来需求
https://bit.ly/3BW0tiM
总体而言,在国际运动赛会的记者会里对于口译品质的要求只会愈来愈高。图为2006年世界
棒球经典赛(WBC),举棋手于开赛仪式中高举各参赛队伍国旗。(摄影/Donald Miralle
/Getty Images)
总体来看,不论是亚洲职棒大赛、经典赛、还有刚落幕的12强,甚至其他大型赛事,在运动
赛会的记者会里对于口译品质的要求,只会愈来愈高、愈来愈严苛。
一来,要能够找到熟稔棒球赛事的随队联络人;再者,国际赛会或活动的规模愈大,愈要考
虑到多语系的状况,光有本地语言与英文的翻译服务,绝对无法满足各方的需求,光是在台
湾的12强小组赛里6支队伍我们就有日文、韩文、英文、以及西文4种外语的需求,两地开打
,等于要准备两组同样等级水准的团队!
第三,除了语言能力的要求以外,也需要有运动专项的口译。但从产业面来说,我们未来有
没有这么多赛会来支撑专业口译多投放一些心力在运动专项的口译上,也是很现实的一面。
当然,从这次12强中华队夺冠以后的热潮来看,会不会、能不能,在未来可以期待的、能够
蓬勃发展的运动产业的触角上,有更多人愿意往运动赛会口译这方面来精进?或者,如何搭
配科技,让运动赛会口译这件事情不要再成为赛会期间的新闻焦点?
作为一个不专业的翻译人员,我始终相信,翻译就像棒球比赛裁判,判得好、翻得好,比赛
结束后,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但,比赛不能没有他们。
https://bit.ly/41ZyMjy
※ 授权方式: 创用 CC 姓名标示-非商业性 4.0 国际 授权条款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