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efter 2021-09-16 14:14:28我想起四年前曾经自己做过一项非正式研究,
想试着把抗压性量化。
当时是2017球季吧,
我详细记录了所有240场的所有投打记录,快两万个打席,
记录的内容有:
场次、局数、棒次、投打组合、出局数、垒上状况、分差、观众人数、主审
(当时官网没有打席完成时的好坏球数,不然我也会记进去)
然后每一打席对应34种结果(左一安、中二安、右三安等等)的其中一个
数据完成后针对:对洋投、落后三分(含)内、二人出局前三垒有跑者,
共三种特殊情境,比较十一名当时联盟指标性球员的表现。
当时是想看能不能从大量数据看找到一些线索,
也在上半季结束时写过一份简报,发在当时的Lamigo板
(不过有点年代久远了,不晓得还在不在)。
但很遗憾的,最后并没有得到任何结论。
或许是研究方法不对,或是记录的方式有问题,或许模型不准确。
想想也是,如果抗压性真那么好量化,
那些棒球计量大师们早就做了,哪轮得到我。
也可能是要取得足够的特殊情境的样本数需要多做几个球季,
但做这种数据实在太花时间,后来有点懒就没继续做了。
作者:
lookers (实体店面 货到付款 宅配)
2021-09-16 14:16:00建议可以先研究得点圈的投手 投球球路 球速 转速跟没得点圈有没有什么不一样至少数据好找多了(?)而且是绝对可以量化的东西
作者:
typewang (正宗打字王)
2021-09-16 14:49:00您有没有想过,能成为指标球员,这能力本来就会达到自己的生涯平均
作者:
OAzenO (すごいにゃ~)
2021-09-16 14:59:00作者:
b99202071 (b99202071)
2021-09-16 15:02:00投手那个之前有人研究过MLB的
我觉得 从楼主的数据搜集就感觉很有价值 请坚持下去分差 观众人数 主审 都算是有趣的议题也建议可以从现成数据(可查的)起头 梳理出正确研究方法再做自身所搜集特殊数据的研究
作者:
tt7642 (你困)
2021-09-16 15:25:00找看看詹姆士玮柏的书,看有没有类似公式可以套用还是现代棒球的一些公式?
作者:
wpd (??)
2021-09-16 16:01:00觉得不是跟自己生涯平均比 是跟联盟其他人的RISP表现比
作者:
pclemens (爱心哥三段)
2021-09-16 16:04:00推实验精神
作者:
wpd (??)
2021-09-16 16:04:00假设 自己生涯3成 RISP.28 但是联盟平均0.28 RISP 0.24的话那这打者RISP的表现还是较好的
作者:
Arodz (锁一点螺丝...)
2021-09-16 16:08:00推 很认真
作者:
lookers (实体店面 货到付款 宅配)
2021-09-16 16:37:00wpd是说RISP+吗XDD真的是很多东西可以慢慢算
作者: AnthonyEdwar (哈哈是我啦) 2021-09-16 18:01:00
认真给推
作者: Dakoter (北达克偷) 2021-09-16 18:12:00
不要这么说 一旦动手了你就比大家都强
作者: abcd5136 (人参目标:10km36分台) 2021-09-16 19:51:00
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