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赛关注度逐年下降 大联盟何妨借镜中华职棒
2023-07-12 07:00
联合新闻网/丹尼尔
被称为“仲夏夜经典”的大联盟全明星赛,将于台北时间今晨(7/12)于西雅图T-Mobile球
场开打,这项已有九十年历史的棒球嘉年华,除了群聚大联盟一线球星同场竞技,也让球员
、球迷可以从锱铢必较、剑拔弩张的球季赛氛围中稍微喘口气,在这两天的活动中,不需在
意球队胜负,纯粹享受棒球带来的欢乐气氛。
说到全明星赛的历史,大联盟首届全明星赛发生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的1933年。当年夏天,美
中大城芝加哥举办“百年进步国际博览会”(Century of Progress International Exposi
tion),当地大报《芝加哥论坛报》的运动主编和芝加哥市长,都认为博览会的活动需要加
入一场规模盛大的运动赛事,首届大联盟明星赛因此于芝加哥白袜主场科米斯基球场(Comi
skey Park)诞生,由美国联盟(American League)和国家联盟(National League)各组?
队进行表演赛。原本计画仅是一次性的活动,但因为这场开放球迷邮寄票选先发名单、众星
云集的表演赛,反应极为热烈,明星赛从此成为每年七月的季中盛事。
早期的全明星赛还有的另一层意义,就是这是少数可以让不同联盟的球星有在场上交手的机
会,也是除了世界大赛之外,唯一可以让两联盟的球队有一较高下的机会(1997年以前,大
联盟例行赛没有跨联盟赛事,要看美联和国联球队交手,只有十月的世界大赛)。虽说一场
表演赛的结果通常不代表什么,但两联盟分庭抗礼的历史和各自的球迷文化,仍让明星赛的
战绩被赋予许多故事性:从1963年到1982年,国联彻底碾压美联,20场明星赛赢了19场。但
美联在二十世纪末也拉出一波连胜,从1997年到2009年,连十三场不败(十二胜一和),某
种程度显示了两联盟的实力消长。
当然,现在的例行赛,跨联盟赛事已经司空见惯,而在去年国联引进指定打击制度之后,国
联和美联的区别在制度上已经不存在,两联盟借由明星赛来较劲的意味也越来越淡。过去有
段时间,明星赛的胜负决定世界大赛的主场优势,这还让参赛的球星和观赛的球迷,有一定
的动机在意比赛的胜负,但随着2016年取消了这项规定,现在的明星赛就完全是场秀,以不
受伤的前提下,让所有可上场的球员都上场露露脸。但也因为太过频繁的换人(绝大多数投
手只会投一局,先发野手也只有二到三打席)、胜负变得完全不重要,明星赛的精彩度和关
注度,其实逐年下降。到今年以前,美联以47胜、43败、两场和局的战绩领先国联,但说真
的,有多少人真的在意这项战绩呢?去年明星赛的电视转播收视率,创下二十年来最低,上
述这些都是原因之一。
而正因为美联、国联已不再如过去壁垒分明,明星赛“美联对决国联”的传统是否应该打破
,改以更有创意、更具娱乐性的分队方式,也在美国运动媒体中引起讨论。《The Athletic
》近日一篇文章,就提出了大联盟可考虑采取美国职篮NBA曾采用的“队长选秀”方式来分?
,或是如未来之星对抗赛一般,在正规明星赛以“美国队”对决“世界队”的形式,根据球
员的出生地分成两队,塑造出如今年初大受好评的世界棒球经典赛(World Baseball Class
ic)一般的国族竞争情感,让明星赛更有话题。
除此之外,因为全明星的票选机制,让“下半季才爆发”或球季中才升上大联盟的新人,往
往失去了被该年明星赛肯定的机会,如果在“主菜”之外再加一场“新秀对决二年级生”的
戏码,让一些高度受到关注的新人(如辛辛那提红人超级新秀克鲁兹Elly De La Cruz)也一
样能在明星赛活动中露面,对大联盟来说也绝对是件好事。
事实上,单就明星赛的组队方式和娱乐性来说,大联盟可以参考中华职棒尝试过的许多作法
。因为是单一联盟,中职明星赛惯用的“明星白队”、“明星红队”分队方式,没有两联盟
各组一队较劲的问题,也因此在组队的方式上更自由,更容易跳脱传统的分队模式。
早在2001年,中职的明星赛就主打“老将新秀对抗赛”,将所有明星球员打散,以1999年入
队为分野,以“老将对决新秀”的模式,制造话题性。在2013和2014年,明星赛则是采用选
秀的方式,由两队教练从票选出的明星球员中,选秀出两队的先发球员名单。2015年的明星
赛更有创意,根据体重分组成“力量红”和“速度白”。至于最近几年实行的“中华队”对
决“明星队”模式,也算是兼容球员人气与实力的分队方式。(而有趣的是,在将所有球队
打散的明星赛,球迷大多尽可能帮打者和进攻方加油,防守方和投手基本上得不到太多现场
球迷的关爱和应援,这也是近年中职明星赛的“特色”。)
1995年明星赛前举办的“一九九五中外英雄会”表演赛,是台湾职棒史上绝无仅有的“土洋
大对决”戏码,虽不是正规明星赛,却比明星赛更让人印象深刻。当年由兄弟象投手陈义信
领军的全本土明星阵容,对上统一狮王牌投手王汉挂帅的外籍明星队,结果众洋将毫不留情
,最终以14比6击败本土明星。尽管结果是如此,土洋对决绝对是个话题,即使放在大联盟也
适用,以大联盟国际球员占比约三成来看,组成一支“国际明星队”和“美国明星队”抗衡
,完全不成问题,话题性也一定比两联盟对战高上许多。
至于中职明星周曾举办的各项附加趣味竞赛,如跑垒大赛、野手速球王、投准大赛、技术挑
战赛等等活动,过去大联盟也曾举办过类似的技术挑战赛。但在1989年,红人队游击手贝瑞
.拉金(Barry Larkins)在参与外野转传挑战时,伤了手肘,造成下半球季几乎报销,大联
盟从此也就取消了这些趣味竞赛,只留下关注程度最高的全垒打大赛。受伤风险确实是一大
疑虑,但也许某些低风险的趣味竞赛还是有机会被纳入的,例如近年在美国引起关注的韩国
职棒,就曾有“触击短打大赛”(bunt derby)的项目,让参赛球员把球点进内野中的指定
圆圈,分数最高的取胜。这些都是亟欲挽救收视率的大联盟,可以在未来考虑加入的明星赛
附加活动。
-
明星赛刚结束,大家有觉得中职这样分队有比较好吗?mlb那边会改动机率看起来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