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化对于目前国家队的情况能有多大改善我个人是满怀疑的.
中职与棒协的对立大概不会因为公司化而停止.
再者, 日本国家队公司化后, 很重要的改变是有专任教练对选训工作长期的
规划, 并掌握选手状况. 但是目前台湾的棒球由少棒至12强或WBC, 层级愈往
上相对其他国家实力是愈后退的, 但是球迷对于愈高层级的赛事期待愈高,
也愈不能接受输球(至少现在不会大小比赛都要赢, 也算是进步), 一但输球
就会有可以马后砲或是检讨的地方, 总教练总是被砲轰的主要对象.
徐生明说过, 带过中华队的8成都玩完了. 现在很多人在批评郭泰源然后缅怀
徐总, 或是说洪一中比较会, 其实在输球的当下哪个不是被批评得体无完肤.
如果当事人挺不住压力而辞职, 或主事者因舆论而将其撤换, 每次大赛后就这
样来一次, 台湾有几个总教练可换? 而如此又和目前每到赛前才在选人有何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