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的回响,没想到这篇反应这么热烈XD
针对我的结论:1、2、4棒排最强,3、5次之
很多人在底下推文提到:
“会不会是因为现有棒次排法,造成这样的结果?”
“如果把前两棒摆最强,第三棒重要性比二棒高?”
就用这篇文再解释一下:
确实我们必须考量到棒次依赖性(dependency)的问题,一般教练安排打线有一定的模式,
每
个棒次也都会有特定类型的打者,我们参考的数据也会受到影响。
在棒球我们常使用Markov Chain模型去模拟每半局的25种打击状况(24+1结束该半局),透
过
转移机率(transition probabilities),就能得到一场比赛的模拟结果和得分状况。不过
Ma
rkov Chain还是有一些缺点,打者的变量太多,模型往往没办法真正体现每个打者的差异
。
MLB数据架构师Tom Tango曾经用模型去跑“假设1~9棒都是联盟平均打击者”的状况:
1. 场均打席:
基本上Markov Chain模型预估的非常准确,各棒次场均打席数不会受到打线调整而影响。
2. 垒上有人情形:
模型上垒上有人情况就有一些微小差异。中心棒次(345)的比例都下降约1~2%,主因是在
现
实状况我们往往会摆比较好的打者在前面,因此实际中心棒次打击时会有较高的在垒比例
。
总教练能做的还是一样,尽量让好打者在垒上有人时打击,且让好打者棒次往前排以制造
更
多打击机会,而这两项的分析在前一篇已经有提到。
3. 实例讨论:
至于“如果把一二棒都摆最强打者,会不会第三棒的重要性反而变最高?”
答案是不会,二棒重要性更大。因为第三棒还是太容易出现无人在垒两出局的情况。
今年道奇刚好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前两棒的Mookie Betts和Freddie Freeman在这
球
季他们纷纷缴出MVP等级成绩,有没有对第三棒造成影响?
我们就来简单看道奇队二棒的Freeman和主要打三棒的Smith打击时场上情形:
Freddie Freeman (二棒)
上场打击时最容易遇到的情况是一出局无人在垒
Will Smith (三棒)
第三棒打击时最容易遇到的情况还是2出局无人在垒,高达18.8%!即便前面两棒是MVP。
题
外话,第三棒倒是因为道奇打线的排法,打击时整体一出局比例比二出局还高。
有了这两棒的打击情况后,我们再回来检视一下场上各状况的Run Expectancy。注意看可
以
发现无人在垒两出局的预期得分(0.097)远小于其他状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这
点
,要尽量避免好打者在无人在垒两出局时上场打击。
将Run Expectancy和前面打击状况结合,可以得到二三棒打击时的预期得分:
二棒:0.535 (Freddie Freeman)
三棒:0.493 (Will Smith)
二棒上来的得分机会是比三棒大的!而且这还没考虑到2棒打席更多的因素,差距只会拉
更
大。
因此,较强棒次应该要摆在2棒,而不是3棒!Freddie Freeman在勇士时期绝大部分都是
打3
棒,到道奇后才变成主打2棒,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