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删
这几天我发现一些人好像认为
身材变壮,重训做多
=球场上长打跟表现一定提升
但重训其实只是棒球训练的一项
而且承受程度是因人而异的
棒球养成其实跟很多运动比起来
更加注重协调性
在身材要求上也不像篮球等运动
那样要求身材优势
选秀顺位跟养成的不确定性也比大部份团体运动高上不少
你可以看到不少顺位前面的新秀没有养成功,也可以看到不少顺位很后面的球员大放异彩
而这几年,很多人崇尚重训
尤其现在各种竞技类运动训练尤盛
但却不少人忽略因材施教这件事
适当与正确的重训依照目前说法的确有很多好处
但这只是棒球众多其中一个训练项目而已
一旦重训的份量与方式训练有误
或者超过那位选手能承受的
甚至有些少数人身体对重训造成的压力明显不良时
身体柔软度跟灵敏度会变差
甚至造成容易受伤
倘若你身体协调性跑掉,你大腿练再有力,没办法应用就是死肌肉而已,根本没办法发挥功
用,甚至变的比以前差
我个人认为大王就有这种倾向
中职最后一年季前去美国调整肌肉平衡与稳定度后 下盘慢慢变壮
那年的成绩就不再屠杀 甚至季中还试图透过挥棒姿势修改找手感
对一个已经习惯自己身体状态处于不平衡状态下的选手
肌肉平衡的训练或许反而使他协调性与柔软度跑掉
使得原本能完美释放的挥棒与跟球出现落差
而不适合他的重训量与方式可能也导致他牺牲掉灵敏度和柔软度
造成遇到非锁定球种时,下半身根本就无法应对
而用手腕捞球变滚地球的状况就发生了
其实应该不少人也注意到 他今年站姿相对往年高 也是要尽量放松下盘肌肉 尽量将爆发力
完整释放
也因此今年成绩跟击球品质比较有一点样子了 虽然还是不理想就是
尤其他不是没有爆发的月份 但他都无法维持稳定击球
日职高水准的投球外 我认为他本身身体素质从2018后没有提升 反而退步也是主因
只是大王没有公开自己训练 以上我也只能从过往影片来分析猜测
https://youtu.be/wRnbvicHXoI
上面有2017 2018打击姿势变化
https://youtu.be/2nhpzKGjzqY
上面则能观察到他2018那年抬脚的变化
https://youtu.be/aKJ3_3tUrxg
2017这场跟球水准很高
当然这都是我个人依照他目前移动速度 挥棒反应以及身体伤痛变多等迹象所做的推测
他也很有可能训练方向正确 但天花板就是这样了
而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掌控
不同文化的适应不良都不能当借口
这也是一个运动员的天份之一
绝对不是打不好的借口 但是是可以探讨的
回到正题
可能是我的错觉
但似乎不少人都把重训当成仙丹妙药
好像重训做的越重就更接近名人堂一样
但明明该做的 应该是找出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 来发挥自己最大长处并适当弥补自己短处才
对
不只如此 击球仰角跟拉打也都变成一种趋势
但我没有听过这些理论的建立,是以运动员有哪些基础能力下去建立的最佳化理论(如果有
还烦请提出)
而当缺乏基础能力发挥数据中最理想击球的球员,对他们来说难道就是死路一条,没有适合
他们生存的方式吗?
难怪最近A-ROD会跳出来对过度追求击球仰角这事提出意见
文章中就说到山本由伸本人几乎不做重训,但依照目前日职来说,他的表现反而是顶尖的
而上原跟松井秀喜的访谈中也说到细微调整是必要的,但不必要把自己的强项也忽略掉
上原更说到自己在增重加强重训中,反而觉得自己变得容易受伤,因此从中去寻找适合自己
的训练
就结果上来说 上原也的确用成绩证明球速并非唯一能宰制大联盟的要素
铃木一朗也认为过度重训反而使他最大的武器柔软度变差,间接影响他的表现
而一朗所使用的训练里,BMLT(初动负荷训练)更是强调肌肉的放松与平衡
这套训练达比修也有用,国内最近几年也有机构引进了
https://bit.ly/3biwLDN
而一朗的坚持与努力也造就他非凡且不同传统球员的成就
以前我也觉得随着运动科学数据化的发展
选手们就朝最大效益去训练就好
但随着看到的资讯以及自己在接受运动治疗师复健与训练的过程中
我了解到运动科学其实都还在发展中,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时间验证以及蒐集资料
而事实上有所谓绝对正确的训练吗?
有的,但这一切应当以了解自己的长短处,并根据身体反应去调整才对,而非盲目跟着大方
向 大数据走
甚至应该针对那些所谓"不正常训练"路上,还能在棒球路上成功的人去特别研究为何他们能
成功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