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前,我的立场并没有强调“必要”或是“不必要”,运动员对于自己的成绩应该要有自己的选择,只是这篇对于重量训练有过多错误的理解才简短回一下文。
我也不是专业人士,以下都是用最简单大众化能看得懂的方式说明,如果有错误欢迎指正。
※ 引述《NTWILSON (LIN)》之铭言:
: 原文恕删
: 这几天我发现一些人好像认为
: 身材变壮,重训做多
: =球场上长打跟表现一定提升
: 但重训其实只是棒球训练的一项
: 而且承受程度是因人而异的
: 棒球养成其实跟很多运动比起来
: 更加注重协调性
: 在身材要求上也不像篮球等运动
: 那样要求身材优势
从你的文章看起来,应该是对于重量训练有着完全错误的理解,就如同你认为那些推崇重训人不理解棒球一样,我相信你也是键盘重训或是根本资料通通引用网络。
简单说明一下,大众较常看到的重量训练是两种,第一最刻板印象的是“健美”,就是单纯追求视觉肌肉表现的类别,第二常见的是“健力”,也就是大力士比赛那种单纯追求力量提升的训练方式,其他还有非常多的分支我就不一一细数。
至于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完全不能像上述两种那么目标单一,也不是像你在健身房看到的举举哑铃蹲蹲腿那么简单易懂,这种我们通常称为“功能性训练”的重训需要非常多的专业知识,也包含非常多面向,包含你提到的协调性柔软度的要求,包含如何做到最大化力量输出的神经传导训练,包含如何在力量输出(挥棒)时保护自己的身体避免受伤等等等等非常多的细节,你下面举例的一朗训练方式就完整的包含在里面。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会觉得我们的举重女神郭婞淳协调性不好吗?还是觉得她柔软度不好敏捷太差吗?
: 一旦重训的份量与方式训练有误
: 或者超过那位选手能承受的
: 甚至有些少数人身体对重训造成的压力明显不良时
: 身体柔软度跟灵敏度会变差
: 甚至造成容易受伤
: 倘若你身体协调性跑掉,你大腿练再有力,没办法应用就是死肌肉而已,根本没办法发挥功
: 用,甚至变的比以前差
这部分你说的非常对,如上所述运动员的训练应该更加注重个体差异性,所以非常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而不是自己盲目练习。
: 我个人认为大王就有这种倾向
: 中职最后一年季前去美国调整肌肉平衡与稳定度后 下盘慢慢变壮
: 那年的成绩就不再屠杀 甚至季中还试图透过挥棒姿势修改找手感
: 对一个已经习惯自己身体状态处于不平衡状态下的选手
: 肌肉平衡的训练或许反而使他协调性与柔软度跑掉
: 使得原本能完美释放的挥棒与跟球出现落差
: 而不适合他的重训量与方式可能也导致他牺牲掉灵敏度和柔软度
: 造成遇到非锁定球种时,下半身根本就无法应对
事实上重量训练最害怕的就是你说的这种长时间习惯不平衡的状态,因为这种情况下受伤直接断送棒球生涯的机率会提高非常非常多,例子也很多,如果你愿意赌上这个风险来维持目前的成绩,那也是运动员自己的选择,只能多祈祷不要受伤了。
: 回到正题
: 可能是我的错觉
: 但似乎不少人都把重训当成仙丹妙药
: 好像重训做的越重就更接近名人堂一样
: 但明明该做的 应该是找出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 来发挥自己最大长处并适当弥补自己短处才
: 对
: 但随着看到的资讯以及自己在接受运动治疗师复健与训练的过程中
: 我了解到运动科学其实都还在发展中,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时间验证以及蒐集资料
: 而事实上有所谓绝对正确的训练吗?
: 有的,但这一切应当以了解自己的长短处,并根据身体反应去调整才对,而非盲目跟着大方
: 向 大数据走
: 甚至应该针对那些所谓"不正常训练"路上,还能在棒球路上成功的人去特别研究为何他们能
: 成功才对。
小段举例恕删,这段的想法其实就是功能性训练的目标之一,而如同板上非常多大大一再强调过的,运动员重训的目标不只是增加运动表现,避免受伤不成为痛痛人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如果真的如同你所说有跟着治疗师在训练,而还会养成运动员不见得适合重训这样的想法,我想你应该考虑跟他多聊聊或是换个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