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大联盟小百科】打击三围(Slash Line)

楼主: saiulbb (Becky♪#是我的拉!)   2020-04-15 19:51:33
1. 新闻来源:
Fox Sports Asia
2. 新闻标题:
【大联盟小百科】打击三围(Slash Line)
3. 新闻内容:
MLB美国职棒大联盟 | 昨日下午 2:19
评价球员打击能力时,打击三围(Slash Line)是最多人能理解、最浅显好懂、却也能涵
盖许多面向的数据呈现方式,因此能常常在棒球分析文章中看到。
打击三围其实就是由三个棒球迷都很熟悉的进攻数据所组成:打击率/上垒率/长打率。
其中,后两者加起来,即为所谓的攻击指数OPS(On-base Plus Slugging)。
打击三围采用的数据都很基本,却代表了棒球打击数据的根基:打击率能显示打者的击球
技巧、跑垒速度(跑得够快,就愈容易制造内野安打)等综合能力;上垒率能显示打者的
上垒功力、选球功夫;长打率则能反映打者的挥棒力量、长打火力。这三个数字排在一起
看,马上就能对球员打击能耐产生一个颇为完整的印象。
有人或许会说,那为什么不直接看攻击指数,或其他更进阶的进攻数据就好?看一个数字
,应该会比较有效率,而且进阶数据考量的因素更多,评价更为准确吧?
然而,攻击指数有时太过粗略,无法分辨打者的型态。举例来说,两个攻击指数都是.750
的打者,A的打击三围是.250/.350/.400,B的打击三围是.220/.250/.500,虽然攻击
指数看起来都一样,但从打击三围来看,可以看出A和B是不一样的打者:A是上垒率高的
短枪型打者,而B则是上垒率低的重砲型打者。
两相比较,A的未来性会比较好,因为上垒率高代表选球能力好,这种能力较能长久维持
;反观B,虽然有高达.500的长打率,但打击率、上垒率过低,透露他日后“盲砲化”的
可能性很高。
至于进阶数据,它们确实能显示出比打击三围更为全面且正确的进攻火力评价,但其运算
不像打击三围那边直观、那么众所周知。因此,即便到进阶数据如此发达的今日,打击三
围仍被多数记者、专家奉为最好使用的打击数据呈现管道。
一般来说,若能够达到.300/.400/.500的打击三围,就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打者,兼具打
击技巧、上垒能力、长打砲火。大联盟历史上共有87名累积至少10000打席的打者,其中
只有七人能达到“生涯打击三围345”的成就,他们分别是:
Chipper Jones 1993-2012 .303/.401/.529
Frank Thomas 1990-2008 .301/.419/.555
Stan Musial 1941-1963 .331/.417/.559
Mel Ott 1926-1947 .304/.414/.533
Babe Ruth 1914-1935 .342/.474/.690
Tris Speaker 1907-1928 .345/.428/.500
Ty Cobb 1905-1928 .366/.433/.512
【中文字幕】两届美联MVP重伤害:Frank Thomas
台湾从过去到现在的大联盟球员中,林子伟拥有最好的生涯打击三围:.248/.338/.369
。这些数字当然还有进步空间(长打火力不足、安打出现的频率还不够高),但林子伟的
上垒率表现相当不错。对于大联盟球团来说,像林子伟这种具备缠斗和上垒能力的多守位
工具人,是有价值的可用之兵。
2017/07/02 林子伟单场猛打赏放送
(撰文:李秉升)
4. 新闻连结:
https://www.foxsports.com.tw/baseball/916546/mlb
5. 备注:
作者: co66550 (豆)   2020-04-15 20:03:00
想说怎么会没有Ted Williams,原来PA不够
作者: edhuang (随便啦)   2020-04-15 20:09:00
Ted的三围真的太恶了 没被列入10000 PA也还好XD
作者: BBOYstyle10 (Dance)   2020-04-16 00:36:00
查了一下发现BB爷的BA只有0.298 Q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