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会用去年(2020,中职31年)整体攻击指数(OPS)的两个要素:
长打率(SLG)跟上垒率(OBP)做散布图。
https://imgur.com/ymA6KJG.jpg
用联盟平均值来看,大致分成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就是各队的主力打者。
第四象限的长打率虽然不够漂亮,但可以延续打线(OBP优于联盟)。
要注意的是第二跟第三象限:
第三象限更偏向场上功能性,像是捕手、二游,
虽然OBP、SLG低于联盟平均,但还是吃到一定的PA数。
更有趣的是第二象限,这张图几乎没有OBP低于平均,但是SLG高于平均甚多的类型。
单就图的分布来看,个人没有很喜欢SLG~OBP分布图,
因为整张图看起来就是往一、三象限分布,
不是很会打很会上垒,就是不怎么会打不怎么会上垒。
这可能暗示这张图SLG跟OBP两个指标同时使用会让一些状况不是那么明显。
因为OPS的两个指标:SLG跟OBP同时会受到打击率(AVG)的影响,
所以为了让AVG尽量只反应到到一个维度,就做了IsoP对OBP的图片如下
https://imgur.com/OKhuqIW.jpg
这张图相对SLG~OBP的图来说,分布较为平均一点,或许比较有参考价值?
在这张图中,林立、朱育贤相对不离群,高国辉长打能力反而突显出来。
而且潘武雄长打力也有拉起来,这也算是符合印象。
如果采用IsoP>0.2是有优异长打能力的标准来看,
反而印象中有一些不错的打者反而没过0.2的水位线,
其中戴培峰是有长打能力的捕手,这倒是很特殊的属性。
如果我们更进一步根据将PA/G小于3.1的打者找出来,如下图
https://imgur.com/TuJuenW.jpg
这些球员之所以吃不到那么多PA,或许是有某些限制在,如因伤/守位重复…等。
但多半都集中在第三象限,或许也暗示替换性比较高吧?
个人是比较喜欢IsoP~OBP的图,但OPS比较直观而且可以马上掌握大概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