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科学分析无差别打击奥义

楼主: wilbura (wilbur)   2019-05-15 13:48:00
如果说追打坏球被三振或是形成软弱飞球,是全天下打者都不该犯的错,那有位球员真的
错的离谱,他的好球带就跟海一样宽,看他打球时常会在心里讦谯“这种球你也打?”但
是他总是不会让我们失望,就连挖地瓜的坏球都能打成安打,他叫做 Vladimir Guerrero

https://i.imgur.com/J0G3mpJ.jpg
如果是近期才开始关注 MLB 的朋友,你可能会说:喔喔喔就是那个 Vladimir Guerrero
Jr. 嘛,蓝鸟队的大物新秀,嗯算是讲对一半,因为我们刚刚提到的这位史上最会打坏球
的男人,正是这位孩子的爹。
https://youtu.be/RUErJ5zcwYo
只看以上的片段你可能会觉得这是赛到的吧!但当一位球员16年来始终如一维持相同的打
击策略并缴出高效的成绩时,你就不会觉得这是巧合了。
熟悉 Guerrero 的朋友应该知道,他在挥棒的动作上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但为何能够确
实击中各种刁钻的球路?对此科学家可是做足了功课:近年来他们开始用生物力学的角度
来分析球员们的打击姿势,对于不同进垒点的球应该如何攻略,终于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https://i.imgur.com/9iUUeHb.jpg
生物力学实验室利用反光球与动作分析系统的场景
研究的部分我们就长话短说,经过精密的实验后,发现打者为了要达到最快的击球初速,
在攻击内角球的击球瞬间,相对于打外角球来说,会让上半身较早产生旋转、使身体更加
面向三垒方向,这个现象可能是打者为了在身体前方制造出更多空间,避免产生内角球总
是要缩着手臂打的情况。但有学者指出部分球员 (特别是年轻球员),因为太过担心挥空
,使用过多上肢的力量去保护内角的好球带,却牺牲了下半身旋转所产生的力量。
相对于打低球来说,挥击进垒点较高的球时,上半身旋转的速度也会比低球来的快、棒子
拿得更高,和上面提到攻击内外角的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在攻击内角高球及外角低球上,为了能得到更好的击球品质,优秀打者在攻击内角高
球时,上半身的旋转会比较明显;而打外角低球时,则是下半身先旋转之后再把棒子带出
来。这样的力学机制其实你可能早就听别人说过了,因为“内角高球适合拉打,外角低球
适合推打”这种通俗的说法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说了这么多,怎样的姿势才能成为下一个 Mike Trout 呢?
虽然没有一套标准的打击动作适用在每个人身上,但是挥棒的准则是相同的,只要掌握将
身体重心保持在身体后方,再根据挥棒习惯、击球喜好、身高等等,在动作上进行个别微
调,就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但是千万别忘了挥棒并不是单靠强壮的手臂,上下半身的旋转应用也占了很大的关键喔!
听完之后赶快去大鲁阁实验看看有没有效吧!
影片连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0Yqxxu0yDk
==============================================================================
图片来源:google.com
参考资料:
1. http://www.qcbaseball.com/drills/
2. Fortenbaugh, David, "The Biomechanics of the Baseball Swing" (2011). Open
Access Dissertations. Paper 540.
==============================================================================
我是达斯,一位热爱棒球的运动物理治疗师,谈论各种运动伤害与提升运动表现的方式。
作者: protect6090 (山茶花)   2019-05-15 13:49:00
推!
作者: sustainer123 (caster)   2019-05-15 13:51:00
优文推
作者: md01yo30 (毛玉比ゆっくり可爱啦)   2019-05-15 13:51:00
大鲁阁业配(误
作者: citpo (GOOD JOB)   2019-05-15 13:53:00
关键字 : 大鲁阁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风炭)   2019-05-15 14:03:00
连结错了
作者: Ansdy (帝黄离)   2019-05-15 14:0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