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从抛打中领悟的训练方法,廖敏雄阐述自身击球哲学
By 曾博群 - 2018-01-10
http://bit.ly/2F1kT6Q
大家都希望考试能考一百分,但是要怎么考就是一个问题,就像廖敏雄年轻时期很会打
全垒打,但是要怎么变成很会开轰的打者,击球点怎么抓、挥棒角度怎么调整,
都是一个大哉问,廖敏雄用自己过往的经验跟所学,来教导出更多新世代长打者。
木棒好铝棒好?
对于王柏融、苏智杰、朱育贤、詹子贤,以及郑铠文等一批新生代本土强打代表,
这一批好手都是在青棒时期以木棒开始养成的打者,因此近年来只要有“高中生究竟
该打木棒或铝棒?”的思辨议题,王柏融这一批年轻强打,往往是最常被举例的对象。
廖敏雄表示,对于青棒打者该打木棒或铝棒的问题,他认为最大影响对象不在打者,
而是投手。他说:“基本上只要一个投手球速超过140公里,有一颗大约120公里
上下的变化球,他在台湾青棒已经可以生存得很好,但是从140公里左右要提升到150公里
,这中间要跨越的不只是身体素质以及技术。”
人体是需要刺激的,廖敏雄认为环境因素是左右选手成长与否的最直接条件,
当投手能够以轻松简单的条件在环境中取得生存,那么失去成长进步的诱因。
“青棒时期投手拥有这种条件,就能够成为队上主力投手。那遇到拿木棒的对手,
他有很大机会在保持正常状态下就能够有很好的投球成绩;如果是拿铝棒的打者,
在铝棒更轻、更具有弹性,不需要太多击球技巧下,对投手造成的威胁也就更大,
他可能就必须从控球或是球速上去突破自己本身限制。”
廖敏雄举出自己的例子来论述,“我以前最常遇到郭李建夫,从每一个阶段少棒
、青少棒、青棒一路到成棒都还是遇到他。当时是国内顶尖投手,所以要打冠军
一定就会遇到他,那要拿冠军就势必要突破其球路,你就需要比对手拥有更多优势。”
http://bit.ly/2EZAggg
投打两端的棒球智慧
同样的状况反过来对投手来说也一样,要封锁对方打线可能球速要在145公里以上、
球进垒位置跟角度要好,这样才能够有很好的表现,但这个状况在现在青棒就
比较难看到。
廖敏雄进一步解释,青棒球员在控球或守备技术不纯熟状况下,教练为了成绩很可能要求
球员等保送或是把球打进场内造成失误就好。像打者所谓选球,其实是在保持挥棒攻击
欲望下,来做球路设定,自然就会选掉一些好球带边缘的球,但是教练在养成上往往选择
了对选手发展最不好的作法。
在教导打击技术上跟观念上,廖敏雄希望一切能够透过练习去帮助选手做强化,
用练习去潜移默化让东西能够真正进到球员的大脑跟身体,进而自然地做出反应。
“我认为要打长打,球棒直线加速的挥棒轨迹要长,所以我利用抛打练习中改变抛球位置
来矫正球员的挥棒,抛球路径不要从打者正面抛向靠近打者身体。球应该从
身体后方抛出来,落在身体前面的击球点位置,打者挥棒就必须在启动时自动缩短、为了
尽快击中球就会挥出一个在身体前方、直线加速路径又够长的轨迹。”
“我觉得最理想的挥棒轨迹跟路径就像操场跑道一样,弯道路经短、直线跑道长。
进一步解释的话就是准备到出棒的动作轨迹短,但要击中球的直线加速路径长,打者挥击
出来的轨迹也会符合由内向外挥的状态、而不是从外拉向内。”
廖敏雄说,很多时候球员长时间处于练习状态下,不太会去思考。导致即使观念错误,
也会因为练习量大而做出一个不那么坏的结果;再加上等到球员已经养成习惯,
要去修改成正确的就非常难,身体已经成自然反应。
这个打击练习方法跟观念,是从自己过往击出全垒打的挥棒轨迹所领悟出来的,
廖敏雄认为球员时期能够轻松开轰,主要在于球棒直线加速轨迹长所致,球棒路径
不会太快往三垒去,而是希望能正向中外野的方向去做最大化延伸,这就是一直以来他
传授给球员们的打击训练方式。
http://bit.ly/2Dpi0fT
http://bit.ly/2mZvh8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