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简述目前韩国的兵役政策下,职棒选手的发展对应。
每个将满19岁的成年韩国男性都会收到体检单,进行身体级别检测,
原则上分为7个级别判定,
1~3级为正常现役常规役别,
(3级另设有义务警察 义务海巡 义务消防,属出退勤制,但平日需常态穿制服出退勤。)
4级为补充兵役别,
5级为战时勤务兵,
6级为免役役别,
7级则需要重新复检级别。
多数正常男性没有慢性疾病或是身心残缺,会被判定在1~3级的体位。
视觉或是聋哑残障状态较轻微者会被判定在第4级,重度者则会在5~6级。
国籍归化者或双重国籍侨胞则为5~6级。
中低收入户或是家中有高龄亲人需要协助照顾,则可申请为4级补充兵。
补充兵的历史非常悠久,
1995年以前,有所谓类似国民兵体系的役种,
平日穿着军服在部队受训,但有打卡制可下班回家睡觉照顾家人,
所以韩国职业运动早期会有球员周末赛事或是晚间赛事六局过后会在主场赛事登场比赛。
而且这在九零年代的韩职几乎变成许多高中毕业选手的大宗,
因为役期仅仅只有一年六个月,周末又能在一军主场赛事练身手。
不过金泳三文人总统上任后,检讨兵役政策,
认定这种下班打卡后还能去打球赚钱违反了军人管理要点,
所以大刀一下,1996年就把这条后路给阻断。
往后,补充兵慢慢改为公役服务要员->社会服务要员(两者限制的单位更紧缩)的方向去走
艺术体育类的优秀人才,仍可以以这个役别申请服役,但理解可能又需要再重新梳理。
先说明关于常态化的‘国军体育部队’,属于现役常规役别,隶属于国防部陆军管辖
符合优秀体育选手的背景资格,经过报名参加考试,可考选进入服役。
服役期限比照韩国陆军役种,此制度从1983年启用至今。
服役之运动员每日六点起床号,九点晚安曲,平均两周放一次假,受到严格出入境管制。
而目前台湾体育新闻常出现的‘警察厅队’,
则是2004年"兵役体位造假事件"之后的补救措施,
由韩国职棒联盟负责出资90%费用维持营运费,
早期是未满30岁,只要有韩职球团提供推荐表就能报考,
不过后来修法之后,比照尚武凤凰,需未满28足岁才有资格报考。
役别属于第三级别的义务警察,由兵役厅列管,但主管单位则隶属于服务单位,
也就是说,这支棒球队为首尔地方警察厅为主管单位(虽然宿舍跟场地都在京畿道)
管理模式则为每日七点起床,晚上十点熄灯号,每周有固定一天假,
出国相对不受到境管限制。
刚好我前几年曾协助这球队担任翻译过,所以略微了解这队的运作。
但随着近年韩国兵役法规修订,列为4级的补充兵跟3级的义务警消海巡将在2022年废除。
所以警察厅棒球队的未来很有可能会被消灭。
而假若没有考上警察厅或尚武队,
则仍能以家中特殊状况为由,申请4级的补充兵资格
(不过仍有许多限制,不是人人都能,所以不少人仍只能乖乖去服役,好一点当义警消)
近期补充兵资格的球员,通常就是受为期三周多的军事训练,
然后就会分配到户籍地附近的公家单位(例如区厅 税务厅 医院 学校...等)
上下班打卡制,下班可以回家跟家人吃饭睡觉。
很多球员会利用非勤务时间跑去母队二军练球维持球感。
但有一个限制就是不能参与母队的商业性行为。
之前就有好几例被开罚的案例,球员利用非勤务时间跑去带职业球团办的夏令营。
服役期间,母球团需要支付原球员25%年薪(最高1200万韩元)为营养金,
才能以"军保留"身份放在球团list里面。
大家比较常提到的"拿奖牌免服兵役"
正确来说,应该是艺术及体育人才优惠办法:
体育选手获得奥运金银铜牌或亚运金牌者(其他赛事目前都未被列入)
或是艺术人才在所属领域列入的国际级顶级赛事(详情请参阅韩国兵役法)
可以改判为5级体位之"战时勤务兵",仅需受三周的军事训练,
但需要列管2年10个月,这段期间可以维持原本领域之工作不需间断,
(但曾有球员后来因提前被解约,差点没球打,
所幸最后有找到落脚单位不用被军队找去)
且这段期间仍需要配合国家政策,提供544小时的社会服务时间,
提供教育等社会回馈服务。
所以并非真正彻底"免役"
但对于职业运动球员而言,部队生活虽辛苦,
但最关键的还是影响到职业年资跟薪资才是最大心理冲突。
若能像早期的补充兵那样,能回家睡觉又能加减上场打球,薪水也能赚到,
一切的问题都不会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