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除了用球数限制,日本基层棒球的改革危机

楼主: anzepam (a-meow)   2020-01-21 12:24:15
除了用球数限制,日本基层棒球在发展上面临更多的改革危机
图文好读版:http://bit.ly/2RdDGVB
一向关心基层棒球,在棒球推广上总是不遗余力的筒香嘉智,在上周回到年少时的少棒队“
堺Big Boys”,以小学部的特别顾问身分和将近200位中小学生进行棒球交流。并呼吁学生
球界能针对用球数限制、铝棒的使用规范、赛制设计、指导者的教导,以及对家长负担是否
过于沉重等五大方向,提出他的看法和建议。
做为基层棒球发展最成熟的亚洲国家,日本一直都是台湾甚至其他各国所推崇的对象。但即
便如此,日本也不得不开始正视棒球人口日益减少的冲击。然而除了少子化的外在因素外,
或许更多是源自于日本球界长期以来的内部问题。
https://imgur.com/M9BtbcB
尽管新球季将转战大联盟,筒香嘉智仍不时向媒体发声,期盼日本球界能够正视问题,着手
研拟具体的改善计划。
“胜利至上主义”的后遗症
根据日本国内实际执行Tommy John手术,现任庆友整形外科医院体育医学中心长的古岛弘三
医师所整理出的统计资料。在2018年小于12岁的15名日本少棒队成员中,有10位小球员曾经
有过手肘内侧的伤痛。相较于多明尼加244名同学龄的选手中仅有41名,约莫18%的人有过受
伤经验,日本选手的受伤比例简直高得吓人。
然而明知过量的用球数可能会对手臂造成负担,甚或影响选手的未来,但长久以来大多数的
指导者仍是选择漠视,或是不从根本面改善的消极态度,这就和日本野球根深蒂固的“胜利
至上主义”和“根性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
为了封锁打者,所以得多投变化球;为了球队眼前的胜利,即使赌上自己的选手生命也不足
惜。在过去我们看过许多高中球儿在甲子园突破自我极限,成为球迷心中永远的英雄。但更
多的是那些还来不及发光发热,在高中毕业后就将手臂燃烧殆尽的惨痛案例。残酷的单败淘
汱赛制让王牌投手必须要不断地上场投球,反观球技相对不如人的选手却可能一个打席都换
不到,若是平时的辛苦的练习都无法换得上场比赛,那么打棒球又有何乐趣?
https://imgur.com/bMmoQIc
吉田辉星从地方预赛开始一路燃烧,直到甲子园的决赛才整个气力放尽。在甲子园他一人总
共投出令人难以想像的881球
用球数的合理限制,联赛制的可行性
用球数当然是日本学生棒球不得不正视的问题,目前日本高等学校野球联盟(简称高野联)
已经决议将在今年的地方大会及春夏甲子园等正式比赛实施“1周内500球限制”的新规定。
但是为什么是1周500球?其评估的参考依据为何?仍然引起日本社会不少反响。
如同筒香所说,即便是职棒的先发投手,一周的平均用球量大概100球出头,再多也顶多接
近130球,就算是频繁出赛的中继投手1周也不会超过100球。倘若成年的职棒球员都会妥善
控制每周的用球数,1周500球的用球数限制又何以适用在仍处在发育阶段的高中生?
为了尽可能减轻主力投手的过度负担,并增加其他选手的出场机会。筒香也鼓吹高中棒球可
以朝“联赛制”的方向去思考,希望可以透过进行赛制上的规划和改变,让所有热爱棒球的
孩子都能够尽情地乐在其中,而不是成为大人们在追求短暂胜利下的牺牲品。
.当投出163 km/h,对佐佐木朗希究竟是吉?还是凶? http://bit.ly/30DuVXQ
https://imgur.com/PdXKz9l
为了避免受伤,大船渡监督决定让球队王牌在岩手县决赛坐壁上观,最终佐佐木朗希一球未
投,大船渡高校无缘前进甲子园。
指导者的观念也需要随着时代精进
过去常见的体罚和言语暴力或许在今天已是少数。但需要看大人的脸色而练习的小朋友仍是
常态。因为教练说不能被三振,所以不敢尽情地全力挥击;因为害怕失败被骂而不愿向未知
的事物挑战,进而失去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可能性,久而久之下来,日本小球员在成长的过程
中势必会失去自已一部分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反观人口不及日本的12分之一,却拥有高达140名以上的大联盟球员的多明尼加。相较于物
质生活宽裕的日本,多明尼加的指导者所采取的是尊重选手自主性的棒球教育。不管是徒手
接球还是跳跃式传球,他们都鼓励在棒球启蒙期的小学生勇敢地去尝试,就算失误了也不会
口出恶言。一样都是有才能的幼芽,在开放的环境条件下往往有更高的育成机率。
日本指导者总是以自己过去的选手经验来教球,而忽略了孩子们才是棒球场上的主角。为了
守护孩子们的未来,筒香嘉智认为指导者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例如长时间的
训练不仅累人又缺乏效率,应该寻找更具科学效率的短时间练习。此外在铝棒的使用上也必
须着手进行改革。
随着训练方法的进步,高中棒球的全垒打产量在近年来显著成长。为了控制及避免击球速度
太快而增加守备时受伤的风险,美国的高中及大学棒球在反发系数上都有明确的限制。而日
本在铝棒的反发系数上却没有相关的分级规范。
铝棒的问题对职棒的衔接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筒香个人的实测经验,美国的铝棒接近木
棒,如果没有确实地击中球心,就连职棒选手都很难将球击得深远。反观日本则因为没有分
级的概念,即使在高中三年累积多少发全垒打都只能仅供参考,回顾历届的高卒野手大物,
能够接近无痛转移木棒的人几乎寥寥可数。
“半强制”的志工,家长额外的负担
除了球队的指导者,家长在野球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也往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光是情
感上的支持,日本父母在孩子训练的过程中从旁付出的心力,长期积累下来也是一种不小的
负担。
在日本学生棒球的世界中,“お茶当番”这个专有名词主要就是在练习或比赛前专车接送,
在休息区负责供应孩童水分,或是在小朋友身体出状况时提供协助的后勤支援单位。一般像
这样的角色通常都是妈妈居多,但根据各个家庭状况的不同,有时候父亲也可能会在球场中
出现。除了降低比赛中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另一层面也是希望创造出家长能实际参与孩子练
习的机会。
https://imgur.com/imp5Rpo
在动画“王牌投手 振臂高挥”中也曾描述到日本家长在学生棒球中的参与。
这种接近“半强制”的志工,对于本身就热爱棒球的父母来说,或许看起来一点都不成问题
。举凡像是广岛队主砲铃木诚也以及中日龙新星的石川昂弥,从小都是在父亲计划性地栽培
下成长茁壮。但对于一般人或是双薪家庭而言,每天光是上班赚钱就已经疲于奔命,即使想
要抽空陪伴想必都力有未逮。假如孩子本身除了棒球还有其他选项,家长自然会选择敬而远
之。
.巨人之星真人版!? 日本队主砲-铃木诚也 http://bit.ly/36KlBDi
.来自父亲的英才教育,“石川昂弥养成计划” http://bit.ly/37ev8mU
结语:
长久以来,日本在基层棒球的扎根及系统化的推广绝对值得各国学习。作为亚洲在棒球发展
上最成功的国家,日本目前所面临到的问题确实引人深思。筒香在近年来所点出的问题并非
全然否定日本过去所做的努力,但随着时代的不同,过去所承袭下来的制度和文化也到了需
要进行调整的阶段。然而对于相对保守的日本人来说,想要打破既有的观念和思维看来势必
得花上一段不少的时间了。
作者: hicker (救护车专载笑到腹肌抽筋)   2020-01-21 12:31:00
理想归理想 但要去改变几十年的传统想法 蚂蚁推山....
作者: mkopin (科科)   2020-01-21 12:32:00
不看好,看看那个荒唐的500球规定
作者: newland (120cc+15元)   2020-01-21 12:36:00
看看哪天有没有机会了
作者: heartblue (再度出发....)   2020-01-21 13:23:00
张本勋表示:
作者: phix (88)   2020-01-21 14:01:00
限制投手出赛啊 让球队至少要练三五个投手 增加选手机会
作者: proton (海边的天人菊)   2020-01-21 14:06:00
甲子园的单淘汰制也是摧残王牌的推手呀,如果可以输一场到多场的联盟制赛制教练才有可能让二号或三号投手上场吃掉比较不重要的比赛让王牌休息
作者: cena0605 (姜西拿)   2020-01-21 14:11:00
4千间学校来打循环赛好了
作者: vt1009 (古雷)   2020-01-21 14:17:00
敢挑战现况提出问题发声,蛮伟大的
作者: wwwdenny (呜呜呜丹尼)   2020-01-21 15:17:00
10/15 这个比例太惊人了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