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卓冠齐
采访与3D设计:王柔婷
数据分析:何家慈
摄影:张新伟、裴禛
网页设计:刘姿嘉
程式设计:陈玟宪
建议直接看网页,动画做得超好~
https://www.cna.com.tw/project/20241113-fireball/
怪物级投手暴增、球速天花板不断冲破…火球盛世来临?
世界棒球12强预赛开打,台湾与日本、韩国同组竞技。每逢国际赛,各国投手“球速谁最快
?”“就是打不到他的球!”这类的比较一直都是热门话题。随着运动科学的普及,投手基
本球种-四缝线速球的球速近年来到最高水准;以职棒最高殿堂美国大联盟为例,能飙出160
公里速球的怪物级投手大幅增加,速球总数也翻倍成长。速球考验打者的出棒时机、反应能
力,搭配不同球种创造速差,压制效果更好,但在追求速度的过程中,选手也承受更大的受
伤风险。
0.3秒的判断 眨眼瞬间决定打击成败
160公里等级的球速到底快到什么程度?有打者这样形容:“感觉投手一出手,球就已经到
本垒板,连动都动不了”;也有人描述为“来不及看就被三振”。2000年,耶鲁大学物理系
教授Robert Adair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发表他对投球及打者反应时间的研究,以145公里的球
速为例,从投手丘到距离18.44公尺外的本垒板,只需要0.46秒。
在这不到半秒钟的时间里,Adair认为最初的0.1秒相当关键。打者在投手出手的那一瞬间,
要集中注意力看清楚球种、球路,然后立即思考要不要挥棒、该往什么方向挥棒。由于挥棒
本身至少需0.15秒,因此打者从看见球到做出判断,要在0.3秒内完成,才有时间让身体反
应。在这严苛的时间下,Adair认为打者要击中145公里以上的速球,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务
”。
Adair发表研究成果的年代,145公里已经是很快的球速,不过从图表中可见,投手常用球种
中最快的四缝线速球(four-seam fastball)平均速度逐年提升。在顶尖的职业赛事中,20
24年美国职棒大联盟投手的四缝线速球均速已经突破150公里,达到151.8公里,日本职棒在
过去10年之间,全联盟均速也增加了5.3公里。
如果进一步聚焦在大联盟能投出160公里速球的怪物级投手,2014年有33人可以投到时速160
公里,到了2024年赛季,人数增加到62人。此外,从投球数量观察,这些选手能投出“火球
”并非昙花一现的偶然,而是扎实地在日常赛局里展现——2014年MLB官方统计,例行赛中
出现1057颗时速160公里以上的速球,到了2024年,160公里以上的速球数量暴增至3321个。
速度不是唯一 武器球品质、配球才是胜负关键
“我常提醒选手不要有球速迷思”比起速度,叶君璋更看重选手控球的精准度,叶君璋表示
,重点还是要放在能多有效率解决打者,能用较少球数解决打者,身体受伤、过度使用的风
险也就降低。叶君璋曾在美国职棒小联盟担任教练,创旅外执教先例,他认为像大联盟的用
人逻辑应该是,如果球速很快但控球不佳,确实有机会再观察改善,但如果控球一直不好,
好球带投不进去,还是会被淘汰。
叶君璋说,能单靠一种球致胜的球员是少数,还是要有两到三种拿手球路搭配比较理想,投
手必须强化变化球球移动幅度和轨迹的品质,以及思考怎样的球种搭配让打者最头痛、最难
掌握。他举例,像当时王建民之所以在大联盟表现杰出,就是有顶尖的三种球搭配:伸卡球
、滑球、四缝线速球。
12强因伤辞退台湾队的潘文辉,也有同样的省思。潘文辉在去年受访时表示,他现在不会特
别追求极速,目前均速可以维持在155公里左右,但再快的球都还是有人会打到,他希望加
强变化球犀利度,除了拿手的指叉球外,还要把滑球练好。
资料来源:mlb.com、baseball savant
火球男缺阵 台湾队有自己的投球策略
即便速球均速不断提升,非速球派的优秀球员还是能找到各自的投球策略,在今年的棒球12
强赛事,台湾队的重点投手林昱珉、黄子鹏即是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