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i8eatj9lG-Y
补充:大联盟球探的钟胜宏(原名钟孟文)的测试:(样本少 参考就好)
从5.75公尺高度 中职用球落下 反弹高度如下
弹起来 高度
2016年用球 130 cm 弹很高!
2015年用球 125 cm
2014年用球 125 cm
2010年用球 115 cm (有网站写110cm)
业余大扬800 110 cm
https://youtu.be/HfjWJvsootg 中职检测结果
16年系数 0.576较 15年0.571高一些 都在标准值范围内
我列出一个数据,大家来讨论一下,是什么因素(影响比重)造成近两年打击大跃进。
说明 : BABIP~打者把球打进场地内 形成安打的机率(全垒打 界外球 都排除)
可以看到2015,2016这两年BABIP大幅拉高,HR产量暴增(尤其去年场均高达1.3支)
可能因素:
1.弹力球影响(场内:球的速度 轨迹 弹跳 场外:弹出去)
2.守备变差(野手运动能力差 守备位置没站好...)
3.投手实力较差,打者水准提升 (打击技巧更好 爆发力更强)
看了看数据(看有没有人能列出同一位打者近年的数据变化),
弹力球影响力也许占了有八成吧? 有研究弹力球的高手能够说明一下吗?
若单纯看2014.2015这两年~
弹起来的高度,2014,2015一样高 打击数据却差很多
所以有可能是 好球带影响才是主因? & 打者变强 (或者棒子进化?)
但是 ~BABIP差异 & HR差异 都很大 => 最直接原因就是在球的弹力不同(恢复系数)。
也许好球带不同会有些影响,但同时BABIP & HR 有大差异 主因就是球的本身。
心得 => 钟胜宏测试 样本太少 无法表现出2014.2015两年间 整体的 球本质差异。
历年 场均打击数据
BABIP 年度 安打 全垒打
.348 2016 11.2 1.3 弹起来 130cm
.340 2015 10.8 0.9 125cm
.316 2014 9.4 0.4 125cm (我推测~整体不会弹这么高)
.320 2013 9.7 0.4
.327 2012 9.9 0.6
.323 2011 9.9 0.5
.302 2010 9.0 0.3 115cm
.323 2009 10.1 0.7
.315 2008 9.7 0.5
.322 2007 9.9 0.7
.305 2006 9.0 0.5
.303 2005 8.7 0.5
.296 2004 8.2 0.6
.306 2003 8.9 0.5
.304 2002 8.9 0.7
.293 2001 8.7 0.5
.288 2000 8.5 0.5
.300 1999 8.6 0.5
.311 1998 9.1 0.6
.311 1997 9.3 0.7
.317 1996 9.8 0.8
.292 1995 9.0 0.7
.300 1994 9.3 0.7
.289 1993 8.8 0.6
.279 1992 8.7 0.9
.281 1991 8.4 0.6
.288 1990 8.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