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otham (万恶之城)
2017-03-27 21:57:07错把“征召”当尚方宝剑,谁来组最强国家队一样无解
陈子轩 24 Mar, 2017
棒协与中职谁领头的争议,在WBC三连败后看似有解,棒协将组训的任务交付给中职,期
许未来能组成最强的国家队。
然而实际上,能否组成最强国家队的关键恐怕是在美国大联盟。毕竟中职与棒协之争的结
果,是少了Lamigo,所以少了王柏融、林泓育、陈禹勋等即战力,但少了更多是在大联盟
体系的选手,尤其是此次战力最薄弱的投手。未来能否组成最强国家队的症结点已经不再
是谁来组训,而是国家队的光环已经褪色,运动代表队与国族主义画上等号的时代已经过
去,运动国族主义已经有新的体现形式争夺定义权。
别误会了,组训事务一条鞭,由国内最高层级的职业联盟统筹,绝对是令人期待的模式,
也是各职棒成熟国家所采取的方式,但是各国都同样面临征召不顺的情况,并非台湾独有
。
把征召当尚方宝剑,不知今朝是何夕
韩国效力于大联盟的选手,只有红雀队的后援投手吴升桓一人接受国家队邀请,虽然他一
个人可能就是对韩国之战决胜负的关键;日本同样也只有青木宣亲一个大联盟选手参战;
至于美国则更不用说了,在未参赛的选手中,很轻松可以组成三、五支实力更强大的球队
。而古巴顶尖好手纷纷赴大联盟发展,古巴棒协依旧将这些选手视为叛将,致使这些大联
盟的古巴选手无法再披上古巴国家队衣,目前国家队青黄不接、实力大为折损,并不让人
意外。
因此,与其说WBC是棒球最高水准的赛事,倒不如说是一国棒球整体深度的总检验,在球
员个人职业意识抬头、球队商业利益乃至国际的政治纷扰,都让运动国族主义产生质变。
本届WBC只是证明美国无疑仍旧是棒球之巅,还不用组成最强美国队就冠军入袋,Marcus
Stroman这名根据ESPN季前预测不过是排名第18的美国籍先发投手,就可以在冠军赛大杀
四方,更是难以让人信服WBC达到了“推广棒球”的目的。
由此我们发现,越是高度职业化的团体运动,越需要以底部深厚的金字塔撑起——因为
来自职业运动联盟和球队的掣肘会越多——棒球的状况是因为WBC才让我们有此体认,在
足球国际赛(尤其是欧洲球季中的重大杯赛的会外赛与非洲国家杯)与职业球队的不对盘
早就见怪不怪。如果是非职业化的个人运动如举重、跆拳道,尚且能以政府之力行菁英培
育的模式,再赋予国族荣耀,但在职业赛场上,国族的光环早已淡去,还把征召当成尚方
宝剑,只是平添球迷对政府与协会的不知今夕是何夕之感。
况且,职业赛事漫漫球季所深化的日常生活文化,早就建立起球迷们对于职业球队的认同
甚至超过了国族的成色。梅西在这个赛季为巴塞隆纳效力了39场球,为阿根廷只踢了5场
美洲杯百年赛,外加6场世界杯南美区的会外赛;Yadier Molina过去四年为圣路易红雀队
出赛了555场,却只为波多黎各出赛了6场;当然,国族的认同之所以是一种强而有力的“
想像共同体”,其所代表的意义远超过这些场次的落差,但职业球队的认同多少仍削弱了
国族的至高性,或是将这些单一球员转化为国族投射,一个人就是一个国族荣耀,王建民
之所以为台湾之光不正是如此?所以这样的趋势是好?是坏?各人皆有价值评断,但它确
实在发生,而这至少代表的是运动摆脱国家至上这紧箍咒的契机。
由上面各国例子看来,一方面各国运动员个人意识抬头,希望在职业赛场上争取更好的发
展,或是职业球队将球员视为其资产,不愿其冒着受伤的风险,种种力量都在削弱国族主
义的羁绊。陈金锋国际赛生涯再传奇、陈镛基尽管打出WBC史上第一支满贯砲,但他们心
里难免一定闪过“如果当年没打那么多国际赛,不知道大联盟之路会是怎么样”的念头吧
。
美国女子冰球队为何不“相忍为国”?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最近的例子。美国女子冰球国家队在上周宣布,如果他们从美国冰球协
会所获得的待遇与支援没有获得改善,将不代表美国出战三月底揭幕的世界冰球锦标赛,
放弃争取四连霸的机会,几乎等同于将冠军拱手让给加拿大(自1990年以来,前两名都是
由美加包办),尤其美国还是本届赛事的主办国,若近日双方未能达成协议,美国冰球协
会不排除以替代球员递补这些杯葛的球员,届时将会是十分难堪的局面。
尽管美国冰球协会在2014年所公布的税前总收入达到4,190万美金之谱,但是这些女子冰
球国手每个人仅在奥运会赛前的六个月,获得每月仅有1,000美金的生活费津贴;而美国
冰球协会每年投入350万美金发展男生的基层冰球,但女生们的数字却远低于此。长期的
不平等待遇再加上受到美国女子国家足球队争取自身权益的激励,促使这些冰球选手在此
时以终极的手段发声。
相关研究表示,当女性运动代表队成员,即便是国家代表队,被问到为何而战时,绝大多
数都表示是为了自己与身边的队友,美国女子冰球国手们也深知以当前态势要争取同工同
酬的难度太高,但至少要向协会极力争取改变这极度不平等的状况,为了自身的尊严、也
为了身旁的队友,他们必须据理力争,那怕牺牲的是国族的光荣。
“征召”(call-up),一直是我很不喜欢的用词,它充满了上对下的权威与义务意涵,
当今国家队的组成,不论是由谁负最大权责,该是用“招募”(recruit)的态度,亦即
放下身段,将整体环境改善,拿出最好的条件吸引最好的球员,这样“国家队=国族”的
老派运动国族主义形式才能延续,否则全球资本主义下的职业运动联盟早已证明他们有更
充沛的资源、更多元的叙事方式,能够改写并挪用国族与运动间的关系。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5769/2362743 UDN 鸣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