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来源:
联合体育
2. 新闻标题:
大联盟三振率再创历史新高 恐造成负面影响
3. 新闻内容:
2018-04-27 07:00李秉升
本周稍早,美国的资深大联盟专家席恩(Joe Sheehan)在推特上发文,写出一项惊人的
事实:“大联盟史上还从来没有任何单一月份,联盟的总三振数比安打数还多。不过2018
赛季开打至今(当时为四月24日),全联盟的总三振数为5562、安打数为5174(两者差距
为388)。”由此不难想像,大联盟近年的三振浪潮持续发酵,来到今年开季,更提升到
了用“夸张”都难以形容的地步。
截至四月26日,联盟的三振总数6225,依然比总安打数5823还要多,差距为402,照如此
走势,今年四月份大联盟势必会创下史上头一遭“三振多于安打”的纪录。
其实对于长年观察美国职棒数据趋势的专家来说,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令人意外。大联
盟自2005年起,年度三振率就逐年攀升,从16.4%一直增加到本季的22.9%,因此“三振
持续走扬”早就是可以预期的走向。但今年开季的情况尤其引人注目,22.9%的三振率比
去年的21.6%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为大联盟过去28年来最大的跨季涨幅。
本季所有累积至少50个打席的打者中,就有多达七名球员三振率超过40%,包括马里斯尼
克(Jake Marisnick,52.6%)、罗宾森(Drew Robinson,49.3%)、阿法洛(Jorge
Alfaro,46.2%)、哈普(Ian Happ,43.9%)、希斯柯(Chance Sisco,42.3%)、塞
佩达斯(Yoenis Cespedes,42.3%)和沙诺(Miguel Sano,40.0%)等球员。这些数字
代表上述球员几乎每上场打击两次,就有一次会遭到三振。上个赛季同一时间、同样的条
件,只有巴克斯顿(Byron Buxton,40%)和摩斯(Brandon Moss,40%)刚刚好越过40
%的门槛。
除此之外,今年大联盟打者群的平均打击率更只有.242,这是MLB自1968年“投手主宰年
”(隔年联盟因此降低投手丘高度,减少投手的优势)以来,最低的三/四月份打击率数
字。
三振俨然不再是令打者那么唾弃的结果,因为全力挥棒的策略,能让打者用三振换全垒打
,只要一场比赛能挥出一轰或长打,那就算其他打席都被三振,也值得了;而当今世代的
投手也从小被教育“三振才是王道”,不再以“让打者打不好”为满足,搭配愈来愈精良
的训练和愈来愈快的球速,自然使三振对手的频率节节往上爬。
从娱乐品质的角度来看,三振愈来愈多对棒球而言不是好事,即便投手用快速火球和犀利
变化球三振打者,在电视画面上仍具吸引力,但三振急遽增加、打者打击率下降,亦表示
打者把球打进场内的球锐减。一旦需要大量移动的场上动作和事件减少,球赛逐渐单一化
,就会削弱棒球对一般大众的魅力和可看性。
大联盟主席曼弗瑞(Rob Manfred)自2015年上任后,便力推减少比赛平均时间的政策,
比如施行“简化故意四坏球保送执行”、“限缩投手丘会议次数”、倡议“投球时钟”等
,因为联盟认为棒球若要吸引多媒体时代的观众、抓住现代人愈来愈短的注意力停留时间
,缩短比赛长度是关键。确实,比赛长度是个重要的切入点,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然
而,大联盟却忽略了一个更值得考虑的面向:比赛的节奏、多元性和内容精采程度。
不知各位是否有类似的经验,当收看一场高潮迭起、变化多端且非常戏剧性的棒球赛时,
往往会因全神贯注而忘记时间的流逝,纵使最终花了很多时间看完球赛,也不觉得赛事冗
长呢?反之,当看完一场节奏明快、花不到两个半小时就打完的比赛,却因球赛单调、缺
少变化,完全没有任何记忆点,而让比赛画面很容易就消失在脑海里呢?笔者相信多数体
育迷都能体会这样的感受,所以与其花心思着墨如何减短球赛,不如思考怎么增加其中的
变化和吸引力。
从上述的论理脉络看下来,大联盟现在跟其他职业运动竞争球迷的最大挑战,其实是目前
正在我们眼前大爆发的三振瘟疫。更令人担忧的是,三振问题还不是棒球比赛走向无趣的
唯一威胁。近五年伴随着三振剧增而来、同样可能使比赛变枯燥的趋势还有:投手好球率
下滑、保送率明显增加。
投手好球率下滑,跟近年打者型态的改变脱不了干系。前面笔者已有提及,由于近年打者
意识到长打和全垒打的价值,可以抵过好几支一垒安打、抵消数次三振,而且滚地球容易
被守备布阵拦截,因此愈来愈追求提高击球仰角、全力挥棒的频率,增加飞球数量、避免
打出滚地球,试图制造长打,创造最佳进攻效率(这样的发展,道理其实跟美国职篮的三
分球浪潮类似)。
数据即是铁证,今年联盟滚地球率43.5%,为2010年后的新低,飞球比率35.7%比2015年
增加1.9个百分点,而平均击球仰角11.6度,则创下进阶追踪系统Statcast装设以来(
2015年起)的最高纪录(前三季的数字回头算分别为11.1度、10.8度、10.1度)。
投手当然也注意到打者集体的行为转变,而他们的相应策略,就是刻意减少把球投进好球
带的比例,降低失投球掉进好球带中间的机会,防止被打者全力挥棒造成重伤害,同时提
高让打者挥空棒的比率,拉抬三振频率。只是这在逻辑上看似没有死角的应对方式,却因
为大多数投手变化球控球并非完全精准,且耐心选球的打者愈来愈多,而造成了不可避免
的反效果:保送频率上升。
今年整体,大联盟投手把球投进好球带的比率为43.4%,这是从美国职棒开始记录投球进
垒点(2002年)后的新低,比去年还少了1.6个百分点。连带地,本季联盟保送率显著提
高,来到9.2%,达到自2000年禁药时代鼎盛期后的最高点。
保送愈来愈多,加上三振频率创新高、打击率缔新低,这些今年大联盟开季首月的现象,
无论是对棒球未来技术层面的发展(棒球演变为全垒打、三振、保送主宰的比赛),还是
赛事吸引人的程度(比赛多元性下降、节奏变慢),都透露出不少警讯。
虽然本季首月的北美极度寒冷天气,或多或少扭曲了一点投打数据(投高打低的情况),
而一个月的资料样本,在某些人眼中亦不具足够的说服力和效力,但根据过去这五年的大
方向走势,还有今年三振、保送、好球率、滚地球率、飞球率等数据连动的情况,实在很
难不让人推测,这些数字接下来很可能会持续迈向有害棒球运动的极端值。
至于要怎么想办法解决?大联盟可以采取哪些作法、做出哪些改变因应?则又是要起另外
好几篇文章才能讨论完的事情了。
4. 新闻连结:
https://udn.com/news/story/6999/3109530
5. 备注:
2018年开季至今,全大联盟三振数(5562)大于安打数(5174),差距为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