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lamblock15 (slamblock15)》之铭言:
: 举个极端的例子
: A投手
: 出赛30场 每场掉3分 队友每场打下4分
: 结算战绩30W 0L 防御率 3.00
: B投手
: 出赛30场 15场掉4分 15场掉0分
: 队友每场也打下4分
: 结算战绩15W 0L防御率 2.00+15场完封胜
: 依最近的标准 B的贡献明显更可能拿
: 但A这样的投球内容难道就不值得赛扬奖吗?
: 因为最近听很多人说胜败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所以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 但小弟觉得 胜败场不是没有价值 而是要透过每场的责失分布去支持这个投手的价值
: 尤其是当你的后选人只剩那两三个人 花点时间来观察这个部份应该不是多困难的事清吧
: ?
可以看看两个CY公式
不过因为两个都是看ER
所以换成ERA之前要转换一下
ER = ERA*IP/9
古代比较准的BJ版
((5*IP/9)-ER) + (SO/12) + (SV*2.5) + SHO + ((W*6)-(L*2)) + VB (分区冠=12)
把ERA和W有关的地方拿出来
(IP/9)*(5-ERA) + W*6
左边有两个变量不能直接比
随便假设两个数字
2个投手都投了200局的话 少1W的投手ERA要低0.27才能打平
2个投手ERA都3的话 少1W的投手要多投27局才能打平
号称近代比较准的TT版
(IP/2 - ER) + SO/10 + W
把ERA和W有关的地方拿出来
IP*(0.5-ERA/9) + W
两个同样的假设数字
2个投手都投了200局的话 少1W的投手ERA要低0.045才能打平
2个投手ERA都3的话 少1W的投手要多投6局才能打平
根据两个公式的结果大概这样
每个乡民心中大概也有自己的标准
不过ERA和W两个数字参考价值都已经很低了
比较这两个的相关性.....意义好像也就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