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纳讲古/类固醇年代 “早知道我也吃”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79601
记者萧保祥/台北报导
中华职棒(CPBL)中信兄弟总教练Scott Budner(伯纳)出生于1956年,进入职业选手生
涯活跃在1977年以后,谈到40年前的棒球环境,Budner认为冲击最大是类固醇,如果早知
道类固醇这么好用,Budner说,“如果知道那东西(类固醇)这么好用,早知道我也吃看
看,能不能投到95英里。”
7月31日新庄球场赛前,透过阮柏纬协助翻译,Budner谈70、80年代往事。
▲Scott Budner。(资料照/记者王怡翔摄影)
Budner进入美职体系是1977年,最后一个球季是1981年,没有升上大联盟,之后长时间在
小联盟担任教练,那时候还不是投1休4,基本是休息3天就先发,常常投到7局以上,有些
投手甚至不满教练8局换投,也不鼓励年轻球员进防护室,Budner因为脊椎伤势早早卸下
选手身分。
Budner表示,80年代以前不管是大、小联盟选手,绝大部分冬天都要找一份工作,因为打
棒球薪水太低了,也不鼓励选手做重量训练,他的认知中,Babe Ruth在休季也是肥胖样
子,应该没有很严谨休季体能计画。
但现在则不同,职棒选手体型、强壮程度与40年前相比差很多,因为球队现在都有配置体
能教练,也些球团甚至重训教练是独立出来,也更重视营养学。
两件事情在70年代后期影响巨大,自由球员制度(FA)与类固醇,Budner回忆。
Budner最有印象的美职第一份FA大型合约是Andy Messersmith,最真实答案Catfish
Hunter 在1975年与纽约洋基签下5年335万美元是第一个FA合约,Andy Messersmith则是
第2人。
70年代以前,选手是永久球团归属,直到73年选手罢工获得新版劳资协定,劳方获得薪资
仲裁权利,接续出现FA制度,球员终于有自由机会。
Budner说,1986年那个冬天,Jose Canseco突然变得很大只,大家开始发现类固醇效果,
有效果就会有人跟进,Mark McGwire、Sammy Sosa打破全垒打纪录,是因为吃了类固醇又
好表现,“不吃是不是我吃亏?大家才去思考是不是不公平。”
Budner认为不公平,很多伟大纪录在70年代以前达成,却被这些使用药物选手相对轻易打
破,例如Barry Bonds本身就是非常杰出选手,吃药后打了73轰,Budner觉得太夸张了。
自由球员制度出现,伴随着类固醇、重训刺激选手有追求更好表现动机,寻求更大份合约
,也有声音认为,大联盟默许类固醇横行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