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台湾在许多场合,都还是会看到年功制的想法在里面
1.有年资的才能表现
2.有年资说的做的比较被信任
反之,新人就是即使能力很好也只能板凳坐到饱,当然有背景的例外
但这其实也反应管理者没有能力找出ok的人来使用
不过其实也不用特别怪许教练,可能业余心态就是这样,毕竟打好打坏还是可以继续打,而且不像职业的教练和球员都是来来去去,有战绩压力
业余的教练还要和球员相处很常一段时间,所以自然派系以及人和就需要注意了
让自己的球员有表现可能比国家队是否能赢球对个人利益影响更大
而且教练的观察功力或者主见可能也是职业和业余的差异,毕竟职业真的要求胜,就算爱将也是会有范围
只是年功制的思维如果不改,的确也是阻碍进步
但个人还是觉得一般赛事,例如亚运,让业余去打打就好
输赢都不是很亏
但如果决定是业余,自然能力、管理的方式就不能用职业来要求,毕竟竞争的环境有所落差
不知大家想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