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B 美联 比数 国联 美联胜率
MLB跨联盟比赛 (1997-2017) : AL 2890-2574 NL (.529)
-联盟胜出季次 : AL 17-4 NL (.810)
世界大赛夺冠数(1903-1973) : AL 41-28 NL (.594) 无DH时期
世界大赛夺冠数(1973-1975) : AL 2-1 NL (.666) 1973年美联导入DH制
世界大赛夺冠数(1976-1996) : AL 11-9 NL (.550) 1976年世界大赛导入DH制
世界大赛夺冠数(1997-2017) : AL 11-10 NL (.524) 1997年跨联盟比赛开始
世界大赛夺冠数(总计) : AL 65-48 NL (.575)
NPB 洋联 比数 央联 洋联胜率
NPB交流战 (2005-2017) : PL 981-872 CL (.529)
-联盟胜出季次 : PL 12-1 CL (.923)
日本大赛夺冠数(1950-1974) : PL 8-17 CL (.320) 无DH时期
日本大赛夺冠数(1975-1984) : PL 5-5 CL (.500) 1975年洋联导入DH制
日本大赛夺冠数(1985-2004) : PL 10-10 CL (.500) 1985年日本大赛导入DH制
日本大赛夺冠数(2005-2017) : PL 10-3 CL (.769) 2005年交流战开始
日本大赛夺冠数(总计) : PL 33-35 CL (.485)
之前日本职棒的中央联盟有意见说:
没有DH是央联竞争力逊于洋联的原因
不过从MLB跟NPB的两联盟对战来看,
固然例行赛中的跨联盟比赛,
有DH制的美联与洋联都有相当接近的胜率
也确实在例行赛对国联与美联占了上风,
不过在季后赛当中,很明显有DH也未能占到多少便宜
MLB有趣的是美联导入DH制,和跨联盟比赛开始之后
美联与国联的夺冠比例相差越来越接近,无DH的国联世界大赛胜率反而上升
反观NPB导入DH制的前30年(1975-2004),两联盟夺冠数15:15战成平手
不过导入交流战后,日本大赛的胜率开始一面倒,洋联开始压倒央联
所以与其怪罪DH制,不如怪罪交流战吧?
我的解释是,NPB有交流战之后,让洋联球队有机会适应无DH的赛制,
而且央联总是要求投手打击只以推进或短打成功为满足,浪费了投手打击的潜力
加上王牌投到底的传统,投手打击该代打却不代打,更加损害央联比赛的强度
所以在DH制度跟投手打击并存的交流战与日本大赛,洋联竞争力会相对增强
MLB则是反过来,由于国联期待投手偶尔神来一棒,所以纵然投手打击贡献不高
但相对于美联投手来说,却更有发挥潜力的空间,
而MLB越来越精细的投手分工,也使得国联代打投手棒次的决定更果决
所以在世界大赛需要频繁更换投手与打者的场合,能表现的更有效率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无聊的推想,还没有更精细的数据证实
有人可以提供其他有趣的解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