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旅程 张富原的野球人生
https://castnet.nctu.edu.tw/castnet/article/12875 郑颀 喀报
清晨六点钟的健身房里阒寂无声,初露的晨曦撒在地毯上铺成了一条长长的金色大道。而
光辉彼端的角落站着一个庞大的身影,身上的衣物早已因多次高强度的重量训练而濡湿,
他是棒球选手张富原,尽管没有接受过任何三级棒球的正规训练,他仍紧握着手中那颗红
线球,追逐一个从来没有人看好的职业棒球梦。
https://i.imgur.com/ddmPDw4.jpg
维持课业 继续打棒球的本钱
成长于四季如春的屏东,张富原谈起和棒球的邂逅,发生在小学四年级的那一年。“其实
我原本是踢足球的,但因为那时爸爸要到台东教书,所以全家搬到台东去,发现那边的小
朋友都在打棒球,所以莫名地就跟着打了。”从原本对棒球一无所悉,到后来打出兴趣,
甚至萌生了长大以后要打职棒的梦想,短短一年追逐红线球的光阴,却决定了他接下来十
余载的人生志向。即便五年级之后又转学回了屏东,但心中的那株棒球幼苗已然茁壮,他
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棒球了。
当问到家人对他打棒球的看法时,张富原苦笑着说:“我的家族可以说是‘书香世家’,
亲戚们个个都是名校出身的,在家里能够耳濡目染的大概只有书本吧。”父母亲对孩子们
的要求就是专心的把书念好,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事实上家里是十分反对他打球的
,也因此从小到大都没能参加学校正式编制的棒球队,有也只是玩票性质的社团球队而已
。
为了让父母亲没有阻止的理由,“我也把我该做事的做好,就是把书读好。”维持自己的
学业表现就是张富原让自己可以继续打球的最佳筹码,由于家人不希望他参加棒球队,所
以他只能在放学后的时间自行去请求其他棒球名校的棒球队能让他参与练习,“别的小朋
友下课后出去玩的时间,就是我可以练球的时候,可以说我度过的三级棒球时期是陪练出
来的。”
不同于许多科班的球员,没有教练督促、没有家长要求,张富原凭著一股热情将自己要求
到能和甲组球员并驾齐驱的程度,也因为能练球的时间相较体育班的球员少很多,所以只
能要求自己比他们加倍努力地练习以填补这段差距,他说:“与其抱怨著家里的人会反对
,不如想办法自己走出一条能够延续棒球梦想的路。”
贵人相助 开启甲组球员篇章
即使高中读的是传统的棒球名校屏东高中,但张富原依旧没有参加学校正式的棒球队,高
中三年都在学校的棒球社团中度过。直到大学时期,张富原认识了他在棒球路上重要的几
个贵人,才让他在几年之后终于来到了成为职业球员的大门口。
就读中原大学的期间,张富原总会跑到学校附近的青棒强权平镇高中,与高中球员们一同
练习,他也因此认识了前兄弟象队的投手,在平镇高中协助教球的廖于诚,并接受其指导
。经过四年来教练的指导及密集自主训练之后,他的球技突飞猛进,在大学毕业时已经成
为一名有能力和其他科班球员一较高下的选手了。
毕业时他遇上了棒球路上另一位贵人,当时在甲组成棒社会人球队“桃园航空城”担任教
练的许皓铭。他看见了张富原的实力和面对棒球的态度,推荐他以练习生的身分加入航空
城队和他们一起随队练球。在航空城队的期间,张富原也认识了在技术上给予他许多建议
的教练郑汉礼,“在接受郑教练的指导后,我的成绩一直在往上爬。”
最后张富原也没有辜负教练的用心指导,以自身拥有的天分再加上比别人加倍努力的练习
,最终被登录在球队的正式名单上,也是人生中第一次和甲组的选手站在同一个起跑点“
我不敢说我很强,但凭的就是那一份坚持吧。”张富原眼神坚定的说。
问及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比赛,张富原毫无迟疑的说“我在甲组的第一场比赛啊,投了七颗
球就三上三下解决那个半局了。”回答中充满了自信。难道生平第一次站上甲组投手丘不
会紧张吗?其实张富原当时完全不感到紧张,反而只有满满的感动,“一般人是无法想像
一个从未接受过任何三级棒球洗礼的球员站上这个舞台的那天时,心里的那种悸动的。”
他说。虽然自己的努力搏来了这一切,但提到在甲组的初登板,张富原的心中还是满满的
感恩“最重要还是谢谢教练,没有他们给我机会,我也无法站在这里。”
https://i.imgur.com/vcemUxH.jpg
指导社区棒球 期盼改革体制
除了棒球选手外,张富原还有另一个身分,中原社区棒球发展联盟的教练。他指导著和自
己一样喜欢棒球但没有加入校队的学生,“主要是给和我怀抱一样梦想的小朋友一个平台
吧。”他认为,“棒球该是一种选择,而不是抉择。”透过这个社区棒球队,张富原试着
实践自己的理想。
社区棒球队的理念是不强迫小朋友必须在那样的年纪就做出会影响一辈子的决定,参加社
区棒球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部份,但不必是全部。张富原提到台湾有太多棒球员从小把所
有时间花在练球,长大后一旦没能继续打球了就什么都不会,“他们之后大多都只能从事
志愿役或板模工等等的工作,而我们应该做的是给他们的人生更多种选择,首先就是要改
掉台湾的菁英训练体制。”
“台湾的体育班菁英制度事实上也限制了整体棒运的发展,扼杀了一些发自内心喜欢棒球
的孩子们尝试棒球的机会。”在张富原去美国和日本参加比赛时,他发现当地对于社区棒
球的重视就是他们成为棒球强国的基础,“把金字塔底部拉长、拉宽,顶部的人才会变多
,让很多孩子有接触棒球的机会,就会有更多有天分的人才出现。”言谈中听出他对扭转
台湾整体棒球环境满满的想法和期望。
即将在这个月参加职棒选秀测试的张富原,这段时间以来一直过著早上六点开始一整天练
球行程的生活,除了希望能一圆自己从小的职棒梦,更期盼自己成为职棒球员后将能激励
更多和自己一样的小朋友,不要因为没有机会参加校队而放弃棒球。只要有决心,谁说资
优生不能打职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