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选秀正夯,看了那么多写手的讲评,无论是叫好或是认为选得不好,
在看这些文章的时候脑中会出现这个问题:“选秀有基本的模式吗?”
为初步观察选秀是否具备基本的模式,
这里对近5年(2013-2017)的6次选秀中,每一队每一轮所选的位置,
做一些数字上的观察当作基本的选秀架构来看。
声明:
1. 本文仅只对数字做出一些初步观察,
2. 这边采用参加选秀时所报名的“位置”做整理,
分成投手(P)、捕手(C)、内野手(I)、外野手(O)四种。
选秀后无论是否换守备位置都不在本次观察范围内。
3. 内文第2、3项观察是用“平均数”跟“期望值”做出比较。
数字不代表机率,大小仅只作为选择倾向的描述而已。
先说观察的具体说明
1. 190位参加选秀球员中选的位置以投手为大宗,占92人次(48.42%),
其次是内野手45人次(23.68%),
外野手30人次(15.79%)再次,
最后是捕手23人次(12.10%)。
值得注意的是,投手几乎占整体 1/2 强,
而剩下的51.58%中,内野手占去一半,最后才是外野跟捕手均分
比例大概是 投手:内野:外野:捕手=4:2:1:1
2. 根据不同位置,选秀顺位被选走的热区不同
投手:前6轮居多,尤其是第 6 轮
捕手:分布较平均,8轮多一点点机会
内野:2、5轮机会多一点,但是会挤压到3、6轮的选择
外野:3、7轮较多
3. 建立出来的模式(美化过)大概有53.57%的解释力,大概只能抓到轮廓而已。
以下开始说明
=====
1. 整体观察
根据棒球维基选秀页面
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
%E4%B8%AD%E8%8F%AF%E8%81%B7%E6%A3%92%E5%A4%A7%E8%81%AF%E7%9B%9F%E6%AD
%B7%E5%B9%B4%E9%81%B8%E7%A7%80%E6%9C%83
载2013-2017年,共5年6次选秀(含2次抽签选秀)190人次计。
※兄弟、中信兄弟合计;义大与富邦悍将合计
整理表格档案连结(Excel)如下(OneDrive)
https://1drv.ms/x/s!Aiqt-eIHydPykD2aVux8rxL643Bv
表1 整体观察表
投手方面,大致上分成三个区块
(1)前段前 1、2、3、4、6 轮人数大致一致,
并未因为顺位降低而有明显增加/减少的状况,然第五顺位略少。
(2)中段第 5、7、8 轮人数少一点点
(3)第 9 轮之后就逐渐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第 5、9 轮意外地少,后面第 6、10 轮反而比前一轮多。
5年下来借由捕手位置被选进的人数 23 人,但近期未出现 2 轮捕手。
撇去今年首轮 2 位捕手的话,
近5年仅有一位首轮捕手(张闵勋于2016年由桃猿选入)。
内野前 5 轮表现在 2、5 轮最多,3 轮最少;6 轮后大概持平。
外野人数更少,且没有第 5 轮的外野手;
后段则跟内野一样,第 6 轮大致会多一点,但之后缓慢下降。
2. 从球员位置看比较容易被选到的顺位
这边用比较简单的作法:
(1) 算出该位置的平均数(以10轮计算)
如投手 92 人次 / 10 轮 = 9.2 人次/轮
(2) 将整体观察表内各数字(原始值)减去该位置“平均数”得出
表2 位置与顺位关系表
表中特别将 > 2 的结果以红底标示,作为“被选中的热区”参考
※表格内数字只是表示跟平均值的差异(残差),“不是”机率的概念
表中可见投手以前6轮为热区,
捕手 8 轮,内野 1、2、5 轮,外野 3、7 轮。
大致与表1相符。
3. 从球队观点看在哪个顺位选择哪个位置
思考的默认立场是:“球队会根据不同顺位而有不同的选秀‘倾向’”,
所以采用“期望值”的概念进行比较。
解释方式如下:
(1) 实际结果如果和期望值差不多:表示球队在这一轮大多没有特别的想法;
(2) 实际与期望产生落差:表示这边有球队的策略产生,根据某些需要选入特定选手。
这边借用统计学中“卡方分布”算期望值的作法
(1) 算出另一个“期望值”表格
(“总数”乘上该格的顺位的期望值再乘上该栏的期望值)
如投手第一轮的期望值是 190 * 23/190 * 92/190 = 11.14
(2) 将整体观察表内各数字(原始值)减去该顺位、位置“期望值”得出
如投手第一轮的差异是 11 - 11.14 = -0.14
※因为选秀特性与卡方分布的前提不同,所以不进行检定
表3 轮次与期望值差异表
表格标示特定的结果,作为参考
A. > 2 - 深红底,表示比较有可能会选
B. 2 > 且 > 1 - 浅红底,表示似乎有可能选
C. < -1 且 > -2 -浅绿底,表示似乎比较不想选
D. < -2 - 深绿底,表示有可能不太想选
※表格内数字只是表示跟期望值的差异程度,
如果没有选择的倾向,就会比较接近期望值,
所以表格内的数字“不是”机率的概念
根据表3推测球队“有意识”地去选某个位置的倾向大致如下:
1 轮 无特殊偏好
2 - 可能选内野 / 避免选捕手
3 - 似乎会选投手跟外野 / 避免选内野
4 - 似乎选投手 / 似乎不想选外野
5 - 可能选内野 / 避免选外野
6 - 可能选投手 / 避免选内野
7 - 可能选外野 / 似乎不想选投手
8 - 可能选捕手 / 避免选内野
9 - 似乎想选外野 / 似乎不想选投手
10- 似乎不想选捕手
表3与表2相比较后可以发现:
(1) 投手在前 6 顺位有稳定的需求,
但是球队真的有意识地选入投手的轮次可能是 3、4、6 轮,
尤其是第 6 轮,第 5 轮是相对回归正常值
表4 第 6 轮之投手名单(12人)
(2) 捕手的状况:与前面结果差不多,第二轮根本不选捕手,
第8轮比较会有机会吗…?
表5 8轮捕手名单(4人)
(3) 很有趣的是,内野有明显的起伏,如 2 轮选入较多(且避免选捕手),
而避免 3 轮选入内野。
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 5、6 轮。
(4) 外野则以第 3、7 轮有最明显的倾向,
而可能会拿来选外野的 7、9 轮可能是吸走第 7、9 轮的投手。
=====
综合以上所有资讯,整理出选秀的模式大致是
轮/位置 - 模式叙述
1 / - 抢大物,并没有特别针对哪个位置进行选择
2 / I - 抢内野,如果没有喜欢的内野,可能会选投手
3 / P/O - 补充投手跟外野,不偏向选内野(在上一轮已经抢完)
4 / P - 持续补投手
5 / I - 选内野手
6 / P - 最后一波补投手的机会
7 / O - 选外野
8 / C - 挑捕手
9 / O - 选外野
10/ - 没有特别偏好
原则上前半段挑投手与内野,后段挑外野,第 8 轮挑捕手
在模型的解释力上,依据上述模型和本次选秀结果做出对比表如下
表6 选秀结果整理表
可能有选择倾向的2-9轮28个位置中有15个位置符合模型,解释率 53.57 %
呃…其实有点丢脸 XD
因为我这边有点偷鸡,把第 1 轮跟第 10 轮略过不计算,
而且第3轮同时抓 P 跟 O 才可以美化数据 XDDDD
这结果只能说差强人意吧。
(最惨的是,全部猜投手也可以命中16/28 57.14% 囧)
=====
后话
当然,选秀操作极端复杂,
彼此也都还有“策略考量”、“阵容换血”或是“临机应变”的内容。
这篇文章不是要证明什么,也不是要反驳什么,
只是就过去这5年的选秀状况做出一点数字上的了解而已,
基本上不具有实际的操作意义 (汗)
不过用来找出特别不同的选择时,会比较有感,
例如可以推敲中信兄弟7、8轮选进来的投手是基于什么考量
……之类的讨论,或许可以产出另外一种观点的思考。
当然,相信一定有板友有其他更接近棒球思维的解释方式,
或是如果有更切题的计算方式,也请板友不吝提供、吐嘈喔~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