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的比赛之中,
一个打者的打击率来到三成应该就算是不错了,
所以连续两支安打的机率在理想状态下有一成就很好了,
遇到好一点的投手可能机率又更低了,
撇除可遇不可求的长打来看,
其余的串联其实主要是靠上垒跟推进吧?
所以我觉得包括对日本的这两场比赛,
与其说中华队打线软手,
不如说,在选球的保送获得能力(或是给投手压力),
还有每个打席的垒包推进功能做得太少,
导致得分相较起来比较困难。
那么反过来思考,
如果在选球已经做得仔细的情况之下,
可不可以说这个投手的控球精准,压制力强。
并且在推进垒包遇到阻碍的时候,
能不能够用对方的守备稳定来做解释?
尤其这种强度强的比赛,
比的其实就是守备的细节来把失分最小化吧?
在我们说棒球是国球的时候,
在我们都看得懂棒球的时候,
如果看不懂对手的优点,
而一味地用“软手”来找借口推托,
那我觉得能够进步的空间很少,
其实看得懂球赛的话就更应该欣赏好的表现。
总而言之,
如果把上垒跟推进放在打线的串联之中,
安打打得少又如何?
如果有长打的加入就更能增加赢球机率。
反过来说,
如果投手能够降低坏球比例,
守备能够阻止推进垒包,
那么掉分的机率也会减少许多。
大家都很希望中华队赢球,
但是能看到精采的比赛内容其实更加难能可贵,
我知道很多酸民没办法苟同(沟通?),
我反而觉得他们的成长环境可能就是那种,
做不好就被骂烂,被责备被羞辱的环境,
所以他们觉得这样会进步吧,
我反而是可怜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