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来源:
Fox Sports Asia
2. 新闻标题:
【大联盟小百科】冲撞野手的起源(The Origin of Running into Fielders)
3. 新闻内容:
MLB美国职棒大联盟 | 2020/09/18
1878年,一条新规则被写入棒球规则书中,明定野手在执行触杀时,必须把球掌握在手中
,如果在触杀过程中,球离开了野手的掌握,那触杀就不成立。19世纪知名的棒球作家
Henry Chadwick就曾对这新规则表示担心,他认为这会提供跑者冲撞野手的诱因,使跑者
为了避免被触杀出局,而想尽办法把野手手中的球撞掉。
规则启用后的第一年,Chadwick就确定自己一开始的直觉没错,说道:“这个残暴的规则
鼓励跑者在每次有被触杀的可能时,都尽力去跟野手发生冲撞,以提高不被触杀的可能。
”Chadwick当时预测,这规则会在1879年球季结束后就被取消,但他没有预测成功,这规
则不仅被留存下来,而且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
Henry Chadwick(最右者)是19世纪最著名的棒球作家、研究者。
由于这规则被留存下来,所以野手跟跑者之间的冲撞也变得愈来愈频繁。1880年代中期的
圣路易布朗队,就经常采取冲撞二游野手以破坏双杀守备的策略。此外,捕手也成为跑者
冲撞的目标。19世纪的名人堂球员Cap Anson以冲撞捕手以争取得分的行径,就广为人知
。
1886年的一篇赛事报导就写道:“在周五对上圣路易球队的比赛中,Anson攻占三垒,此
时打者Tom Burns击出右外野飞球,被右外野手John Cahill接杀。Cahill接到球后,把球
回传给捕手George Myers,当Myers拿到球时,Anson距离本垒板还有至少3公尺以上的距
离,但Anson并没有停下来或是试图滑垒避过Myers,而是直接纵身起跳,以全速全力,把
整个重达95公斤的身体投向体重约68公斤的Myers。虽然Myers被撞之后仍被球紧紧握在手
中,抓到出局数,但他被Anson撞飞至离本垒约3公尺之外的地方,且几乎失去意识。直到
现在Myers的身体都尚未从那次冲撞恢复。冲撞发生后,观众席上传出非常大片的嘘声,
显见观众并不认为Anson的行为是正常打球应该要有的行径。”
由于后来几次联盟的冠军队,都跟冲撞野手的技术牵连在一起,加上裁判没有什么办法去
抑制这种行为,导致冲撞野手的行为逐渐变成棒球场上常见的存在。Chadwick持续抨击这
项规则,且大多数运动作家也附和他,每当有很暴力的冲撞行为或场上事件发生,他们都
会齐声批评这个规则。
1880年代初期,棒球球场的条件和环境有所改善,野手也开始使用手套,这些改变都使得
双杀守备的次数在1880和1881年增加。不过在1881年之后,双杀守备的数量又逐渐退减回
之前的水准,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冲撞野手的行为变得愈来愈盛行。
跑者冲撞野手以争取安全上垒的惯例,就这样一路传承到21世纪,但来到21世纪第二个10
年,球界保护选手健康的意识愈来愈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受伤,大联盟开始采取措施抑
制、禁止跑者刻意冲撞野手的行为。大联盟在2014和2016年,就分别实施了防本垒冲撞的
波西条款(Buster Posey Rule)和防止刻意破坏双杀的阿特利条款(Chase Utley Rule
),确实大幅减少了跑者与防守员之间发生冲撞的情况。
【棒球看门道】大联盟著名本垒冲撞案例
(撰文:李秉升)
4. 新闻连结:
https://reurl.cc/Z7q94a
5.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