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运动比赛都是仅仅数小时的事情,但单人运动和团体运动不同,
个人运动像网球和拳击,对手比较强就是可以碾压你,因为你应对方式有限,
基本上毫无办法。但团体运动则不同,人多事情就复杂,
复杂则有变量,变量则会带来弱点,找到弱点就有机会击破。
如果以这个逻辑,“强弱”在数小时的棒球比赛中是快速变动的,
只要实力没有相差太大,不会有必输的比赛。
在棒球场上,找到获胜机会就要把握,永远都有大局或翻盘的可能性。
道奇和洋基的世界大赛第五战,道奇5:0落后看起来输定了,
但掌握对手五局关键失误,硬是一局扳平。
赛后道奇教练Dave Roberts上节目受访,他说“很担心有第六战”。
抓放是资源不足时的应对策略,代表将精锐战力部署在获胜机率较大的战场,在团体运动的
定义则意味人员调度。但对台湾的棒球或其他团体运动来说,抓放反映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弱
者心态,就是“我不用硬拼这场,赢下场就好了”或“这场对手比较强,打这样已经不错了
”。
台湾棒球和其他团体运动都一样,其实水准不错,
实力上都有一拼的空间,许多比赛也常常有机会获胜,但却最后却总是在吃锅贴,为什么?
我的观察是韧性不够,专注度达不到世界级高强度赛事要求,
因此遇到关键赛点常常无法发挥实力甚至自己乱了套,只能瘫坐着看胜利走远。
所谓的韧性是临场应变能力,非关策略。
这只能靠高强度的try and error来磨练,并且要有石头越硬我越要啃的心态。
所谓的抓放心态看似最佳解,但如果遇到强敌就在想抓放,
而不想如何用尽全力取胜,和人拼搏的韧性永远无法提升。
台湾达不到最高水准的最大原因不在技术,而在心态。
台湾棒球的目标是打进个国际赛事的4强,进个高段班就好,
或是要整体实力的提升,成为实际上的棒球强权,值得共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