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方祖涵
他们与被报导者的距离──还记得报导对象也是人吗?
“我们都知道陈伟殷这几年在球场的挣扎,而我对他表现跟受伤的批评从来没少过。
可是突然间,有件事情发生了。
是这样的,我是儿子球队的助理教练,他今年6岁。
我们平常都在家里附近的球场比赛,有一天,我到了球场才发现即将遇上的季后赛对手,
里面竟然有陈伟殷的儿子。
从那刻开始,我跟他就有了新的话题,我们聊了不少孩子们的比赛。他儿子是很棒的球员
,以后一定还会更棒。球赛最后结果是他们赢了,而在我所有看过的比赛里,陈选手儿子
的表现都是全队最好的。
在球场我看到陈选手全家,他的太太、儿子都在那边,然后心里那些人性的部分都通通跑
回来了,天啊,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说他坏话,结果现在我们孩子在一起打球。
说真的,我开始觉得有点糟,之前我对他从没好话,可是其实他是个很好相处的人,更是
个好爸爸。他最近状况不错,在牛棚几场投得很好,或许会愿意跟我聊聊……”
──克莱格.米许(Craig Mish)
因为陈伟殷跟马林鱼签下队史上罕见的高价合约,在随队记者群里,有几位对他始终都没
有说过好话,甚至从来没有做过交谈或访问。不知道是因为语言隔阂还是其他原因,有位
现在已经离开迈阿密的记者先前在球场遇到还会故意把眼神飘到其他地方,总而言之就是
颇具敌意的态度,实在有点难以理解。
说到负面报导,其中最极端的一位就是卫星广播频道主播克莱格.米许。他是总教练马丁
利的粉丝,跟球队高层交好,经常有独家报导,可以说是马林鱼球迷小道消息主要来源。
有时候在球队先发阵容公布前一两天,米许就先在推特上写出来了,甚至比球员自己还早
知道。这几年来他对陈伟殷的报导总是语带讥讽,今年更从春训就开始不断鼓吹球队赶快
将他释出,造成不小的实质影响。
直到两个周末前,他在球场遇到陈伟殷一家人,然后不但邀请陈选手到自己的Podcast做
专访,还在节目里发表以上那几段话,算是为之前3年多的负面态度做了个总结。
被报导者与记者的距离,正是如此微妙。
记得很久以前在新闻伦理的课堂上,“客观报导”被认为是媒体应该遵循的必要条件。好
的报导应该要陈述事实,从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将事件完整传递
给阅听人,再由他们本身的经验与逻辑去判断是非真伪。媒体的客观报导与主观评论之间
应有明显区隔,那才是负责任的作法。
听起来是很不错的理论,可是不管是电视还是报纸,现在没有太多人遵循那套了吧。媒体
工作者在报导里浓厚的主观意识成为吸引目光的主要工具,加上编辑部的耸动标题,最后
再由网络小编补上临门一脚,立刻把客观两个字踢到十万八千里外。这是媒体顺应市场现
实做出的改变,其实也没什么回头路,只是阅听人需要更注意自身资讯来源,免得受到太
多影响。
然而,不论主观还是客观,我相信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不该忘记被报导者是“人”这件
事。在《我们与恶的距离》剧集里,凶徒妹妹李大芝在受尽媒体折磨之后呐喊的“你们杀
的人没有比我哥少!”正是最好的提醒。从传媒到网民,每个人都着急扮演审判者的角色
,正义凛然评判别人,却忘了那些对象跟自己一样都是有情绪、有家庭的人。
跟马林鱼签约后的第一场球季赛,陈伟殷投球手臂就被打者强袭球击中受伤,球季结束前
明星队友意外丧生,连带造成球队转手进入转型期,球队不再需要高薪先发投手,这些都
不是选手本身能够控制的事情。球员面对表现的高低潮,在伤痛与压力间做调整,结果不
会总是尽如所愿,可是认识陈伟殷的人都知道,他从来没有因为任何原因,不做出百分之
百的努力。
正如你我为自己生活尽力,多数球员亦是同样兢兢业业面对职业生涯。成绩起伏有许多原
因,有些时候是心理因素待克服,有些时候是身体机制要调整,也有更多时候是受到无法
控制的外在变量,包括运气的影响。倘若不把他们当成人,要怎么酸都很容易。可是久而
久之,先失去人性的反而是媒体工作者。运动场只是社会缩影之一,相同情况早已出现在
日常生活每个角落。
说真的,听着克莱格.米许那短短几分钟的致意,觉得感叹也觉得难过。难过的是伤害已
经造成,而且,类似的伤害,似乎永远不会停止发生。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17/article/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