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台北/台湾队的赛程结束了,
其实在自己国家主办很不错,
除了可以在没有时差折磨下收看转播,实地看球也都很方便。
关心棒球的大家,偶尔会被酸“台湾的国球是赢球”,
但是除了友谊赛与热身赛,比赛的目标就是要胜利有什么不对?
把命题改成“台湾的国球要赢球”,然后想想大家可以做些什么,
相较期待己方爆气/奇兵、对手烙赛,
或是输球后的谢谢球员、四海游龙、苏逸芬传奇,
或许能增加下届大比赛的期待与可看性。
以下摘录一段有关德国足球代表队的改革,可以作为台湾棒球的借镜:
(引用来源:http://tinyurl.com/qjowye5)
一切源自于2000年,德国于欧国杯分组赛三战得一分,灾难性地位列小组榜尾出局。经此
一役,德国足总决心变革,02年杀入世界杯决赛是一个异数,04年欧国杯不敌当时如日方
中的捷克再次于分组赛黯然出局,但往后开始看见成果,06年以主办国身份杀入四强败于
最后冠军意大利,08年欧国杯决赛及10年世杯四强都仅负最后冠军西班牙一球,12年欧国
杯亦是四强败于意大利。经过几次挑战(包括连续四届世界杯杀入四强),今次终于成功夺
得大赛冠军,保持自1954年起,德国队在不多于18年内必夺得一个大赛冠军的纪录 (1950
年,德国没有参与世界杯,1946及1942都因二次大战而取消)。
2000年一役后,德国足总、德甲赛会、德甲各队都同意应重点培训更多本土年青球员,国
内最顶尖的两个级别的联赛都强制性要求球队有青年军。2003年,德国正式进行全面改革
,成立足球学院,选拔最有前途的年青球员 (8-14岁),年纪轻轻便开始重点进行技术训
练及战术指导,让国内顶尖年青球员(即使已跟球会签约) 可以一起练习。同时,德国亦
大量培训教练人才,今年的数字显示,拥有UEFA B级、A级及Pro 执照的德国籍教练有
34,790人,国际赛成绩不错的意大利及西班牙也各有29,420及23,995人,英格兰﹖2,769
。根据去年的数字,德国籍拥有Pro执照的有1,070人,比英格兰的115人多出近10倍。 踢
法上,德国开始远离传统的纯机动性硬朗踢法,一改以往轻视身材较矮细的球员的习惯,
着重技术型,有足球智慧,身体较灵活的球员。
联赛方面,2001年起,赛会硬性规定球会必须由球迷自己以过半数拥有权拥有,这保障了
球会不会由外地财团控制,除了令球迷更团结,也令本土球员有较多机会上阵,球迷较愿
意有耐性地接受年青球员从错误中学习,同时,财政上也会更健康,避免出现“乱洗钱”
的情况。这样下来,连球赛票价也会较相宜,令更多球迷能负担入场观看比赛,减少“
day-tripper”(意指很长时间才来一次的外地球迷)之下气氛更佳,凝聚力更高。球迷更
有耐性造就了本土年青球员得到更多机会之余,也让领队们更愿意给予本土球员机会,这
是欧洲各大联赛中,德国联赛做得最好的地方。相反在金钱横行的联赛,领队为保自己饭
碗,如发现球队有不足之处,必会透过斥资购买球员填补以求立刻解决问题,间接扼杀了
年青球员的成长空间,同时令球队忽略长远计划,年青球员发展被忽略,稍现潜质的又瞬
间被大球会抢去,结果成长和经验累积的黄金期一直在板?上度过。
青训方面,除了日常操练,德国球会还会要求球员如常上课学习,一方面给予大部份未能
成为职业球员的年青人适当人生保障,也令球员们有更高智慧,更有学习能力。相反在英
格兰,调查指出16-19岁球员操练以外的平均上课时间只有其他同龄青年的一半,结果一
旦未能成为职业球员,人生便少了很多出路,而整体学习能力也较低,这直接影响到球员
吸收、理解和执行战术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湾不太可能像德国政府那样砸下两百亿于单一运动项目上,
中华职棒大联盟的财力与竞争力也远不及德甲,
但这两年职棒回春,让企业愿意投入更多资源来经营球队,
留下优秀本土球员如柏融大王、吸引旅外回归如陈俊秀、
随着洋将素质的提升,打者跟球的水准也进步很多,
以往的“快左慢怪”四不打也不复见,
这些都反映在本次的十二强比赛里头。
十年一度横空出世的棒球奇才,不如十年内有稳定数量水准以上球员。
期待政府与棒协有所作为很渺茫,
身为一个球迷,可以用凝聚个人的支持化为群众的力量:
进场支持比赛,让黑豹旗逐年扩大规模、职棒蓬勃发展。
当棒球化为台湾人生活的热门话题与焦点,甚至成为一种习惯或潮文化,
转播与广告的资金进来、大企业的资金进来,
更多小朋友从小投入棒球的练习,未来有稳定的出路,
虽然不比德国足球的青训与投资效果,
随着时间台湾棒球仍有很大机会一点一滴地进步,不再缅怀“又是高志纲”。