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骏杰/台湾大学创新设计学院研究助理
一座巨蛋救国球,还是让更多人参与棒球救国球?大巨蛋争吵至今已然失去焦点,从弊案
疑云、公安问题、场地规格,种种支派路线已然让我们忘却大巨蛋初衷应该是要服务广大
热爱棒球的球迷,以及期盼棒球变得更好的平民大众。
有人会问:“发展一座好的球场不好吗?”
我想问:“你想不想有机会下去这么好的球场打球?”
“如果,你爱棒球,我相信,答案绝对会是肯定的。”很可惜的是,我们早就没机会下场
打球了,无论我们多爱都没用,因为我们没有机会接触,只能好好当个键盘球员推敲比赛
走向。
因而,重点不在于发展一座好的球场,而是你有没有“机会”站上这座好的球场,享受你
所喜爱的事情。这就与运动产业的人口结构有关,反倒不只是单一场馆兴建风波的问题。
维持稳定且持续成长的运动人口为运动产业发展的基石,尤其在现今无时无刻以“健康、
乐活”作为生活口号的都市人更是如此。
过去,我们往往视运动为成年人的特权,这些不外乎是视孩童为升学机器刻板陋习所害,
也造成台湾棒球喜欢看头不看脚的习惯就落后其他国家三十年之久。1987年Gary Fine曾
于著作《With the Boys》中提到1983年美国少棒联盟总资产约是一千万美元,于上月8月
24日由《Times》做的报导《How Kids’ Sports Became a $15 Billion Industry》指出
现今仍以社区为发展主轴的美国家户,每年可能需要花费超过10%的可支配所得供孩童参
与社区型运动(文中举例:棒球约莫为20,000美金)。也就是说,三十年间,儿童运动从
数千万美元成长到数百亿美元的巨型产业。当美国当社会越发富裕,可支配所得越高的时
候,父母为孩童付出在“参与社区运动”的支出就越高,但与整体运动产业的关连是什么
呢?
大联盟于2015年六月正式启动“Play Ball”计划,目的是由上而下的补救自2000年以来
逐渐萎缩的少棒联盟参与人口,并同时以替代方式取代正规练习,让更多人不仅能在后院
进行练球,即便只有一颗球,也可以做到不同的练习效果。大联盟主席Rob Manfred于
2017年在五月公布Play Ball计划成效于近五年增加6.5%的棒球人口,2015-2016年更是
有着18%的成长。如此惊人成长,你怎么能说盖一座球场就能让台湾棒球这摊死水变成活
水呢?
棒球就如同信仰一般,我们不会只盖一座集会所,或买一台跑车“服务特定的人”,而是
广设聚会所“广结善缘”并购置接驳公共汽车推广我们所钟爱的信仰本质。棒球也是如此,盖
一座巨蛋或许能满足某些必要的激情,但回过头来,当你走在台北市街,你会认为这座城
市对棒球友善吗?当校园处处高挂著“禁止打棒球”你还会觉得台湾国球是棒球吗?面对
大巨蛋,我们曾几何时才肯抛下己见回到家,看看晚上沉睡孩童脸上的笑容是否被大人的
欲望摧毁了呢?
你得知道:“场上不会有你,但身旁的孩子会是台湾棒球的未来。”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70920/120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