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球场交通问题-客制接驳行不行?(上)
“亚太球场空间大座位多又不会像旧球场闻厕所味吃雪花冰,进场人数一定会增加啦!”
“周遭那么偏僻,路又大条好走,离交流道又近,还有新盖好的北外环,交通不会是问题啦
!”
“虽然设备变好了但真的离市区好远,而且周遭又没什么大众运输,感觉进场意愿反而会降
低欸!”
“台南人谁在跟你搭大众运输阿!都马开车骑车好吗!”
每次有关亚太球场的文章出现时,除了前阵子的人工草皮事件外,最常被提起的议题大概就
是交通问题了吧。
“交通便利性,是否会影响进场意愿”?
有些人认为球场离市区很远,公共运输也不方便,因此对于统一搬到亚太后的进场人数并不
乐观;
但同时也会有人认为周遭地大好停,离交流道也近,更有机会吸收南科工程师们,因此不担
心交通问题。
刚好上学期某堂课期末报告做了关于亚太球场接驳车议题,也有在ptt本版发放线上问卷,
因此也想跟大家分享我对这个议题的看法,以及这次调查结果观察到的资讯~
我会开始思考亚太交通问题,主要是因为这部由美国建筑师分析大联盟球场建筑史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y1bYm3rzU
(影片原长18分钟,有兴趣的话请找个空闲时间来看,很精彩)
里面有提到一开始的球场都在市区的网格内,大约在1930年代起慢慢的往郊外搬;而到了19
60年代,正值大公路主义发展,渐渐取代铁路运输的地位;
以都市计画的角度而言,相对于TO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大众运输导向型发展),
公路主义会带动更多低密度住宅区的发展,
也会增加居民对私人运具的依赖。
此时的球场主要建立在郊区,除了空间不受限,可以容纳很多观众之外,
也需要足够空旷的地来容纳大量的汽车停放。
而这种规划带来的副作用包含对环境、景观和土地使用而言都很糟,
因为为了容纳比赛时的停车需求,需要开辟大量停车空间,
在非比赛日没有停车需求时就会造成土地上的浪费(荒溪型停车场)
(道奇、皇家主场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并且因为周遭没有商业机能,
不像过往在市区的球场,球赛是城市生活的一部份
(看完球赛还能走去旁边酒吧射飞镖),
这时的球场就纯粹只是让民众来看球赛的,和城市生活是切开的。
直到1990年代,才有像金莺队把球场搬回到市区(Camden Yards)。
(题外话,金莺公园右外野的铁路仓库真的好漂亮,还好当时没拆掉)
其实,这几年我们也正在经历球场郊区化的过程,
洲际之于台中球场、澄清湖之于立德球场、到亚太之于台南球场。
澄清湖球场如果旁边不是风景区、正修跟长庚,周围应该会更荒凉;
洲际即使为在台74线旁边,但对于没开车且需要往市区方向的球迷来说,
散场后还是得等崇德路上班距20分钟的公共汽车;
桃园棒球场要不是刚好旁边有高铁站+机捷,肯定更需要依赖私人运具前往,
而且两项轨道运输的受益对象还是以双北地区为主,
反而跟桃园闹区的连结没那么大。
而如果有看台南Josh的大联盟球场巡回系列影片,
也能发现Josh蛮常靠开车/LYFT来回球场的
(公共汽车对外国人的挑战性也很高),
其中我对勇士主场这部影片印象最深:
https://youtu.be/veO01CK2tWM?si=gB0ZgDYkmN77q0Ox
旧球场原本在市区,后来因为交通和停车的问题,
因此在2017年于城市西北方启用这座新球场;
但也因为离市区较远,周遭也没有铁路车站,
因此对于外地游客而言不太友善。
https://i.imgur.com/FxMUigf.png
(影片截图来源:台南Josh)
其实某方面来说,台南球场、亚太球场、台南市区和高铁台南站的相对位置,
也和Turner Field(旧球场)、Truist Park(新球场)、亚特兰大市区与机场的关系很接
近。
https://i.imgur.com/hLeHEg0.png
相对位置图
(图片来源:自行绘制,底图为Google Maps)
而亚太球场也是位于附近没有铁路车站的地方,
至于附近的2条公共汽车路线,
18路约1小时一班、20路1天10班
(我曾在看完U12的晚上八点,因为没公共汽车因此徒步走到4公里外的盐行地区);
根据认识的球迷去旁边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台史博)的经验,
当地连出租车都很难叫。
综上所述,Josh去看勇士队会遇到的交通问题,
对于没有车的球迷而言,未来去亚太球场也会遇到类似状况。
就更不用说亚太球场和府城生活真的是完全分开的了。
那当初球场兴建时,球团/市府等相关单位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以及有没有提解方呢?
让我们来看一下2016年调查的环评报告,有针对交通冲击、预期球迷运具分配比例、和停车
供需做相关分析。
环评报告内容
运具分配比例推估结果如下表,
可以看到其评估会有20%的球迷会使用大众运输、
会有7%的球迷包游览车来看球赛、
汽车平均乘载2.6人、以及机车平均乘载1.6人。
运具分配比例与乘载率
https://i.imgur.com/15WRyeL.png
表格来源:亚太国际棒球训练中心兴建计画环境影响说明书(下称环评报告)
当时盘点球场和周围可以做为停车场的空间后,
评估大约有47席大客车停车位、3,011席汽车位与6,289席机车位,
其中球场外的潜在停车空间如下图所示。
https://i.imgur.com/VsVYSki.png
基地外临时停车空间(图片来源:环评报告)
把前面提到的运具分配比例与乘载率算进来后,
大约可提供15,621名观众开/骑车前来球场;
当主球场满场时(25,000人),
扣除搭乘大客车、公共运输前来的乘客后,
大约只会缺66席汽车格与118席机车格。
https://i.imgur.com/0Pp0YL3.png
25,000人停车供需表(图片来源:环评报告)
不过这是2016的调查,
事实上,当初评估的停车空间,
除了数量有所变化外,也有改变选址、甚至原先预定地已经在盖社宅的。
根据自己在7月初的实地调查,
把一旁台史博停车场也算进来后,
周围大约共有85席大客车格、2,024席汽车格与1,710席机车格。
而如果乘载人数按照报告预估,
且没有其他公共运输辅助时,
大约8,000名左右观众进场时,
周围车位就会满了
(此还不包含附近住户与台史博游客的停车需求)。
由此可见,公共运输的辅助非常重要。
https://i.imgur.com/biwwzOv.png
球场周围停车空间现况(调查时间:2024年7月,路边停车数量参考环评报告)
(图片来源:自行绘制,底图为OpenStreetMap)
而离球场最近的铁路车站为永康车站,路程约4.6公里,球迷不太可能自行走路/骑Ubike前
往;
周围公共汽车的部分,虽然未来班次应该会增加,但不太可能应付球场短时间的散场需求
(洲际棒球场散场后,崇德路的公共汽车也难以应付散场需求)。
那当初环评报告有提出改善对策吗?有,而且提出以下四点:
1. 协调大众运输业者结合票价优惠
2. 球场网站或售票端提供大众运输相关资讯
3. 提供接驳车服务
4. 长期政策:协调土地空间
其中接驳车服务中,规划两条路线:
球场来往永康车站/台南火车站,
并于赛事前3小时与赛事后1小时开始提供接驳车服务。
报告也提及,搭配大众运输票价优惠+接驳车计画后,
大约可让5%使用私人运具的球迷转移到大众运输上
(意即大众运输使用比例达25%)。
当满场时,在此条件下,
大约需要156班接驳车,两条路线各78班次。
不过对我来说,这样的接驳车计画会让我有以下三点疑问:
1. 如果本身是开车/骑车的球迷,
想要搭接驳车时必须先停到车站附近;
如果车站本身就很难停车,
是不是会让球迷觉得
“我干嘛多此一举,直接开到球场不就好了”?
2. 如果本身没有车辆的球迷,
想搭接驳车时必须先搭公共汽车到车站再转搭;
万一球赛打到比较晚,回程到车站后,
回到目的地的末班公共汽车已经开走,
是不是另一种影响搭乘意愿的阻碍因素?
3.球赛会有很多外地球迷,
但并未规划来往高铁站的路线;
沙仑-永康的区间车班次也不多,
转乘次数过多且班次不易掌握的状况,
是不是也会降低搭乘意愿?
而上面三点疑问的根本问题就是:
会不会球迷的需求点,
其实跟接驳车的接驳点有很大的差异
(意即主要起讫点并非于台南火车站/永康车站周围)?
因为要去接驳点有很多阻碍,
不如开车骑车好,或者干脆不要去。
如果这是关键因素,那下个问题就是:
我们怎么知道球迷要从哪里来,
以及离开球场后要去哪里?
我的想法是:
直接在订球赛的票时,
顺便问去回程的起迄点!
没错,这是接下来要提到“客制化接驳车”的理念:
不受路线和时间的限制,在给定范围内(例如:台南地区)
让球迷自由选择预期的去程上车点/回程下车点,
以及相关的时间限制(如:20:00前必须离开球场);
在设定时间截止后(例如:开赛前三天),系统会将时空特性相近的球迷整合到同一班车上
(例如:15:00左右,会有30名球迷欲从安平老街、运河北侧一带前往球场,就会规划一班
路线载这些球迷)。
希望透过符合球迷时空需求的接驳服务,降低球迷必须依赖开车/骑车前往球场的情况。
https://i.imgur.com/IaA9VrZ.png
https://i.imgur.com/j0AKisJ.png
https://i.imgur.com/JniHAEN.png
订票系统示意图
https://i.imgur.com/3lClBp6.png
电子票证示意图
原本想说这个想法挺天真的,
结果后来发现这篇2023年的期刊论文: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21067072300241X
这篇大致上在说,计画特别活动(Planned special event, PSE),
诸如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
散场时会有非常庞大的散场需求,
加上公共运输通常已在离峰阶段,
更会促使没有车辆的人需要叫出租车/叫车平台,
加上私人运具后,更会导致周围交通瘫痪。
因此,此篇研究尝试把客制化公共汽车的元素带入
(可以想像成能自订路线的DRTS,只是起讫其中一端是活动会场),
并以2019年天津体育馆某歌手演唱会为测试场景,
透过出租车、叫车平台前往会场之起讫点纪录做为潜在需求分析,
并设置 5 种散场后会选择客制化接驳车离场的比例,
随机抽样三次订单产生 15 种组合后,
透过基因算法规划出14条接驳车路线,
并透过绩效评估推测可降低观众约37.71%的总旅行时间
与36.56%的行程费用(与出租车相比),也让营运商平均获利增加56.46%(怎么算的我就不
赘述了),
达到活动主办方、观众与地方政府三赢的局面。
这篇文章让我知道想根据球迷时空特性推动客制化接驳车路线,
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只是目前没有成功推出的商业模式。
而我们期末报告的重点不是在如何改善算法,
而是放在
“如果今天统一狮真的推动亚太球场的客制接驳车,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搭乘意愿,
以及了解潜在的起迄点/愿付价格”。
由于篇幅的关系,
分析结果就放在下篇囉!
(明天应该会生出来……吧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