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CPBL培养先发土投的环节哪里出了问题?

楼主: homer00 (肥宅乡民)   2019-11-14 05:49:57
※ 引述《barry610171 (小小羊)》之铭言:
: 中职主要三个环节都不太好
: 1.好手都出国: A级以上的好手都先被日韩挑走剩下一些
: 完成度低或者天花板低,不过近几年有留住人的趋势
: 2.再来教练能力有差:普遍都不太会养投手,不然就是养到一半就拉到
: 一军Rush,因为身体素质不够,很早就进入伤兵轮回
: 3.中职对战环境:一军对战次数过于频繁,打线又趋近完整
: ,经验不足的土投常常被炸到失去信心,没耐心的教练宁可用洋将投一休四
: 来追求战绩,土投很早就转去当牛棚投手
(1) 先假设一下下2., 慢慢改善了:
球团们都换成大公司, 本比较厚比较耐烧一点, 高层也有远见
管理阶层开始有好好的SP养成计画, 对潜力新人会做球数和健康的控管
养成组的教练们压力比较小, 让选手进来好好打底基础
先让手臂休息, 循序渐进增加手臂强度, 习惯职业的球季周期,...etc.
(2) 也假设一下3., 慢慢改变了:
为改善投打平衡, 联盟采取合乎标准但大幅降低弹力系数
提升球场品质, 降低各球场对守备的影响
不排除引进电子好球带, 看能否降低人为因素对好球带判决的影响, 影响投打判断
延长赛规则改成只打10局(举例), 或像以前限定比赛结束时间, 来减少牛棚消耗
(3) 那么回到1., 感觉还可以再讨论:
S级和A+级的投手人才, 被国外签走,
但若在美日职, 卡不赢本地人, 不被放在SP的养成蓝图内, 最后被丢去当牛
是否对台湾成棒的国际赛竞争力, 是蛮伤的一件事情?
举王维中的例子,
他2018以前在minor曾当SP养, 最后慢慢变成当RP; 2018在韩国当SP还能投均速145+
2019回到MLB, 为了卡25人名单, 只能继续回去当RP, 短局数催94+, 来维持压制力
再举胡智为的例子,
在美职体系一开始也当SP在养, 后来拉上去之后, 角色定位好像也慢慢偏RP
球员去美职, 竞争太激烈, S级才有机会活下来 (ex.老王, 金莺的殷仔)
A+级也许可以摸到边, 但可能不长久, 或是只能转成RP卡位子
去日职, 卡个洋将身分, 日本投手材料多, 能在一军幸存下来的都有一定水准
近年能以SP身分卡位站稳的好像也只有殷仔
我想讨论的是, 假设国内的环境能够留住&养成人才, 即使A+级就好,
也许国内环境就是多几个全盛时期 阳建福/林恩宇/嘟嘟/... 等级的优质轮值
以国家的角度, 国际赛时期就是多几个SP的人选
而整体投手素质提升, 均速提高, 控球变好, 也是在改善打者养成环境
职业赛事, 养出表现稳定的明星SP, 观众就会有期待感, 喜欢看, 就会想进场支持
国内投打互相提升, 鸡生蛋, 蛋生鸡
扣除WBC, 其他的一级赛事不就是各国本土职棒的比拼, 外加动员MiLB的能力
单纯以国际赛的角度来看, 本土SP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作者: s6525480   2019-11-14 07:30:00
真是对不起你努力打一大篇想了一想 牡蛎迷不除 到时还不是又要承认选手进步不过从打者换成投手还要在那敝帚自珍 这个关机那个关机 不打就没有输
作者: barry610171 (小小羊)   2019-11-14 09:29:00
上大联盟转RP其实回台湾还有机会继续当先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