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新闻系教授刘昌德
周日桃园球场两万多名观众齐声大喊“陈金锋‧全垒打”时,中年球迷的我,却在心中小
声回响着,“廖敏雄‧全垒打”。
因为涉入职棒签赌案而结束球员生涯的廖敏雄,并没有真正的引退赛。但看过电影《九降
风》的球迷,大概很难忘记剧终前,空荡荡的屏东球场上,高校生主角丢给廖敏雄打击的
那一幕。没有观众、没有呐喊,那是没有引退赛的廖敏雄的不完美“引退赛”,也是资深
球迷们足资凭吊的青春。
同样战功彪炳的两代重砲手,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引退赛。我们很容易把这归咎于棒球王子
“只想到你自己”,打放水球而被职棒永不录用看来只是刚好。对比台湾巨砲这么多年来
对棒球梦的坚持到底,理当该赢得满场球迷、包括客队加油团的一致尊敬。
不过单纯的个人责备论,却略过了一个简单的事实:20年前职棒签赌案爆发,时报鹰几乎
整队涉入,而其他球队也陆续有球星遭到调查或起诉。当年职棒签赌不只是“甚嚣尘上”
而已,而是黑道侵门踏户、直接到旅馆房间亮枪带走球员。球员是人,就算成为球星也不
会因此变身超人。在那样的环境中,被组头锁定的球星们,需要有多么超人的坚强意志,
才能全身而退?
是当时无力保护球员的球团老板、与无能管束黑道维护治安的政府,联手葬送了廖敏雄的
引退赛,以及那个世代其他可能的本地职棒传奇。
廖敏雄代表了1990年代本地职棒黑道横行的环境下、旧世代球员面对威胁利诱的无奈。随
后而起的陈金锋,半被迫地必须绕过恶化的本地职棒,直接进入全球扩张中的美国MLB;
他从此开展的传奇而颠波的球员生涯,则标志了2000年代台湾菁英球员在跨国企业主宰的
环境中,面对恶劣劳动条件与残酷竞争的艰辛。
作为实质意义上的台湾旅美棒球选手第一人,陈金锋MLB生涯往往被媒体塑造成远征最高
殿堂的追梦旅程。不过,在MLB体系沈浮七载,陈金锋总计只在大联盟出赛19场、25个打
席,大多数时间是在小联盟中打拼。球员在大联盟的确锦衣玉食、名利双收,甚至退休后
享有相对高额的退休金。但是小联盟的球员呢?
2014年2月,曾有五年小联盟资历的律师布洛许豪斯(Garrett Broshouis)代表20位前小
联盟球员,向美国法院提起集体诉讼,控告球队血汗剥削、违反了美国劳动法的最低工资
与加班费等相关规定。
布洛许豪斯说,他在小联盟球队时,每周工作6到7天、每天工作从下午三点到午夜,而这
还不计入球队移动到客场的漫长巴士旅途。长工时、低工资是小联盟球员的普遍工作条件
,月薪是1100美元。奋斗到3A之后,薪资则可以提高到2150美元,但这样的月薪要在美国
大城市生活仍然非常困难。另一位书写小联盟生涯的球员海赫斯特(Dirk Hayhurst),
拼斗数年升到3A,也还是只能与两位队友一起分租公寓,过著晚上睡气垫床或睡袋的生活
。
除了少数备受期待与呵护的新秀领有高额签约金之外,绝大多数小联盟球员是以低于1万
美元卖断七年的契约,然后在血汗工厂内艰苦打拼。是因为老板不赚钱,所以伙计共体时
艰吗?这理由不适用在去年营收90亿美元的MLB。整体来看,MLB是为了压低成本、以及刺
激小联盟选手之间的竞争,而有意地拉开薪资差距:从1976年到2014年,大联盟选手平均
薪资成长了25倍,而小联盟则只增加了可悲的70%,而同期间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了315%
。
球员忍受恶劣的工作条件,为的当然是升到大联盟的功成名就。但是根据布洛许豪斯的估
计,大概只有10%的小联盟选手能受到眷顾。这有时无关球技高低、而是人生际遇,台湾
巨砲就是在这样的残酷环境中,等不到大联盟之神的青睐而黯然离开。
总算有球员站出来反对血汗剥削,结果呢?今年七月,法院判决球员败诉,因为法官认为
小联盟球员的工作性质太过多样,要资方一体对待不尽公平。除了在法院遭到挫败之外,
更有国会议员提案,要求明文规定小联盟球员“不适用”美国劳动法。因为他们认为,小
联盟球员工作是“季节性”临时工、且有“实习生”性质。
原来,台湾巨砲去当了这么多年的“实习生”吗?
虽然引退的方式不同,不过一样寡言的两位巨砲,同样标志了所属世代的台湾球员所面对
的恶劣劳动环境。因为黑道组头暗着来的暴力控制,廖敏雄成为黑色的;因为跨国企业明
著来的血汗工厂剥削,所以陈金锋是红色的。无论黑色与红色,都是恶劣劳动环境下的球
员人生。
廖敏雄引退后,我们期待签赌与暴力控制从本土职棒中绝迹。红色的陈金锋引退后,我们
则期待“MLB全是乐土”的意识形态能够退散。健全本土职棒产业的劳动环境,让球员除
了旅外“逐梦”之外,还能够拥有更多生涯选项,应该是两位巨砲与球迷的共同期望。在
这个意义上,新一代巨砲林智胜以争取自由球员的权利与身体力行,给了下一代棒球太平
盛世一个更好的途径。
(转引自联合鸣人堂专栏)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468/197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