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dn.com/news/story/6999/4185232
陈伟殷后继无人 台湾球员输在起跑点也输在终点
尽管明年仍有高达2200万美金合约在身,陈伟殷却在上周四遭马林鱼队“指定转让”(
designated for assignment)。意味着马林鱼高层显然认为,与其让去年专司救援防御
率却仍高达6.59的陈伟殷继续投下去,倒不如趁早认赔杀出,把宝贵的球员名单席位留给
其他有潜力的球员去磨练。而在陈伟殷几已确定离开马林鱼须寻找下一个新东家后,目前
旅美球员中硕果仅存,还能继续留在40人名单的仅剩下两位野手林子伟、张育成以及投手
黄暐杰三人。
其中去年首度升上大联盟的张育成及黄暐杰都还有下放选择权(option)可用(张育成一
次、黄暐杰两次),已为红袜效力三年的林子伟则已被用尽选择权。虽说印第安人在最近
拒绝执行老将二垒手奇普尼斯(Jason Kipnis)的续约选择权后,新赛季二三垒先发位置
可能至少有一席会开放竞争,张育成当然也是有力人选之一。甚至如果印第安人决定将几
已确定不会续约的招牌游击手林多(Francisco Lindor)提前交易出去,还将多出一个游
击先发位置可供争取。而战力低下、去年团队防御率高达5.06的游骑兵投手阵容也亟需新
血挹注,才能在明年搬进新球场时具备一定竞争力,黄暐杰自然也有机会在其中争取一席
之地。
但假使这两位球员都在春训的空缺争夺战中失利被下放,林子伟也不获新上任的红袜总管
青睐被送上弃权名单(waivers),同时其他几位自由球员包括王维中、张进德、江少庆
、胡智为、曾仁和甚至是陈伟殷都没能找到愿意让他们留在大联盟的新东家,新的一季将
是自2005年王建民、郭泓志升上大联盟并在隔年开季成为正选球员后,14年来头一次全大
联盟开季名单见不到任何一位台湾球员的踪影。
在这十几年当中,台湾不是没有出过潜力吸引大联盟球探目光,让球队总管甘心送上大笔
签约金的年轻好手。前述的林子伟当年就是以高达209万美元的签约金被红袜签下,今年
刚被释出的曾仁和也曾获得小熊170万美元签约金的肯定。而且相对于职棒发展成熟吸引
大部分年轻好手加盟的日韩,事实上赴美挑战的亚洲年轻球员仍以台湾居多。扣除上述成
为自由球员的王维中等人,目前也还有多达15位台湾小将仍在小联盟奋斗中。
但到头来从郭泓志、王建民相继退出舞台后,除了从日职转战金莺的陈伟殷外,台湾竟没
再出过任何一位足以长期站稳大联盟的球员,更遑论追及这些前辈的成就。不论是早已返
台多年的林哲瑄、罗嘉仁及李振昌,中途转战韩职又成功回到大联盟的王维中、抑或是近
几年看似要熬出头的林子伟、胡智为及曾仁和等人,一旦升上大联盟,几乎都成了所谓的
“免洗工具人”,在大小联盟升迁下放中奔波,换来的上场时间也总是少得可怜。但同时
间跟他们“同梯”、当年签约金可能更少的新秀中成为球队主力的却大有其人,最新的一
个例子便是今年才升上大联盟便已拿下先发位置的红袜内野手查维斯(Michael Chavis)
。
而与此同时,韩国在出过秋信守这位明星野手后,这两年又有了崔志万这位打击火力在水
准之上的新生代砲手。而勇于挑战大联盟的的日韩职棒好手也仍旧络绎不绝。虽说能在大
联盟立足的亚洲打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但过去出身韩职的姜正浩、李大浩及金贤洙在赴美
第一年都能交出相当不错的成绩,尤其姜正浩如果不是因为受伤及酒驾问题缠身,很可能
就此成为第一位来自韩职的明星球员。而日职有过铃木一朗、松井秀喜,以至于青木宣亲
、井口资仁等人的成功先例,有志于此的明星球员更如过江之鲫,光是今年就又有筒香嘉
智、秋山翔吾及菊池凉介三位好手决意挑战棒球的最高殿堂。
至于投手方面,台湾旅美球员的表现与日韩相比显然更是瞠乎其后。虽说韩国自朴赞浩退
休后也已多年未见从小联盟起步,成功打进大联盟的投手,但来自韩职的柳贤振在今年一
度有望抢下赛扬、吴升桓在今年被打爆前也曾是实力一流的终结者,他们所累积的成就自
非同时期的台湾投手所能望其项背。至于始终有多位一线投手活跃于大联盟的日本就更毋
庸赘述了。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台湾的棒球人才养成是否有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以至于这么多
被寄予厚望,在国内业余时期大放异彩的年轻人前仆后继,却始终在高阶农场碰壁。即便
好不容易跻身大联盟,往往也只有“沾酱油”的份?在台湾,从事棒球运动的人口比例与
总数或许远不及日韩,但棒球毕竟是重点运动项目之一,从过去到现在也陆续孕育出当年
的二郭一庄、王建民以至于在日美都能投出好成绩的陈伟殷,为何相对于日韩,近年来却
显得后继无人?
针对国内棒球大环境的检讨声浪一直都存在,对于问题症结究竟为何,也始终是众说纷纭
。从常被球迷挂在嘴上的人口论、观念“杀猪公”、业余时期滥操投手,以至于职棒联盟
的不成气候、没有一流的球场,甚至是升学环境、社会风气、政府不够支持等更为深层的
理由都曾有人提出过。或许真的是因为这些原因之一或多项因素的交互影响,才导致台湾
棒球发展出现青黄不接的窘境。但这一切检讨到最后终归是纸上谈兵,从无任何人能够有
魄力地拿出解决方法来果断实施——姑且不论有效与否。反观人口远少于台湾、球场设备
可能更不及的众多中美小国始终源源不绝地输出大量质量俱佳的新秀到美国,而升学压力
绝不输台湾的日韩也还是有一大批热血少年投身棒球,想成为下一个大谷。自认起跑已落
后他人,又频频在终点前失足的台湾棒球究竟该如何重新振作?实有赖所有热爱棒球的国
人一同深思、反省,并且化言论为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