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imgene (jimgene)》之铭言:
: 这两年看新闻
: 业余强投,球速被记者写的
: 动辄145,150公里
: 为什么进到职棒一年后
: 球速都自动减了10~15公里
: 有鬼吗
一般投手的球会降速,排除年纪与伤的问题这类不可抗的因素…
多半在中职降速,常见的是太操、频繁出赛,另外是降速求控球…
太操与频繁出赛,在中职有名的就 统一、桃猿,拿桃猿来说,先
发投手是不会操,多半投近 100 球上下就会换下去 QK,王溢正 则
是少数先发例外,王 先发吃到 120 球(日职常见)也没太大问题
,但多半也是百球左右退场…所以先发来说桃猿其实是很有人性的 ^^"
桃猿的投手主要频繁出赛是 中继、后援 这块…
可是,桃猿投手战力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中继、后援能用的就那几个
,为了战绩考量,胜利组频繁出赛可以理解,应该说…无可奈何。
但桃猿也不是没新投手,每年都有新血,但很奇怪就控球好的没几个,上
来一直投保送谁受得了,而这些投手的球速,其实极速都不差,但因为球
的控制力弱,只能降速求控球,一降速球威就会弱化,然后控球好了一些
,因为球威弱化,一样挨打,然后有些甚至降速控球还是一样糟的也有…
我个人认为 控球 可以练,但都进职棒了才练也不是练一两天就会有控球
力,应该从小就要强化控球的训练,不过很多年轻投手只想追求球速,而
忽略了控球力的重要性,这番话 洪中 自己就曾经讲过…
而教练团为了饭碗,追求战绩也没有错,但能用的就几个选手时,就必需
揹负操投手的骂名,这很难两全齐美,毕竟教练团要对球队战绩负责,换
作是球迷的我们当总教练,我们会为保住自己的饭碗…我想这是人性吧 @@
==================================================================
另外就是,一般来说,先发投手为了延续投球的局数,先发时不会每球都用
极速全力去投球,多半本土的先发投手都会降速 5至10公里 去增加投球延续
力,我们拿 林柏佑 来说好了,以前先发时 直球均速 135至140 上下,但改
后援后,直球速度 多半 可以在 142 至 147,虽然有时林柏佑上来后援球速
有时会出不来(可能休息不足或调整不好或热身不足等因素…),但正常来
说,林上来后援,直球均速在 142 以上是较常见的…
而提到受伤或术后减速,我想 郑凯文 是个例子,虽然郑凯文今年术后复出
,成绩也不错,可是直球均速明显是降了,国内好的先发投手坦白说不多,
个人是希望 郑 能慢慢把球速找回来…
===================================================================
不过为何国内投手先发降速是很普遍,在日职感觉就没有这么明显?
我觉得这完全是基础训练的问题,为何日职的先发投手,直球均速可以一直
维在 145 上下或以上为常见,而且控球还是那么好,就我看球多年的感觉是
训练本质上就有不同,训练的量、肌力的强化等,我想台、日间是有落差的
,这也是为何 洪中 会在交流赛时提及,日本的投手跟台湾的投手有 层次上
的差距,打者则是差距不大,我认为 洪中 说的反应了某种程度上的残酷现状
,也就是国内的投乎,要追上日职的水准,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知道 洪中 说台、日打者落差不大,乡民普遍很难认同… ^^"
一定会说国际赛谁谁谁还不是打不到球、谁一直被三振,巴拉巴拉…
我觉得啦,国际赛各国交手的次数就少,选手比的是对陌生对手的 适应力,
另外是 抗压性,也就是实力上落差不大,但心理素质上会有差异性…
而且日本的投手本来层次就比国内投手高,短期比赛我们的打者要马上适应
是有一些难度的。
那为何日本的打者就能很快适应国际赛?
以台湾来说,普遍来说我们的投手本来就没日本的投手强,光投手均速我们
就先输了,然后控球又没很好,基本上就很难不失分,而主宰一场比赛胜负
在比例上 投手 就占了七成因素,比方一个 大谷翔平 先发可以完全压死南
韩国家队的打击,但大谷一退场,韩国打者看了7局 160 的球,后面上来的
日本投手,即使均速有 150 也变得很好适应,所以投手本身的强度占球赛的
胜负比重就会很高,举这种极端的例子可能会被嘘,但概念上大概就是这样…
以中职打者的实力,只要对日职的比赛的次数多了,我想大多数中职的打者
,打击上不见得会比不上 阳岱钢,打者要适应与进化会比投手简单,但投手
要再突破一个层次,我想是相当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