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12强赛再论教练团的调度

楼主: AhUtopian (It's my Life)   2015-11-16 15:19:33
【网页版】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22834
精彩的比赛可以给人带来很多的感动,不论输赢,而当你第一次看到了一场精彩但是结果
不如意的比赛时,你会觉得那是运气,但是当你喜欢而且投入这个比赛,然后看了许多比
赛,发觉好多比赛的结果怎么都如此类似时,就会开始发现,这些结果的背后,许多都肇
因于思维跟细节,而这些思维跟细节如果不去检讨,结果只会一再地重演;就像台湾跟加
拿大,张志豪被美技接杀的那球,固然有运气成份存在,但是没有加拿大教练团事先的防
守布阵,两个外野手长年累月下来对于外野飞球的训练,还有在那刻的投入跟执行,运气
根本连使上力的空间都没有,这也是我在前一篇讨论教练团调度的文章(
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22695 ) 当中有提到过的。
球员有没有可以检讨的地方?当然有,但是每个球员之所以会在那个时间点、在场上的那
个位置,往往也是来自于教练团的决定,蒋智贤的三垒防守、郭严文的游击防守确实都存
在有问题,但是为什么在那个时候,会是他们在那个位置来担任防守者?至于打击方面,
我也不觉得能够去检讨球员个别的打席,林益全在加拿大、古巴跟波多黎各战的打击如何
?蒋智贤跟高志纲也在波多黎各战打出关键安打,还不够说明吗?因此,抱歉了教练团,
相信你们也是尽了你们的力想要赢下每一场比赛,但同样地,做为长期投入的球迷,也让
我们除了加油之外,透过写文章提供建议的方式,即便可能话语不中听,来做为我们另外
一种尽力的方式,毕竟如果只是纯粹想要酸,而没有真心地相信台湾这支球队有朝一日做
得到,我们是不会持续支持那么久的。
还是先来说好的地方。
一、重视胜利组牛棚能给比赛带来的稳定贡献
这次比赛,陈禹勋、罗嘉仁、陈鸿文,还有后来也加入胜利组牛棚的嘟嘟潘威伦,算是在
系列赛中带给台湾在比赛后段很大的安定感,而教练团在这些胜利组牛棚的单场使用上,
也都还算挺重视使用说明书,可惜热身赛表现亮眼的林柏佑,进入到正式比赛后状态整个
走调;随着台湾在国内职棒赛事,牛棚投手的分工跟功能性越来越专精、重要的同时,连
带地我们在国际赛能够选拔的优质牛棚也变多,即便可能未来国际赛不会出现过去如王建
民般,能一夫当关的超级王牌,但是靠着控制先发投手的有效投球数、牛棚正确地接班使
用,搭配着这次赛事后给人充满信心的打线,可以提供对抗能力更平均、更倚赖团队战力
的凝聚,也不用再重回抓放路线的表现。
当然,要是未来不管在国内赛、国际赛,牛棚的使用上,除了左右投外,能够从数据统计
上,去纪录投手的球种使用状况、打者对于球种的应变等等的,让教练团能够有更精细的
数据可以做为调度依据,举例来说,美韩之战虽然韩国最后在突破僵局制败下来,但他们
在上半局大胆启用下勾球投手,让美国队打者短打成飞球制造双杀的调度,就非常地积极
而且针对性;当然这些也都是要从国内职棒开始培养起来,也因此笔者一直在专栏中,非
常希望国内对于数据统计这块能够做得更精细。
二、打击群重视实绩而非一场比赛表现
这可能是跟许多网络意见比较不一样的地方,但我认为教练团其实在打击阵容方面的安排
,还算可以接受,第一场排上王柏融取代张建铭先发,第二场持续给予在台湾职棒有实绩
的林益全还有陈俊秀先发阵容的机会,最后一场比赛让蒋智贤代打陈镛基,显见教练团在
安排打击阵容上,相信打者长期累积下来的打击数据、背后所反应的打击实力,胜过于一
些单场的打击数据或是过往印象,当然中间跟后来几场,由于林泓育的伤势必须打DH,在
高国辉、林益全、陈俊秀等人间有一些调度上的抉择,但这几个人都是打击累积实绩在同
一个层级的球员,用近况来做判断也救无可厚非。
当你开始相信自己国内职棒的水平后,除非是面对的投手球路跟特质有很强的针对性,或
是身体真的有状况,不然对那些用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缴出无数鬼神成绩的打者来说,
只是因为一场或两场比赛的几个打席,就认为他们近况不好、这个系列赛不能用,那恐怕
是错估了他们实力跟调整的能力。不过,我这边谈的是“派谁上场”,至于像是王柏融一
直排第九棒这种问题,嗯咳,关于王柏融这边,大舰巨砲兄的意见也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
“说到王柏融,虽然打出过致命双杀,可在这次系列赛里的表现却是打者最突出,OPS
1.246全队最高,胜过打出四支全垒打的林智胜。当然,OPS的参数里把打击率加了两次,
不过这位的SO/BB 1:1也是全队先发最好。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么好的打者放九棒真可惜
,如果他跟郭严文对调就好了。这个想法不是没道理,但王柏融也可能一离开九棒就鸟掉
,即使在一般职棒季赛都可能发生,更别提国际赛,所以最终而言教练没有移动王柏融的
棒次不能说没道理。”。参考文章: 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22808 )
好话说完了,该来说些惹人厌的话。
一、林志祥代跑
对波多黎各的八局上,小胖林泓育被保送上垒后、换上林志祥代跑,对照的是九局上第一
个打者蒋智贤换掉陈镛基,接着两出局、二垒有人,轮到近况不好的阳岱钢上场打击,张
志豪、张建铭坐在场下,阳岱钢打成三垒滚地。
有什么问题吗?
第一个,对于教练团来说,张志豪跟张建铭仅仅只有在阳岱钢受伤或需要守备时,才会上
场吗?如果如此相信阳岱钢的实力,那我也觉得无妨,那至少当你把两个人代打的需要性
拿掉后,剩下的跑垒跟守备功能,就该好好发挥呀!
这时候回到八局上,小胖保送上垒换代跑没有人有意见,但是那时候板凳席上有林志祥、
蒋智贤、陈俊秀、张志豪、张建铭跟高志纲,陈俊秀跟高志纲都先剔除,如果考量到守备
位置的需要,再怎样看,也应该是张志豪跟张建铭之中一个上去代跑、能够提供给教练团
较大的调度弹性?而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当我们在突破僵局制取得领先、进入下半局时,
因为本来被当作守备组工具人的林志祥,在八局上就被用掉了,然后我们不然就是要让陈
镛基继续打完,不然就是蒋智贤某个时点代替陈镛基打完后,至少要守一个半局的关键三
垒防守,那对于三垒防守确实不灵光的蒋智贤,在三垒连续两局发生短打处理的争议,能
够说没有办法预防吗?如果这时候林志祥在,至少他在防守上的评价来看,应该要能够比
蒋智贤处理得更好,对吧?还是,林志祥一开始被选进来,就只是代跑的、连守备组都不
是?
然后如果我们顺着这样的思维,发现林志祥如果连三垒都称不上守备组,那三垒守备能看
的就剩下陈镛基,于是游击也就只能总是郭严文,而我们看着这样的名单,想想余德龙加
进来会不会结果不一样?林志祥真的有跑得快到可以靠腿入选的程度这些问题之外,也就
好庆幸比赛过程我们的内野手都没有受伤。
二、牛棚使用
当陈禹勋、陈鸿文,甚至连本来该定位在先发的陈冠宇、潘威伦,都开始天天系列后,偏
偏就在系列赛最后一场遇到了超级烧牛棚的延长赛,陈鸿文跟潘威伦的失守跟这样的连续
使用有没有关系呢?而陈禹勋虽然力守不失,但是球速下滑的程度也非常明显;而已经被
大家讨论到烂的“隔天要打加拿大,意大利战为什么需要让郭俊麟投那么多局?为什么要
让陈禹勋跟陈鸿文上场”?连带的讨论,王镜铭跟罗国华到比赛结束还是一球都没有丢。
如果我们连上面讨论到的林志祥合并在一起,会发现这次宝贵的球员名单中,居然有三个
球员不是使用说明书不明、就是教练团根本没有打算用,其实过往比赛也不乏这种情况,
但是过往的比赛中,由于我们较为仰赖一夫当关的王牌投手、而打击的先发跟替补阵容实
力也差距较大,没有像本次如此必须仰赖牛棚的联手封锁跟打跑守的调度,因此往往在事
后的检讨当中,就没有人再去追问“当初选训委员选入该名选手的用意何在”?
如果,林志祥换成守备上几乎全能、打击也不到自杀棒程度的余德龙,而王镜铭或罗国华
换成使用说明书清楚、台湾大赛后援表现精彩的谢荣豪,然后再多带一个左投,结局会不
会不一样?
三、突破僵局制的思维
第一个是做为先攻球队,到底几分才够?这个问题其实真的见仁见智,但是今天当你用林
益全做牺牲触击时,如果考虑到后面的棒次是高国辉、蒋智贤跟高志纲,虽然我们知道蒋
智贤跟高志纲都接连敲出安打,但回到那个牺牲触击的当下,你抱着的思维是要得几分?
这又跟郭严文短打,做给林智胜、陈俊秀跟林益全打的思维是不同的。
第二个,既然一开始的棒次是可以安排的,那是不是在投打上可以有些更精细的安排?我
并不是全然反对用短打推进,但是郭严文本季短打成功次数是多少?而且,至少在国内职
棒来说,一、二垒有人的短打,封杀往三垒跑者的机率真的蛮高的,更不用说林益全的短
打经验如何(虽然他是成功了…),那相对地来说,当我们一开始在安排棒次时,有没有办
法针对对手在场上的投手特性,来安排棒次呢?或是反过来说,如果牛棚有更多可以使用
的投手,是不是可以有策略性的运用,像韩国在跟美国战中,就使用了让美国非常难以短
打成功的下勾球投手,也在那个打席获得接近满分的成效。
同样的,第11局跟第12局,在领先两分或一分的短打防守,整个内野守备的优先选择,似
乎也都没有沟通好,而你明明可以依照对手轮到的棒次、比数,来去预测对手会使用的进
攻策略,从而在攻防转换时,就帮防守球员建立好守备心态跟预想可能发生的情况;那如
果你真的就是要短打,是不是棒次上的考虑可以换些考量,例如以台湾当时的棒次来说,
还在场上、而且唯一在本大赛有短打成功经验的会是阳岱钢,那么让8、9棒在垒上,然后
你直接把张进德换成张志豪代跑,让阳岱钢短打完后,郭严文有左打的相对优势,如果对
方故意保送郭严文,那就是满垒对决大师兄,最后再看打到哪一棒,用类似double
switch的方式,换上高志纲,让高志纲尽量晚才必须要打击。
本来还想写很多,但小铁兄在他的文章内也提到很多关于突破僵局制的思维“面对突破僵
局制的大问题,“先攻求胜、后攻求和”一直是棒球场上显而易见的道理,因为后攻只要
追平就永远有最后的机会,先攻却不论是否得分、得多少分,都仍得面对对手再一个半局
的进攻,尤其在对手绝对有两个跑者的情况下,寻求大局是最适当的解答。十一局上王柏
融的双杀打结束攻势很可惜,但是蒋智贤和高志纲的安打由于对手外野都有趋前,因此没
能多得分并不需要苛责,攻势真的因为DP结束也只能说可惜。但最麻烦的是,十一局下才
示范了一次“就算得两分也不见得保险”,十二局上郭泰源却又展现“先求得一分再来拼
防守”的思维。不要说以往突破僵局制的教训了,这次的教训就在前一个半局,如果还没
学到,又有什么办法?根据MLB自1993年以来的数据,无人出局一二垒有人的得分机率为
0.643,得分期望值是1.556,意即每当面对无人出局一二垒有人,这个半局平均得到
1.556分,而在一人出局二三垒有人,得分机率和期望值分别是0.698和1.447,也就是说
,就算触击成功,只是让你得分的机率略微提升,但是平均得到的分数却会减少。所以,
为什么后攻球队在突破僵局制适合触击,因为他们很有可能靠着这一分就追平或向对手说
再见,对后攻球队而言,提升得分机率是最重要的。但是对先攻球队来说,重点在于得到
几分,而触击是会降低得分的。棒球固然不是数据就可解释一切,但是数据之所以重要,
就在于它是科学统计后的结果,如果不相信科学,老是相信神蹟,那叫做“赌徒”,而有
句千古传诵的话,叫做“十赌九输”。”。(参考文章:
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22807 )
这次的12强赛,台湾展现了不同于以往的面貌,大师兄个人连四场开轰、郭俊麟两场的接
近完美先发固然是中流砥柱,但是整个团队几乎人人可以打的火网,牛棚即便在先发状况
不好仍然能力守江山的表现,都反应了台湾的棒球已经进入到不同的层次;当然我们也不
要忘记这个比赛没有大联盟球员参赛,以参赛各国来说,台湾其实是受到大联盟球员不能
参赛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尤其古巴这几年极大量地流失最顶级的国内战力到大联盟,
2017的经典赛,我们的对手将会更强悍。
整体来说,这次12强赛的结果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我们真的做到了很好的比赛内容,单纯
以比赛内容来看,台湾只要能够在些小地方做好做满,不小心就拿到全胜的分组第一也不
是没机会,但是当球员展现出分庭抗礼的气势跟实力时,就会让人对于教练团的调度有更
多期待跟要求;而当郭泰源总教练也提出在选训的过程,其实有受到很多阻碍时,加上这
次关键的波多黎各战,选训的结果刚好就直接影响到教练团的调度跟比赛、晋级结果时,
台湾棒球代表队的选训过程跟制度,是不是该要更往前一步?
作者: vivianwang (我是屏东大美女)   2015-11-16 15:23:00
下次一样会重演悲剧!
作者: VVizZ (我很穷)   2015-11-16 15:25:00
林志祥跟王镜铭应该是凑数的吧 毕竟四队都要出点人
作者: ChinaGy (偶不素426)   2015-11-16 15:26:00
突破僵局那边,安排棒次是啥意思?
作者: VVizZ (我很穷)   2015-11-16 15:26:00
潘威伦跟高志纲才是真正要用的
作者: msekili   2015-11-16 15:33:00
推 那几个就自家人当然选
作者: saint01 (圣灵衣)   2015-11-16 15:36:00
调度根本讲到烂了 教练就是那种思维啊
作者: andersonlin (E-lover)   2015-11-16 15:44:00
统一入选了6个,仅次于LM, 但除了嘟嘟跟镛基外,剩下4人几乎没什么上场
作者: pika152 (起司头棕裤裤)   2015-11-16 15:47:00
你怎么没有把经典的台古战林益全代打上垒 换蒋智贤代跑兼
作者: xpenny (熊)   2015-11-16 15:47:00
大部分蛮中肯的
作者: xpenny (熊)   2015-11-16 15:50:00
投打守的细节跟调度时机掌握如果不检讨改进,再打十年还是继续虽败犹荣
作者: rock0525   2015-11-16 15:52:00
就你知我知教练不知...
作者: andersonlin (E-lover)   2015-11-16 15:53:00
林志祥从来就没有规画让他守3垒吧,不然古巴那场代跑林益全的应该要是他才对这次内野替补最奇怪的地方就是1个只能守2垒,1个只能守3垒,蒋你还可以期待他的棒子,林志祥就真的只剩代跑的用途了
作者: pika152 (起司头棕裤裤)   2015-11-16 15:58:00
攻击组的功能性比功能性球员更具有功能性 根本是世界奇观
作者: andersonlin (E-lover)   2015-11-16 15:58:00
所以当初林志祥入选时就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了,不是他不好,而是他守位太少了明明工具人就还有很多,余德龙,王胜伟,林子伟都是兼故手套跟腿的好选择,守位也多样化
作者: Lyon9 (一点滴诗意)   2015-11-16 16:03:00
承认教练团的问题是最大很难吧XD
作者: andersonlin (E-lover)   2015-11-16 16:06:00
郭总讲的选训遇到困难,应该是指小联盟那几个投手母队不放人,中职除了理事长不打之外,其他人应该都会打吧
作者: Sizemore24 (newborn in Tampa)   2015-11-16 16:34:00
不用再黑林志祥了,他好歹连三年盗垒超过20,近两季又只守过两场三垒。
作者: andersonlin (E-lover)   2015-11-16 16:36:00
没有在黑他,是在黑选他的人
作者: abc33211 (大蕃薯)   2015-11-16 16:59:00
没有黑林,是质疑永林的人,还有换上林的时机用林
作者: wil123 (abcd)   2015-11-16 17:12:00
这次不是只有大联盟球员不放, 是40人名单不给征招潜力新秀也会被要求打秋联
作者: sandman11 (The Asphalt World)   2015-11-16 17:32:00
内野工具人在短期赛是很重要的活棋,相信选训委员也知道,但不选余德龙选林志祥真的令人不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