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仕杰/体育局升格,棒球如何升格?——谈台北市成棒队宿舍事件
特约作者01 Oct, 2018
(※ 文:刘仕杰。前外交官、社会民主党台北市议员士林北投区参选人)
日前一名台北市成棒队球员匿名向我陈情,希望我可协助发声,争取改善宿舍环境。在我
以官方脸书发布消息后,获得媒体的回响,但同时,球队居然开始对内清查球员,要找出
是谁向外部透露讯息,而主管机关台北市体育局,也对此表达极度不满,但不满的是“球
员私自对外界发表意见”;不仅令人遗憾,也让关注选手权益与运动环境的台北市民失望
。
匿名陈情者向我提供的照片当中,房间墙壁龟裂严重,配上简陋的单人床,出入口楼梯与
学生共用,很难想像这是台北市政府所属成棒队球员的宿舍;更何况球队中,不乏国手等
级的好手。
今年在印尼雅加达的亚运,中华成棒队表现精彩,其中对印尼队先发主投的投手林宇祥正
是来自这支全名为 “台北兴富发棒球队”的队伍。“亚运国手睡在这样的宿舍?”看到
国手等级的球员面对这样的待遇,由于宿舍位在我的选区社子岛,因此我当下便前往宿舍
查看求证。
当我向宿舍所在福安国中唐廷俊校长恳切说明来意后,由唐校长陪同参访球队宿舍外观,
球队的宿舍是由社子的福安国中闲置四楼教室改建而成,唐校长说明房间墙壁龟裂可能是
因为地震及氯离子缘故。根据唐校长说法,台北市成棒队每天练完球就会回来宿舍。
体育局升格后球员环境未升格
台北市成棒队成立于2009年,在2016年时柯文哲市长风光地介绍兴富发建设将以“一年三
百万,三年一共约九百万”的形式“冠名赞助”台北市成棒队。养一支球队何其容易?全
队包含教练及行政管理人员等,光人事费就远高于三百万,主要的经费当然还是来自台北
市体育局。
根据台北市体育局网站介绍,台北市成棒队目前有三十名球员,另有教练及行政人员七名
,一共三十七位。教练名单包含总教练亚洲巨砲吕明赐、打击教练“亚洲最佳游击手”吴
复连、前味全龙队一垒手李安熙、职棒球员黄钦智等。根据了解,这些球员教练在台北市
政府里依法规比照约雇人员任用,由市政府安排宿舍。
“棒球是台湾的国球”,政府是这样说、民间这么期待,但是从台北市政府对待城市队棒
球员的态度里,即便体育局在组织定位上是升格了,但恐怕“升格”的仅是官僚文化,在
专业知识与对运动的起码尊重并未有太大的改变。
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公开质疑台北市成棒队球员宿舍条件不佳,台北市政府体育局极度不
满事件被公开,不仅拒绝我参访宿舍内部的请求,而且球队内部正想办法找出吹哨者,一
场茶壶里的风暴,正在台北市成棒队里面发生。
仅是数日前的事而已,柯文哲市长才刚在天母棒球场出席“2018年第8届兴富发杯海峡两
岸城市棒球交流赛”开幕典礼,台北市兴富发棒球队也以地主的身份拿下冠军。我相信所
有的市民与棒球迷都乐见并期待,首都台北所属的球员能有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起码
是一个合理、体面的选手住宿条件。
因世大运升格的体育局应该有足够预算,给予这群为首都争光的球员合理的待遇。然而,
从体育局对此吹哨事件的“震怒”,也许世大运归世大运,运动员归运动员,风光的世大
运落幕后,给予运动员基本的尊重依旧显得漫漫长路。球员宿舍是给运动员技术磨练与体
能操练后一个舒适放松与安心的住所,然而,即便是这点需求,为何首都台北市也做不到
?
很难想像这里是台北市政府所属成棒队球员的宿舍。 图/作者提供
选手面对的劳动体制与运动圈的文化困境
以下,我将以两个层次来分析球员的劳动者困境:
1. 非典型劳动者的劳动权益
台北市成棒队隶属于台北市政府体育局,球队所需经费多数来自于市府(除了兴富发建设
的一年三百万冠名赞助),这些球员在劳动关系上属于台北市政府的约聘雇人员,也就是
所谓的非典型劳动者。
所谓公部门的约聘雇人员,其实正是劳动法规的弃民,既不适用《劳基法》也不受《公务
人员退休法》保障,唯一能够适用的《公务人员保障法》亦规定模糊、法制化程度低。劳
动者只要处在劳雇关系的事实底下,就应享有《劳基法》以及《工会法》的保障,因为《
劳基法》是保障劳工最低劳动标准的楼地板,《工会法》则是对劳工团结权的具体保障。
然而在约雇关系的条件下,球员随时可以被解约走路,或者面对“不续约”的压力,因此
球队即便提供的宿舍环境不尽理想,在这样的劳动条件下,为了避免被球队任意解聘,多
只能忍气吞声。换言之,球员在劳资权力不对等下,在劳动市场上是毫无任何议价能力的
。
2. 台湾棒球员长期被迫适应的文化背景
这两天我亲自联系台北市成棒队管理阶层及体育局,希望能有机会再走一趟球员宿舍,看
看内部的房间状况。不意外得到的回应均是:
(台北市成棒队)宿舍跟其他球队相比已经很好了,大部分球员都很满意,有问题的球员
应该优先从内部反映。
这样的“官方回应”,不妨回想一下,是否跟劳工争取劳动权益时资方的说法似曾相识?
然而之所以向外投诉,不正是从内部无法得到救济,或是碍于学长学弟制的压力不敢反映
,才会不得不出此对策吗?试想,在台湾棒球独特的“神拜/贤拜”文化下,可能会有以
下的状况:
教练:啊你不喜欢就去其他球队啊!但其他球队也不会要你。
学长:你不要害大家比成绩受影响!
若在这样的球队文化中,面对运动环境的不尽理想,有哪个运动员敢发声?而若发声,又
是否会有排山倒海的内部压力迎面而来?
事实上,运动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许多运动员除非成绩够好、够知名,否则遇到问
题总是先选择隐忍以保护自己的运动生涯,在这种封闭环境的结构性因素底下,如高雄左
营国训中心环境不佳的问题才会被长期隐忍,直到大赛后才有运动员出面批评才获得改善
机会。
在人们眼里,球员为国争光是件光荣的事,而杰出的运动员甚至还有高额商业代言机会,
大赚外快。但是,在现行的体制中,依然有许多运动员的劳动权益不彰,以约雇临时人员
的方式谋生,但他们却得背负上“国球”的压力,以为这样的环境真能淬炼出卓越的运动
员。纵然有选手为其劳动权益与健全台湾运动环境发声,但却遭受下至球队、上至主管机
关的施压,这样对待运动员的方式,相信不是市民所期待、甚至认同的。
宿舍房间墙壁龟裂严重,单人床也相当简陋。 图/作者提供
改革体育环境,还需要国人的关注
在过去外交公职中,我曾派驻美国洛杉矶,每年都会接待远道而来的中华少棒队,然而,
从台湾飞往洛杉矶需耗费十二个钟头,且有时差问题待调整,但我们却连提前两天抵达当
地的预算也没有;若从小的运动环境便是要他们逆来顺受了,长大后面对种种无助技术提
升的环境,也只能吃苦当吃补,持续沉默下去。
然而,有越来越多运动员不愿在沉默下去,选择(积极)向外发声寻求改革的契机。质言
之,球员寻求外界协助发声,正是长久以来只重得奖、只看成绩、忽视养成环境的问题。
球员如果只是体制下约雇关系,等同政府机关临时人员,没有工会,更无法在体制内为自
己发声、有问题也无法反映。在此,吁请台北市政府正视问题,以改善结构性的沉疴为优
先,而非压抑球员的自主意见。
“把所有小问题解决就没有大问题”,柯市长这句话几乎耳熟能详,但在台北市成棒队的
议题上,市府面对问题的态度,似与此背道而驰,竟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来面对。球
员一辈子在运动场上争取荣誉,付出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与血汗,我认为首都台北不应该
吝于付出他们应得的尊重。我以一位棒球人的身分,诚挚邀请柯市长到福安国中走一趟,
亲自了解台北市成棒队的宿舍条件。
拿手术刀的人,跟拿球棒的人,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同样扎实,也该赢得同等的掌声。
2016,柯文哲(左)曾出席北市成棒队成军满七周年记者会,右为兴富发集团总裁郑钦天
。 图/联合报资料照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124/3396967
新闻来源:UDN联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